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等20位導演入局“網劇”,“網生內容”會誕生新的“角鬥場”嗎?

“陳凱歌、黃建新、周星馳、馮小剛、陳嘉上、葉偉民、趙薇、徐靜蕾......”

娛樂獨角獸翻閱視頻平臺最新發布的網劇片單發現,“電影咖”已然成為精品網劇的“主力軍”。從去年韓三平跨界監製《無證之罪》開始,管虎執導《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尾隨其後,今年截止到第二季度,已播和將要播出的、電影導演參與制作的網劇就有三部。包括,陳正道導演的《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王晶監製的《冒險王衛斯理之藍血人》,以及劉德華監製的《東方華爾街》。粗略統計,接下來涉足網劇的電影導演還將有近20人。

陳凱歌等20位導演入局“網劇”,“網生內容”會誕生新的“角鬥場”嗎?

一直以來,傳統影視行業中“電影”和“劇集”之間,都存在著一條心照不宣的“鄙視鏈”。坊間傳聞,著名導演張藝謀就曾勸誡“謀女郎”,謹慎參與電視劇。而網劇作為劇集中的分支,更曾因為粗糙的製作飽受詬病。但如今,不僅是電影的演員、班底,甚至連享譽國際的大導演都紛紛入局。讓人不禁好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從“電影”到“網劇”,背後又藏著怎樣的玄機?對於兩個行業而言,優質導演的“迴流”又將意味著什麼?

網劇升級關鍵:電影導演“悅納”網劇市場

早些年,如果讓電影導演拍攝“網劇”簡直可以形容為“天方夜譚”。哪怕去年在韓三平的帶領下,敢於“試水”的導演也依然“星星點點”。但是從今年開始,不僅網劇單向地敞開了懷抱,導演們也開始欣然接納,形成了雙向的互動。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電影導演跨界製作網劇都是擔任監製,而非親自上陣“導演”。觀察以下表格,其中13位跨界電影人中負責“導演”的只有4位,而負責“監製”的則佔據了三分之二。

陳凱歌等20位導演入局“網劇”,“網生內容”會誕生新的“角鬥場”嗎?

其實,從人才的流動方向就能看出,整個行業正在向網生內容傾斜。從2016年起,“網劇體量趕超電視劇”的說法就一直甚囂塵上;而2017年,豆瓣口碑TOP10的劇集中則有6席都是網劇,包括《白夜追兇》《一起同過窗2》《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你好,舊時光》《河神》以及《無證之罪》;到了2018年,作為視頻平臺的三巨頭,優酷、愛奇藝、騰訊的預算虧損總額更高達190億。“蛋糕”做起來了,自然會吸引人才前來“分羹”。

陳凱歌等20位導演入局“網劇”,“網生內容”會誕生新的“角鬥場”嗎?

導演黃建新

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網劇市場的“成熟度”已經實現了大幅提升,無論投入成本、製作規格,還是整體的發展勢頭都日趨“精品化”。觀察電影導演參與制作的項目,幾乎全部是短小、精悍的“精品網劇”而非“超級劇集”,更接近介於電視劇和電影中間的“迷你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充當電影導演接軌互聯網的載體,給予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理解“網感”和年輕觀眾的機會,因此才會有陳可辛用“著迷”來形容網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網劇也為電影導演提供了新的“發聲地”,分享無法在大銀幕上分享的故事。作為國產電影領軍式的人物,黃建新提起自己入局網劇的緣起,就是因為陳可辛與他私下交流時提到“想表現的內容越來越沒有地方”,讓黃建新深感共鳴,“電影院的要求改變了,我們對故事的理解越來越覺得無奈。”說到底,正因為電影導演開始接納網生內容,網生內容也在不斷吸收優秀人才,“雙向的悅納”才有了“電影導演投身網劇”的浪潮。

“大電影”入局網劇,有望成為新導演的“試金石”?

雖然種種情況表明,電影導演入局網劇是大趨勢,但想要真正實現“電影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此前,娛樂獨角獸採訪了大量網劇導演,其中就有不少人透露,大部分電影導演監製的網劇,本質上其實都是“掛名”,像管虎一樣真正親自上陣拍的很少。原因在於,“一般網劇的拍攝進度非常趕,大導演們一方面不願意花這個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又很難適應這樣緊張的節奏,因此會選擇更輕鬆一點的‘監製’角色”。

陳凱歌等20位導演入局“網劇”,“網生內容”會誕生新的“角鬥場”嗎?

但對於“網劇”的發展而言,這樣的做法無異於“隔靴搔癢”,並不能從根本上將網劇內容提升至電影水準,更像是視頻平臺與電影導演彼此妥協的結果——電影導演入局網劇“名利雙收”,視頻平臺借“電影”噱頭造勢,打造正向生長的創作氛圍。但值得一提的是,無論電影人監製還是導演的網劇作品,都具有十足的“電影感”。因此在不久的未來,電影導演全面擁抱互聯網依然是大趨勢,或許到那時大家又該為電影擔憂。

陳凱歌等20位導演入局“網劇”,“網生內容”會誕生新的“角鬥場”嗎?

VR電影院

至少,“電影院”作為當前市場上門檻較高的一種內容消費方式,在技術革新到來之前還很難被顛覆。作為一種直接付費的消費場景,未來電影院對內容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導演入局網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電影行業的前進。此外,網劇也有望成為一些新導演的搖籃,而網劇市場也將成為電影的“試金石”,培養青年導演的信心,減少電影院裡的試錯機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