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水平高的人一般都是執行力高的人?

1、

先說兩個熱點:

1)第一個,富士康,工業富聯,今天終於在上交所上市。

發行價13.77元,市盈率17.09倍,開盤價16.52元,開盤後直接漲停,最新價19.83元,市值達到3906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A股第一科技股。

有人說富士康上市後要是能有11個一字漲停,市值就會達到萬億,超過現在的貴州茅臺,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富士康雖是個獨角獸,但和茅臺還是不能比的。

富士康今天是一字漲停,但大盤卻慘了,大跳水,頗有點“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味道。

富士康的市值能衝到多少不好說,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獨角獸或著BAT們迴歸A股發行的CDR(存託憑證)市值越高、融資越多、越受追捧,A股面臨的資金壓力越大,大跌的可能性越大。股市如此,基金也就不多說了,大夥兒都悠著點。

2)說完富士康,再說中興,中興解禁了,但代價是真的大,10億美元罰金,4億美金保證金,再加上之前的8.92億罰金,累計罰款總額22.9億美金,差不多相當於中興2017年淨利潤的3倍。

好的是這下中興的七八萬員工可以緩口氣了。

已經有基金把中興通訊的估值下調到20元附近了,相當於復牌後4個跌停,這個判斷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興的股東們是這次風波最大的受害者,多的沒法說,只能表示深切的同情。

希望我們能以此為戒,拼命發力2025中國智造,讓被打彎掉的脊樑能夠儘快直起來。再也別說什麼技術無國界了,有沒有特朗普比我們心裡都有數。

2、

好了,說正事。

做投資理財這麼久,財哥發現身邊不少人都有這個毛病:看得多做得少(有的甚至不做),特別缺乏執行力。

經常會有一些讀者在後臺問我,“某某基金怎麼樣,某某平臺怎麼樣,這裡那裡的房子如何,能投資嗎”,這一類問題。

有些人問的還不止一次,但完了一瞭解,投過網貸嗎?買過基金嗎?答:沒有……

財哥必須要說一句:沒有執行力,懂再多理財知識還是小白。

投資理財是門實踐大於理論的學科,積極執行,敢於試錯,都是必備的品質。

1)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投資品,多少買一些,練練手,只要最壞的結果你能承擔,試錯就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意願問題。

2)如果說野心和抱負決定了人們追求財務自由的起心動念,決定了一個人的“世界觀”,那麼強大的執行力,就是這個世界觀通往行動的方法論支點。

有了目標,那就去做。不對的,邊做邊改。先做了再說,總之要先動起來……

執行的力量,很多時候要超過想法。這也是為什麼公司最重要的角色是CEO,(E代表執行),而不是CIO(C Idea O)。

財哥特別觀察過身邊收入高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執行力都高得驚人!

當你還在左顧右盼無比糾結的時候,他可能已經把計劃執行到第三個版本了。這就是差別,而這種差別最終會轉化成財富獲取的差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祖宗的話還是沒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