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座的结构及其工艺性讨论

机座的结构及其工艺性讨论

机座结构必须综合考虑机械强度、刚度、导磁、通风散热等诸多设计要素,以实现最少有效材料消耗、技术性能最优。通用性高性能电机多为铸铁机座,特殊和中大型电机因量小、结构独特(如水套冷却)或结构尺寸过大而不宜或不能采用铸铁件,焊接机座则为不二选择。以下Ms.参针对不同结构形式机座展开讨论,研究满足技术性能前提下,结构的合理性和工艺性究竟应该如何把控。

机座的结构及其工艺性讨论

铸造机座要适合铸件设计工艺要求

● 机座的结构形状要简单,以使铸造过程砂型数量尽力一致和少,以便于制模、造型和清理。

● 机座厚度要力求均匀,以免产生疏松和裂纹。如果因客观及性能要求无法满足时,应尽力保证过渡圆滑。

● 要尽量避免采用厚大的实心截面、以防金属过多聚积而产生缩孔、疏松和裂纹。

机座的结构及其工艺性讨论

● 合理运用加强筋。加强筋能提高铸件的机械强度,弥补薄弱环节,防止产生裂纹,并减少金属积聚。例如中型机座的内腔往往带有环形加强筋,小型机座的底脚与外圆之间往往带有板状加强筋。

● 筋条和底脚等与机座壁的连接处应有适当的圆角半径。

● 与铸造分型面垂直的壁和筋都应有适当的拨模斜度,以便拔模和取出心子。

焊接机座的结构特点

焊接机座的结构不能强求与铸造机座的形状完全相同,而应适合焊接设计的工艺要求。

● 毛坯的形状要简单,尽量利用热轧钢板和型材。

● 由钢板割出的零件长度要短,轮廓要简单,要考虑套裁,使钢板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 焊接长度应尽量缩短,焊缝的分布要便于焊接。

● 由于焊条的材料成分与钢材不同,为了减小焊缝对导磁性能的影响,应将焊缝布置在磁极中心线上。

机座的结构及其工艺性讨论

机座加工便捷性要求

● 加工精度和粗糙度的选择应合理。过高的精度和粗糙度将急剧地增加加工成本。

● 加工部位应尽量减少,走刀长度应减到最小。尤其是精度和粗糙度较高的部位,更应如此。

● 对车或镗的部位应尽量避免间断切削。例如直流电机机座上的磁极接触部位,当内腔为圆形时,则凸起部位在圆周方向应是连续的,以免因间断切削的冲击作用而必须降低切削速度。当内腔是多边形时,只能采用刨或插的加工方法,把磁极的接触部位设计成凸起台状才是合理的。

机座的结构及其工艺性讨论

● 为了简化钻孔和攻丝,孔的直径和螺栓孔的规格应尽量统一。在结构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采用通孔。

● 用组合机床或自动化机床加工的小型机座,内径的级数应尽量减少,并应采用内止口,以减轻调整机床刀具的工作量。

装配、检修和安装的要求

● 机座与端盖的接触端面应保证接触良好。为此,在要求不接触的部分应留有一定的间隙(2~5毫米),并且机座止口处必须例角。

●底脚孔的位置应能方便从上面放入螺栓,并便于板手操作。

●大型电机每侧的底脚上应有两个螺栓孔,以便拆卸时供顶起机座用。

● 直流电机的两半机座应在略高于水平直径的部位分开,这样,拆卸上半部时,可以不必取下拼合处的磁极,便于检修和装配。

以上非官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