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拼多多”搬到线下?实体店也开始尝试拼团了

把“拼多多”搬到线下?实体店也开始尝试拼团了

将线下客户引到线上的思路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线上零售方案服务商“有赞”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尽管有赞最广为人知的案例是社群电商“罗辑思维”,但实际上,线下实体店也是他们重要的客户来源。

有媒体报道,到2016年底,有赞的合作商家中有70%来自线下门店。不少品牌甚至直接将全国的连锁店都“搬”上了有赞。鲜丰水果电商负责人孙亮就曾表示,鲜丰通过有赞将线下800多家门店会员引到线上,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购物体验。

2016年, 有赞发布了“多人拼团”模式,没想到的是,这种裂变式的拼团活动,竟大大激发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快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速度,不少门店的业绩都大幅度上涨。

百果园全国43个城市的2900家门店运用该模式后,上线当月突破1000万销售额,月度增长达到50%。广州首团当天,车厘子破万单,单品转化率超43%。

创始人白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做的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帮中小零售商在网上开店;第二件事就是基于移动社区的老客户管理和粉丝管理,怎么样把顾客变成粉丝,怎么样去维护这些粉丝,做粉丝营销,和让粉丝带来新粉丝的营销。”

把顾客变成销售

“这个往线上导流的逻辑,其实就是要抓住这批本来就来自线下店的客流。”爽拼联合创始人骁尧说。

线下门店每天都会有客流到店,是天然的流量入口,拼团模式把这部分线下流量导到了线上,再从线上引来新客户。实体店的客群往往受到店铺选址等因素限制,相对固定,而线上拼团看起来有可能打破这种局限。

这种由顾客带来顾客的获客模式,在行业内被称为“老带新”。

简单地说,这种模式就是把顾客转化成销售,让他们帮助店铺做推广,商家节省下的推广费用再以折扣形式返还给顾客,没有中间渠道赚差价,双方皆大欢喜。

把“拼多多”搬到线下?实体店也开始尝试拼团了

有赞今年1月起也增加了“老带新”功能

低价才是王道

如何吸引顾客拼团?目前看来,最有效的还是拼多多反复验证过的老方法:低价。

最近一次拼团中,翻糖手记300个29.8元的小蛋糕,10分钟不到全部售空。

正常情况下,翻糖手记的客单价其实略高于市场上同类品牌,低价拼团带来的客户群是否会和本身定位的高端人群冲突?

olive认为,低价可以给店铺带来足够大的流量,这正是翻糖手记目前需要的:让用户认识产品。“拼团带来的100个人里,即使只有几个人是我们的精准客户,那也值得去做。”

“我们很多老客人第一年消费的是198元的蛋糕,但后面消费水平逐年上升,800元、1000元的蛋糕都会购入,因为已经养成了这样的消费习惯。”她说,“这就像在海里捞鱼,网里有足够多的鱼,我才能去挑选我想要的。”

另一方面,拼团单品也正在带动店铺中其他商品的售卖。

另一家位于重庆的水果店“果琳”在新店开张时用了有赞的拼团功能,线上开团、线下自提,许多顾客到店提取订购的商品时,也选购了其他水果。开业三天,果琳销售额超60万。

拼团动了谁的奶酪?

这样对比起来,拼团平台无疑大幅降低了商家的营销成本。翻糖手记此前获得一个新客户的成本约为200元,但使用拼团后,这笔费用可以降低至四分之一,也就是50元。“拼团系统本身没有流量,要靠我们店铺的客户把流量引进来,所以他给商户设置的门槛比较低,比如只收个手续费。我们选择平台的时候,并不特别在意平台是大是小,关键是平台的游戏规则适不适合我玩,如果适合就可以。”olive说。

初创拼团公司不仅用优惠价格吸引门店入驻,对代理商也更加慷慨。

另一家公司则直接对标外卖巨头:“饿了么给代理商分1.2%,美团是2%,我们可以分到3%。“公司创始人还表示,目前江浙沪地区的代理商已经招满了,“我们的代理位置出的很快,现在不卖了。”

新美大等主流本地生活平台已经高度普及,竞争激烈,有人认为这些平台上的流量已被头部商家瓜分殆尽,新进商家或者较小的商家很难出头。而拼团市场相对比较新,竞争对手少,更容易打开局面。

现在看来,拼团模式还没有对传统团购网站构成足够的威胁。即使olive这样勇于尝试新模式的商家也不敢放弃新美大,宁可多渠道并行;代理商往往也会先观望平台的前景,再做下一步打算。但如果拼团服务不断优化,获取流量的能力不断提升,未来这一局面或许会发生变化。

下一个拼多多?

多数拼团公司仍在摸索前行。

有赞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形,比如美甲店、美发店等商家往往有复杂的会员卡体系,这些在前台看似简易的操作,都需要有赞在后台解决订单串流、交易并发等诸多难题。

问题还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此外,现在市面上的拼团平台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几乎任何一个为实体店做SAAS系统的企业都能随时进入拼团领域,比如二维火,他们在线下商家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一旦他们推出拼团功能,其他公司该如何招架?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正在做拼团的创业者最后还是想把公司打造成为“下一个拼多多”。

“我的目标很简单,先从线下商户站住根基,然后再去做拼多多线上的部分。商户是我们最核心的资源。我今天如果是有两百万个商户,然后都用爽拼,自然而然我去做线上就很容易。一旦做成线上流量以后,基于在原来老顾客的流量,慢慢又变成拼多多这样的流量,什么两亿人都在购的流量也都可以完成。”骁尧表示。

拼团趣创始人吴威龙也如是说,“我们的侧重点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量的to B这个逻辑,第二阶段是大量的to C。”

无论是如今正在艰难摸索的初创公司,还是已经成为拼团领域的巨头拼多多,其实都还没有完整的构建好整个生态。危机与希望并存,或许会是这个初生的领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关键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