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智胜一筹,受益一生

每年的世界母乳喂养周为8月1-7日,母乳喂养是孩子来到世界上母亲给他的第一份最好的礼物,究竟如何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也许下面的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③哺乳次数:3月龄内婴儿应按需哺乳。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2)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

1)乳量不足:正常乳母产后6个月内每天泌乳量随婴儿月龄增长逐渐增加,成熟乳量平均可达每日700~1000毫升。婴儿母乳摄入不足可出现下列表现:

①体重增长不足,生长曲线平缓甚至下降,尤其新生儿期体重增长低于600克;

②尿量每天少于6次;

③吸吮时不能闻及吞咽声;

④每次哺乳后常哭闹不能安静入睡,或睡眠时间小于1小时(新生儿除外)。

若确因乳量不足影响婴儿生长,应劝告母亲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可在每次哺乳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

2)乳头内陷或皲裂:乳头内陷需要产前或产后做简单的乳头护理,每日用清水(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挤、捏乳头,母亲亦可用乳头矫正器矫正乳头内陷。母亲应学会“乳房喂养”而不是“乳头喂养”,大部分婴儿仍可从扁平或内陷乳头吸吮乳汁。每次哺乳后可挤出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上,乳汁中丰富的蛋白质和抑菌物质对乳头表皮有保护作用,可防止乳头皲裂及感染。

3)溢奶

①发生原因:小婴儿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置,且具有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等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使6月龄内的小婴儿常常出现溢奶。喂养方法不当导致吞入气体过多或过度喂养亦可发生溢奶。

②缓解方法:喂奶后宜将婴儿头靠在母亲肩上竖直抱起,轻拍背部,可帮助排出吞入空气而预防溢奶。婴儿睡眠时宜右侧卧位,可预防睡眠时溢奶而致窒息。若经指导后婴儿溢奶症状无改善,或体重增长不良,应及时转诊。

5)母亲外出时的母乳喂养:母亲外出或上班后,应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每天哺乳不少于3次,外出或上班时挤出母乳,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

(3)母乳保存方法

母亲外出或母乳过多时,可将母乳挤出存放至干净的容器或特备的“乳袋”,妥善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不同温度下母乳储存时间可参考下表,母乳食用前用温水加热至40℃左右即可喂哺。

表1 母乳储存方法

储存条件

最长储存时间

室温(25℃)

4小时

冰箱冷藏室(4℃)

48小时

冰箱冷冻室(-20℃)

3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