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進行時|援疆醫生汪洋,博州人眼裡的“兒子娃娃”

援疆进行时|援疆医生汪洋,博州人眼里的“儿子娃娃”

汪洋正在為患者檢查身體。

初見汪洋,很難想象他來自溫暖溼潤的南方城市,皮膚黝黑,倒像是西北漢子,性格爽朗,與患者對話,像老友一般。

一年的援疆生活,艱辛、快樂、收穫,讓汪洋感慨頗深,西北風口的風沙也在他的臉上留下了痕跡。汪洋笑著說:“現在,經常有人把我誤會成本地的蒙古族同胞,大家喜歡稱我為‘兒子娃娃’。”

一年前,得知自己要援疆,汪洋當時的心情很複雜,家中父母年邁,84歲的老父親癱瘓在床,孩子又面臨中考。“但組織把這項工作交給我,就是對我的信任。”汪洋細細做著妻子的思想工作。

汪洋的父親是40年前第一批援藏醫療隊的一員。臨行前,父親向他述說了自己的援藏經歷、體會和認識,讓汪洋懂得了作為一名援疆幹部的職責和使命。“父親的話無疑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汪洋說。

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帶著父親的囑託,汪洋來到了阿拉山口市。

“援疆一定要留下痕跡。這痕跡對醫療援疆來說,就是技術的傳承。”汪洋說。在援疆期間,汪洋參與了2次全民健康體檢工作。因為任務重,工作人員少,他承擔了大量的超聲科檢查工作,堅持“5+2”工作強度,全年完成近7000多例的群眾體檢及患者檢查。

“與其說奉獻,不如說收穫。”談起援疆工作生活,汪洋說:“在這裡,我結識了良師益友,還有我的東鄉族‘親戚’阿依仙木、回族‘親戚’馬進財,讓我在他鄉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一年來,汪洋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盡職盡責地做好各項工作,受到了患者和醫務人員的讚揚。2017年,他獲得湖北省“優秀援疆幹部人才”稱號。

和許多援疆同仁一樣,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庭最需要的時候。面對家庭的困難,只能讓家人自己克服。2017年,因全民健康體檢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汪洋放棄了回家休假的機會。

汪洋說:“最難面對家人的是心裡的愧疚,但是在父親及愛人的鼓勵支持下,我堅持了下來。”全年每一天都堅持在崗,汪洋此刻才深刻體會到“既然選擇援疆,就是選擇奉獻”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援疆工作的體驗是自己人生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著我不斷奮勇前行。”汪洋說。

博州美麗·因為有你

主辦/博州黨委宣傳部 承辦/博爾塔拉報社

聯繫電話:0909-2317062

廣告部電話:0909-2311925、13289097019

援疆进行时|援疆医生汪洋,博州人眼里的“儿子娃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