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字经(禅宗)

佛教三字经(禅宗)

传心印,为禅宗;佛拈花,迦叶通。

授阿难,为二祖,次第乘,皆可数。

第十二,号马鸣,造《起信》,大乘兴。

十四祖,名龙树,入龙宫,《华严》遇,

传世间,发雨澍;造诸论,施甘露。

廿八祖,达磨尊,来东土,示性真;

离文字,要亲证。有慧可,得心印。

传僧璨,为三祖。《信心铭》,超今古。

第四祖,名道信,知无缚,解脱竟。

五祖忍,居黄梅,东山上,道场恢。

第六祖,名慧能,传衣钵,道大行。

六祖下,二禅师,南岳让,青原师。

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

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

分五家,派各别:临济宗,行棒喝,

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皆不夺;

沩仰宗,示圆相,暗机投,义海畅;

曹洞宗,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

云门宗,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

法眼宗,明六相,禅与教,无两样。

传心印,为禅宗;

佛之心印,即是般若波罗蜜。五祖令人诵《金刚般若经》,六祖称为学般若菩萨,皆以般若为心印也,后人名为禅宗,是出世间上上禅。

佛拈花,迦叶通。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授阿难,为二祖,

阿难尊者,多闻第一,持佛法藏,乃迦叶以别传之旨授之,盖以二门不相离也。

次第乘,皆可数。

《付法藏因缘传》中有记载。从大迦叶起,其后以次传法为阿难、摩田提、商那和修、忧波毱多、提多迦、弥遮迦、佛陀难提、佛陀蜜多、胁比丘、富那奢、马鸣、比罗、龙树、迦那提婆、罗睺罗、僧伽难提、僧伽耶舍、鸠摩罗驮、阇夜多、婆修槃陀、摩奴罗、鹤勒那、师子。(不同版本略有不同。)

第十二,号马鸣,

应佛悬记,于六百年时,生于中印度,兴隆正法。《摩诃摩耶经》:“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

造《起信》,大乘兴。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是其代表作。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和“四信”、“五行”的修持方法。

十四祖,名龙树,

《楞伽经》如来悬记:“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入龙宫,《华严》遇,

《华严经》亦名《大不思议经》。入龙宫得见。

传世间,发雨澍;

带回人世间,被视为至宝。

造诸论,施甘露。

龙树菩萨作《大不思议论》《无畏论》《中论》《释摩诃衍论》《起信论》等等,造福于世。

廿八祖,达磨尊,来东土,示性真;

菩提达摩尊者,南天竺人,姓刹帝利,得法于般若多罗尊者,承师遗命,先至广州,后至金陵。与梁武帝不欢而散,至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人莫能测。后世称为东土初祖。

离文字,要亲证。

达摩尊者应时而来,专接利根上智之人,见自本性,直下与诸佛无异。此是顿超之法。

有慧可,得心印。

二祖慧可,原名神光,见初祖于少林,易其名为慧可。后付袈裟,以表传法。即说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求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传僧璨,为三祖。

二祖在北齐时,有一居士,来问二祖曰:“弟子身缠夙恙,请和尚悔罪。”二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竞。宜依佛法僧住。”祖知是法器,即为剃发受具,命名僧璨。执待二载,付以衣法。

《信心铭》,超今古。

三祖作《信心铭》流伟于世。

第四祖,名道信,知无缚,解脱竟。

道信为沙弥时,谒三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保更求解脱乎?”道信言下大悟,服劳九载。三祖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

五祖忍,居黄梅,东山上,道场恢。

五祖宏忍禅师,后来迁到黄梅东山。宗风大振。

第六祖,名慧能,传衣钵,道大行。

六祖姓卢,岭南新州人。五祖付其心传,授以袈裟。至岭南十五载,后在广州法性寺升座说法,闻者倾心,别传之道,由此大行。

六祖下,二禅师,南岳让,青原师。

六祖的得法弟子,见于记载的有四十三人,最有名有是衡山般若寺的怀让禅师和吉州青原山静居寺的行思禅师。

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

道一禅师,汉州什邡县人,姓马,欲称马祖。住洪州开无寺,得法弟子八十余人,分化十方。

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得法于青原。衡山有石,状如台,结庵其上,故号石头和尚。

分五家,派各别:

僧问开隐修禅师:“如何是临济宗?”师曰:“怒雷掩耳。”“如何是沩仰宗?“师曰:“光含秋月。”“如何是曹洞宗?”师曰:“万派朝源。”“如何是云门宗?”师曰:“乾坤坐断。”“如何是法眼宗?”师曰:“千山独露。”

临济宗,行棒喝,

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檗,黄檗传临济义玄禅师。是谓临济宗。临济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问三打。后得悟宗旨,以后接人,棒喝交驰。师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世人称为临济四喝。

玄要分,

师云:“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

宾主别,

四宾主者,宾看主,主看宾,主看主,宾处宾。

人与境,夺不夺;

师云:“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具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后学称为四料拣。

沩仰宗,

百丈传灵佑禅师,住潭州沩山,传慧寂禅师,住袁州仰山,是谓沩仰宗。

示圆相,暗机投,义海畅;

因〇相顿悟,宾主酬答时亦画各种画相,种种变化,人莫能测。

曹洞宗,

石头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住瑞州洞山,传本寂禅师,住抚州曹山,是谓曹洞宗。

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

云岩晟禅师以宝镜三昧授洞山,洞山付曹山,以此证心,秘密相传。洞山立五位君臣以为宗要,并作五颂申其大意。

云门宗,

石头传天皇,天皇传龙潭,龙潭传德山,德山传雪峰,雪峰传文偃禅师,住韶州云门,是谓云门宗。

顾鉴咦,

云门大师外出见到僧人,睁大眼睛顾视对方,说:“鉴。”,不等僧人回话,接着说:”咦。“

一字关,透者希;

每有学人来问,以一字答之,时人谓之一字关。罕有知其旨趣者。

法眼宗,

雪峰传玄沙,玄沙传罗汉,罗汉传文益禅师,住金陵清凉院,是谓法眼宗。

明六相,

华严初地中六相义,师谓:“真如一心为总相,出生诸缘为别相,法法皆齐为同相,随相不等为异相,建立境界为成相,不动自位为坏相。”

禅与教,无两样。

佛学之高,莫如禅宗,上根之人方可学教外别传之法。中下之士,不可妄求顿悟。欲习禅定,有天始止观可学,次第禅,圆顿禅行之均可获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