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套餐惹争议:为何套路玩的这么深?

为进一步降低用户资费水平,今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了不限量套餐,但却因为关于速度的限制条款而备受争议。

不限量套餐惹争议:为何套路玩的这么深?

近期,工信部出手进行管制,要求运营商提高认识、规范宣传、举一反三、强化服务。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原本以提升服务体验、让利消费者为初衷的不限量套餐,为何反遭用户诟病和舆论质疑?

不限量套餐惹争议:为何套路玩的这么深?

不限量惹争议事出有因

不限量套餐是国际上的一种通行做法,为了消除用户使用数据流量的担心,包括美国、欧洲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推出了不限量套餐,同时也辅以达到一定使用量后降低网速的规定。

今年以来,三大运营商也纷纷跟进,推出了不限量套餐,但是市场反馈却是负面评价多于正面声音。

不限量套餐惹争议:为何套路玩的这么深?

透过现象看本质,行业分析人士马继华认为,用户真正反感的是限速,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吃到饱、吃到撑”。更深层次看,对于提速降费,用户关注的是整体支出而非单价,但是运营商希望通过降低单价带动用户使用量增长,最终达到增收的效果,双方初衷本就有不一致之处。此时如果运营商进行选择性宣传,无疑会放大用户体验与广告宣传之间的差距,刺激公众的不满情绪。

规范宣传行为,未否认限速做法

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运营商的不限量套餐引起了用户不满、舆论批评,为此工信部及时出手,要求运营商规范宣传行为。

梳理工信部此次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到其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切实规范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二是营销宣传时要做到真实、准确,实行明码标价,对资费方案限制性条件以及有效期等需用户注意的事项,要履行提醒义务,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不难看出,工信部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套餐宣传方面。前述陕西管局人士认为,根据现行《广告法》,运营商的不限量属于容易误解的虚假宣传。即宣传者采取夸大、模糊或者片面的方式宣传,虽不一定构成完全意义上的欺骗,但是经营者利用这些手段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误解,从而达到影响购买决策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的目的。因此,运营商需要及时停止这种可能误导消费者的宣传行为,明确告知用户不限量的使用条件。

马继华表示,如果有人拿着流量赚钱,而不仅自己使用,那毫无疑问会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体验。

总之,运营商“不限速”套餐的附加规定本质上是合理的,如果宣传到位,相信能够获得大多数理性消费者的认可,最终进一步落实提速降费政策,让用户从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