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研究:糞菌移植技術可以治療糖尿病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重口味的研究:糞菌移植,這項研究也與糖尿病有著很大的關係。

重口味研究:糞菌移植技術可以治療糖尿病

糞菌移植重建腸道微生態環境

腸道菌群平衡與腸道免疫、腸道過敏、腸道腫瘤形成、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有直接的關係。

在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00多種100萬億個細菌,經過漫長的進化,它們與人類達到了一種共生共存的狀態,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腸道菌群”。

該操作過程可以使用的移植物包括健康者的新鮮糞便、凍存糞便(現演變為膠囊形式)或者從正常糞便菌群中提取、加工和生物合成的微生物組合體,再通過鼻飼管(或腸鏡)送入患者腸道中。

對於人體來說,維持腸道菌群處於正常的平衡之中,是保證機體健康的重要一環。“正常腸道內的菌群種類或是數量被打破時,人就會生病。

我們從健康人糞便中提取微生物,讓其在患者的腸道內定居,重建患者體內的不良環境,從而恢復健康,這就是糞菌移植。”張發明介紹,如果問題單純是菌群失調引起的,多數人只需要一次移植就夠了,少數人要兩三次。

重口味研究:糞菌移植技術可以治療糖尿病

但直到 2010 年由 美國醫生Silverman 等發表了一篇概念驗證性論文之後,糞便菌群移植才真正開始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重口味研究:糞菌移植技術可以治療糖尿病

截至2012年9月,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十餘位臨床醫生在醫學期刊中報道了自己施行的糞便菌群移植案例,300餘例複發性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患者中,90%以上的人完全好轉,療效遠超抗生素。

1、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菌群失調、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腸炎。

2、嚴重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3、難治性便秘(老年人多見)。

4、難治性腸易激綜合徵。

5、肥胖與糖尿病。

6、腸道免疫缺陷與過敏等。

捐糞的條件比獻血還嚴格

捐糞首先要排除供者血液和糞便中可能含有的病原體。除了化驗指標,還必須同時排除15項條件,如近期所服用藥物、所患疾病、性生活方式等。

在一定程度上,捐糞比獻血的要求還高。找到合格的糞源,尤其是在成人人群裡,並非易事。

5種途徑進行“糞菌移植”

1、口服。

2、通過鼻子插管進入十二指腸把菌液注入。

3、通過胃鏡注入到患者消化道。

4、腸鏡伸入到大小腸交接處,注入菌液。

5、灌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