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華:中國人有房才有家麼?

周碧華:中國人有房才有家麼?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頑固的思想是有房才有家,央視每年春節前在街頭隨機採訪風塵僕僕還家的打工族,問您掙錢後打算幹什麼?答:蓋房子!一個人成年後還沒有擁有自己的房子,他至少就還沒有具備成家立業的資格。所以,中國人對於歐美人一家子幾隻皮箱便走天下的生活方式很不理解,放著那麼漂亮的房子怎麼不住呢?美國遭遇經濟危機之後,一些美國人拋售大量的房子,搶購者大都是中國人,當中國人花幾十萬元或數百萬元買下一套別墅式的房子後,直覺得佔盡了天下最大的便宜。而賣房的美國人聳聳肩,開著房車隨行隨停,或提著旅行箱租住旅館去了。

這隻怨老祖宗發明“家”這個漢字時,便賦予了子子孫孫牢不可破的概念,屋頂之下,養著只豬,這才是家庭生活的象徵。上世紀七十年代鬧過一段漢字簡化,專家們為了改變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關於“家”裡只有豬的概念,曾把“豕”換成了“人”,最後還是還原回去,不管是豬還是人,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或他們都得呆在一個地方,在屋頂之下,也就是安身的地方,具體來說,那就是房子,即使是陝北的窯洞,水鄉人家的船,佤族的樹皮屋,那都是一家人共寒共暖的所在,如果你沒有,你就是一個流浪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房子代表著中國人的財富程度,所以在封建時代,富豪們都是建深宅大院,皇帝們要建起像山嶺一樣層疊的宮殿。到了新中國,均貧富的理想化社會理念,曾一度使國人在住房上彼此拉小了差距,好的房子都收歸國有了,在鄉下,農民住的房子一樣地破舊,在城裡,教授們和工人一樣地住筒子樓共一間廁所。

最近二十年,你要說中國最大的變化,最直觀地就是房子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遍地都是工地,城市裡除了極少的寫字樓之外,大都是住宅樓,給人的印象是中國人前幾十年沒有住房子,現在得好好補償下。因此,現在的年輕人要成立一個家庭,首先面臨的壓力就是買房子,因為房價不菲呀!

而我算比較幸運的一類,大學畢業分配到桃源師範教書時,報到即分得一間10平米的房子,一床、一桌、一書架、一把椅子,儘管陳設不多,但因為空間只那麼大,也就顯得內容很豐富,很緊湊,再買了窗簾掛上,就有了人生第一次擁有私密空間的感覺,很是滿足。畢竟從小與父母住在破爛的茅草房裡,讀大學也是十人擠一間,現在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結婚時也不為房子發愁,校方將隔壁的仁兄調節到另一處地方住,兩間打通一扇門,便成了套間。現在想來,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那是一種多麼幸福的清貧喲,人人只管工作,其他的事兒都由黨和政府管著。譬如我們那幫青年教師,當時只愁找對象,因為在一座縣城裡要遇到有文憑的女青年很難,有中專文憑的女青年只有自己的女學生們,但那時又有嚴格規定的,不得犯忌。所以你個人只負責戀愛找對象,一旦敲定,對校長說,我要結婚了。校長就會馬上安排工會主席把房子給你調節好,一對新人住進去,一個新家便建成了。

誰能料到後來就是房子這魔鬼整得中國人心理失衡了呢?大約是1995年前後,已經是常德市民的我面臨著住房改革,公房通過貨幣形式變為私有,而我那時因為具有中級職稱,已經由單位分配到一套三室兩廳一廚一衛一陽臺共90平方米,儘管是在一樓,儘管經常有樓上的乳罩或內褲掉到我家陽臺的曬架上,但我在青年一輩中是唯一擁有如此大面積住房的人,花園的花枝都伸到我家陽臺上了,入夜花香潛入,一家子睡得特安穩。根據有關政策,我只要交兩萬元,這套房子便歸我周碧華了,歸我子子孫孫了。我向三個同事借了錢,迅速地辦結了有關手續,當拿著房產證的那一刻,我和妻子欣賞了又欣賞。在我享受這種福利的

的時候,貧富懸殊便開始產生了。因為那時你如果恰巧是住的三室兩廳甚至四室兩廳裡,花了錢,房子就是你的了;如果你剛好一家子擠在20平方米的空間裡,你就只買下了那麼大的房產。直到今天,20年過去了,在城市的某些還未被拆遷的地方,你仍能看到那時的公有住房,破舊得十分剌眼,但毫不誇張地說,在貨幣介入房產之前,住在那些窄小空間裡的人,都曾享有過一家炒肉一棟樓聞香的幸福感。

人們可以擁有私宅了,中國房地產熱便從21世紀之初開始持續到今天,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建設工程。誰不想擁有豪宅呢,誰不想在落地玻璃陽臺前溫一壺茶慢慢品味人生呢,可是得要大把的鈔票呀,對於沒有經商的大部分人來說,工薪階層買一套新房子,僅憑積蓄是很困難的,而那些下崗工人們,則更是望房興嘆了。看到一片片小區建起來,我的心蠢蠢欲動了,妻知道家底很薄,及時打擊我購買新房的熱情,但是我為了孩子,一萬頭牛也拉不轉我買新房子的決心了。

我看中的房子建在市一中那裡,僅隔一條馬路,而且在不足400米的範圍內,還有初中和小學,是典型的學區房。孩子那時要升高中了,繁重的學業,我想讓她省去在路上消耗的時間,每天早上可以多休息一會,即使中學裡的上課預備鈴響了,都來得及。更重要的是,三年高中不需要像其他孩子那樣騎自行車或擠公交車,安全係數大大提高。僅這一條理由,我便說服了妻子。錢從哪裡來?妻憂鬱地問。我說,現在可以貸款了,還有公積金,再把現有的三居室賣掉,就差不多了。因為湊錢,至今都心疼的是,我那90平米的房子只賣了64000元,半年後,那套房子猛漲到30多萬元!我氣得只差吐血了,房價就從我買房子之後開始瘋狂地上竄了。新買的房子在這個小區的最頂層,帶躍層,本來就資金不足,卻買了200多平米的房子,不能不說,我上了售樓小姐的當。我去購房時,那陳姓小姐一直露著醉人的笑,她指著銷售形勢圖,只見上面一些好樓層全插滿了小紅旗,表示已被人買走了。只有幾棟房子的頂層也就是面積大的房子還沒插小紅旗。我只得咬牙買下,等我搬進新房子時,才發現陳姓小姐還在推銷那些原來插了小紅旗的房子,我突然明白了,她是把難賣的大面積房子先推銷出去,那一刻,我立即覺得那張本來很美麗的臉變形得十分醜陋了。當然,美人迷了我只是一方面,骨子裡還是農民意識作祟,祖祖輩輩住那麼差的房子,到我這一代應該住寬敞明亮的房子了,而且站在最頂層的平臺上,可以俯瞰這座城市,滿足一下“居人之上”的虛榮心。

城市就因不停地商品房開發而大變了模樣,多少人辛辛苦苦積攢的錢都砌進房子的一磚一瓦中了。而這十多年來,又有多少人因房地產開發而賺得缽滿盆滿?房地產商不用說,就說那些行政單位吧,每家單位都新建了小區,因為享有政府的土地政策優惠,每平方米的價格要比市場價便宜一半以上,一個家庭如果有三個人在不同的單位工作,就會獲得三次機會,至少有兩次轉讓指標的機會,人脈關係廣的人,或擁有權力的人,只要是哪家單位在修新住宅,都會撈到一個指標再轉手。至於銀行裡能貸出款子的人,房地產商都會以一套或幾套房子作為回報的。可以說,房地產熱的過程,就是中國人財富差距拉大的過程。因為一些人的炒房,更加重了城市貧民的經濟負擔,如今,即使一些城市出現了“鬼城”,房價依然像服了偉哥一樣,挺在那裡,不想下來。這使得青年一代剛大學畢業就像中年人一樣去生活,女孩子問男孩子首先不是問你愛我麼,而是問你有房子麼?

只有中國人什麼時候改變了有房才有家的觀念,房價才不會那麼瘋狂,等到了00後結婚時,幾代人積攢的房子,會讓他們覺得是一種負擔,因為那時的中國肯定徵收遺產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