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不說話,如何辨寒熱?

小兒不說話,如何辨寒熱?


小兒王的特殊望診法讀書看到小兒望診有挺多有意思的知識,寶寶們出生的時候,養護得當都白白嫩嫩的,稍微有什麼病色其實都浮現在臉上,病理狀態改變了之後病色慢慢就消退了。

本文就是一篇非常實用的小兒望診經驗,為大家臨床做補充。根據臨床所見,就小兒常見疾病的上顎望診分述如下,並列舉病例,以供參照。

【消化不良】本病分型不一,臨床以虛寒、實熱兩型為主。 虛寒型:前後顎均呈粉紅或淡粉紅色,二臼齒部位呈乳白,中柱色淺發白。臼齒主屬脾胃大腸,色乳白證屬虛寒。治宜:溫中固腸為主。此型上顎乳白色,粘膜越白越厚,說明腹洩越重,體質差,病情重。 實熱型:前後顎均為深紅色,中柱淡白,臼齒處黃白或紅色。顎紅為熱,深紅色為熱深。臼齒處黃、紅色為脾胃鬱熱,大腸溼熱。故治宜清熱分利,化濁健脾。

【例1】郝XX,女,1歲4個月。 病兒大便水洩三日,發燒四天。燒時高時低,大便水洩挾蛋花樣不消化便,較臭,日五六次,噁心欲吐,不思飲食,腹脹腸鳴,目眶稍陷。望診:舌苔白膩,脈數。上顎、臼齒黃,前顎深紅。本病溼熱交阻,留戀氣分,氣機不暢,清濁混淆,積熱內迫大腸。擬清熱分利,芳香化濁。藥用藿香10克,竹茹6克,赤石脂10克,蓮肉10克,伏龍肝10克,寒水石10克。服藥3劑,體溫正常。再服調脾止瀉方藥2劑,大便成形。 【肺熱證】主要表現前顎深紅,甚或紫紅色。前顎屬上焦,紅為熱,故上焦肺熱。治宜清瀉肺熱為主。

【例2】王XX,男,2歲。 發熱二天,午後高燒39.5°C,但熱不寒,煩躁,高燒時有驚惕現象,咳喘,痰聲漉漉,精神欠佳,大便不消化,尿黃。舌苔白,脈數。望上顎:全顎色深紅,臼齒及中柱亦紅。此為外邪所傷,風邪化熱,痰熱壅遏於肺,而致高熱、咳喘、痰多,熱盛生風而有驚惕。 治宜清洩肺熱,止咳化痰。 藥用:青黛3克,銀杏10克,寒水石10克,藿香10克,竹茹6克,地骨皮10克。 2劑熱退。 繼用止咳化痰藥:青黛3克,銀杏10克,萊菔子10克,蘇子10克,紫菀10克,寒水石10克。 服3劑咳止痰少。 【血熱上攻】上顎散佈紫紅點,顎紅。紫紅點為熱毒內蘊血分。若紅色不深為熱毒輕淺;色深紅,為熱毒熾盛。多見於出血證。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例3】馬X,女,4歲。 患兒一個月來全身出現針尖大小出血點,經西醫診斷為:“過敏性紫癜”。已反覆出現出血點四次,伴關節疼痛,無力,腹痛,食慾及二便正常。面色如常,苔薄白,脈弱細。望上顎:全顎紅,中柱黃,後顎有小紅點。顎紅為有熱,中柱黃屬肝脾不調,後顎出現紅點為血熱肝旺。當治以涼血解毒,平肝扶脾之法。藥用:青黛3克,紫草10克,寒水石10克,白芷6克,乳香6克,草蔻6克,服藥5劑,再加減用藥繼服10劑,出血點消退。 【外感寒熱,內有停滯】前鍔紅,中柱橘黃色,二分線明顯,臼齒處紅。前顎屬上焦,紅為上焦肺熱,中線為肝、胃部分,中線橘黃色為肝熱食滯,臼齒主胃腸,色紅為胃腸實熱。治宜清熱化滯。

【例5】朱XX,女,6歲。 患兒經常腹痛,腹脹,食慾欠佳,喜挑食,伴頭暈易怒,大便較幹,脈弦細,舌質淡紅苔薄白。望上顎:前顎及臼齒淡黃,中柱深黃,後顎淡紅。證屬脾胃虛弱,運化失常,而見納差、挑食、腹脹不舒;肝胃不和則頭暈易怒。當治以舒肝健睥,理氣和胃。藥用:神曲10克,焦楂10克,荔枝核10克,丁香1克,草蔻6克,川樸3克。服藥3劑,腹痛腹脹除,食慾增加。 【脾胃不和】前顎淺黃,臼齒淺黃或幹黃。臼齒屬脾胃,淡黃為虛,幹黃為傷津。治宜調理脾胃。

【例6】周XX,男,4歲。 患兒腹痛綿綿,伴腹脹、大便不調,平時面黃無華、四肢不溫、神倦納差。舌質淡苔白,脈沉細。望上顎:前顎、臼齒淡黃,後顎粉紅。患兒素體虛弱,脾陽不足,寒自內生,症見腹痛綿綿不已,四肢不溫。治以溫中散寒,調理脾胃。藥用:肉蔻6克,丁香1克,木瓜10克,木香3克,砂仁3克,焦白朮6克。服藥10劑,諸症悉除,食慾增加。 【貧血】全顎呈淡白色,中柱略呈淡黃。淡白為氣血不足之色,中柱淡黃為肝脾兩虛。治宜補氣血。

【例7】孟XX,男,5歲。 患兒面色蒼白,身瘦,頭暈自汗,神疲倦怠,寐差納少,二便自調。唇舌淡白無華,苔薄白。望上顎:全顎淡粉白色,中柱淡黃。驗血:血色素8克。證屬氣血兩虛,肝脾不和。應予雙補氣血、調理肝脾之法治之。藥用:黃精10克,首烏10克,紫草10克,白及10克,伏龍肝10克,千年健10克。服藥12劑,諸症好轉,面色已轉紅潤。查血色素為12.5克。 【遺尿】前顎、後顎多呈正常色澤,中柱略黃,兩側有二或四個孔,多至六七個孔。後顎、中線兩側屬下焦,有孔、洞為腎氣不固的表現。治宜健脾固腎,佐以收澀。

【例8】朱XX,女,5歲。 患兒經常遺尿,每夜尿床2次,已年餘。面黃身瘦,納少挑食,腹痛,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脈細緩。望上顎:前顎粉紅,中柱淺黃,兩旁有兩個孔。證屬脾腎兩虛。法當益氣培元,溫腎固澀。藥用:黃精10克,丁香1克,分心木10克,木瓜10克,荔枝核10克,淫羊藿10克。服藥10劑,尿床之症即除。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