中國象棋起源時期,並沒有火藥,“炮”又是從何而來呢?

中國象棋,又叫“象戲”,大概起源於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的博弈遊戲。中國象棋的發明眾說紛紜,有很多種說法。

但有很多人疑惑中國象棋的起源時期,並沒有火藥的存在,更別說有“大炮”,象棋中為什麼有棋子被命名為“炮”呢? 又是怎麼來的?

中國象棋起源時期,並沒有火藥,“炮”又是從何而來呢?

有人認為中國象棋經歷了時代的變化,到宋朝才有了“炮”。也有人認為“炮”是根據投石機而演變的。

戰國時期《孫臏兵法》有提到投石機,並廣泛運用:“飛石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

中國象棋起源時期,並沒有火藥,“炮”又是從何而來呢?

到了三國時期,一代梟雄曹操改良了投石機,可謂當時技術的一大進步。原本投石機是固定式的,使用完之後需要拆卸,再次使用時需要重新組裝,而且很費時間,經過曹操的改良,在投石機的基礎上增加設底座,底座兩邊增加了輪子,可隨處移動。

中國象棋起源時期,並沒有火藥,“炮”又是從何而來呢?

到了隋唐時期,就不斷提升投石車的規模,唐代也開始有投石車的部門,專門規定投石車規格,投石車的尺寸、材料或者投石車的“彈藥”都有嚴格的規定。

《新唐書》記載,公元617年,李密攻打長安城,命令製造三百架投石機。到了五代,投石機技術進一步發展,開始結合燃燒物一起使用,各類投石機在戰爭中作用更大,攻守雙方都利用投石機來較量。

據《唐書》記載,以機發石為攻城,號將軍炮。所以那時的炮字還是"石"為偏旁的“砲”,拼音“pào”。

中國象棋起源時期,並沒有火藥,“炮”又是從何而來呢?

“炮”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的投石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