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又是一年端午季

儿时的味道瞬间袭上心头

妈妈包的粽子,淡淡的艾草清香

那些美好的记忆

就像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

舌尖上会突然有一股淡淡的粽香

……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一捧糯米,三两片粽叶

按自己的喜好加入一些食材

清水煮沸,捞起

香味扑鼻

经典,传承千年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那跳跃在齿间的糯米

那甜蜜在心间的豆沙

是美味、是传统

更是让甜蜜连接你我

一年一度的端午将至

和家人一起品尝吧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但端午的习俗可不仅仅是吃粽子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那些关于端午节的事!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因地而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习俗。

蓟州区的端午节也叫端阳节,上仓、下仓一带叫五单五。端午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蓟州过端午节较为隆重,庆祝活动各种各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一、吃 粽 子

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原料除糯米外,还要加红枣、豆沙、板栗、核桃仁等。粽子的包裹料多为芦苇叶。

下营镇各村端午包粽子十分普遍。而下营镇以南的罗庄子镇杨庄一带,在过端午时则不包粽子,而在环秀寺庙会时包。苦梨峪村东金扇子山北坡上有一坑塘,史上有坑无苇。当地久有端阳节吃粽子的风俗,可是在当地又没有芦苇,包粽子总得跑几十里路到山外去打苇叶或买苇叶。附近一王姓村民从山外找来芦苇穗做种子,撒在了这个小坑塘内,这里就长起了茂密的芦苇。后来山洪暴发,泥石淤埋,苇塘的面积也小了许多,芦苇也不再像过去那么多那么茂盛了。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二、佩 香 囊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衔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还有小孩子佩带五毒饰品即蜈蚣、蝎子、老疥(癞蛤蟆)等小物件,取以毒攻毒之意保小孩子不得病。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三、插艾叶菖蒲

插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日,家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蓟县人称其为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水生卓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四、端午节忌打井水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关于粽子的历史,

来源 | 蓟县民俗录

欢迎分享转发

过一个有蓟州范儿的端午节

掌上蓟州

百年蓟县留下许多难忘回忆

崭新蓟州奏响绿色发展乐章

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蓟州美好未来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即可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