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公益性事業單位改革 “瘦身”更要“健身”

遼寧省公益性事業單位改革 “瘦身”更要“健身”

優化整合 “瘦身”更要“健身”

——省編委辦解讀我省公益性事業單位改革

這次省直事業單位改革,是一次全方位、深層次的重大改革,力度之大、影響之廣、關注度之高,前所未有。

省直公益性事業單位是這次改革的重頭戲。進行大幅優化整合後省直公益性事業單位為65家,其中新組建“五大基地”建設工程中心5家,跨部門整合組建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8家。

“瘦身”更要“健身”

省編委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優化服務職能,理順管理體制,此次事業單位改革重點解決“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幹”的矛盾,通過跨部門整合,將職責相同或相近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優化重組,有利於整合資源資產,提高服務能力,激發創造活力。

直接服務“五大基地”建設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是遼寧振興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加大力度加快推進。這次省直事業單位改革,我省創造性地整合34家事業單位,組建省政府直屬“五大基地”建設工程中心,賦予其新的職責任務,作為“五大基地”建設發展的平臺和支撐。

改革前,這34家事業單位承擔項目管理服務、工業技術服務、農業生產和科研服務等職能,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卻分散在各部門,難以發揮應有的效能。

此次改革,圍繞“五大基地”,即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的建設發展,我省通過優化整合,把分散在各部門具有較強技術力量和支撐作用的事業單位優選出來,組建“五大基地”建設工程中心,承擔為“五大基地”建設發展提供服務、保障、支撐職能。

這“五大中心”分別是:

省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工程中心

省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建設工程中心

省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設工程中心

省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中心

省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組建8家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堅持管辦分離,破除束縛事業單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我省對面向社會開展服務、職責任務相同或相近的事業單位進行跨部門優化整合。根據《省直公益性事業單位優化整合方案》,改革後我省跨部門整合組建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8家,保留遼寧社會科學院。

這8家事業單位分別是:

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省社會主義學院)

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

遼寧廣播電視集團(遼寧廣播電視臺)

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省農林科學院

省信息中心

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

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省政府採購中心)

省編委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改革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此類事業單位,分散在多個部門,職責、任務、服務對象相似,重複設置較多,條塊分割情況嚴重。改革後,組建大型綜合性事業單位,將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整合技術力量、資金設備,統一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

重新組建的省信息中心就是典型例證。

這家事業單位由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等部門所屬26家政務信息事業單位整合而成,為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承擔政務信息服務和數據綜合應用等職能。

據介紹,改革前,不少省直部門都有信息中心,每家信息中心都有一班人員、一套系統、一條線路,重複建設,卻又不具備系統開發的技術力量,還要大量外包服務。改革後,政務信息資源統一由省信息中心一家建設和維護,不僅可以大幅壓縮機構編制規模、節約大量資金,而且可以提高提供信息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據瞭解,優化整合後,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編委辦等9個省委部門不再保留事業單位,其他省委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整合保留為6家。

400多家事業單位整合為51家

對照《省直公益性事業單位優化整合方案》可以看出,改革後省直公益性事業單位共65家,除“五大中心”及省委、省政府直屬的9家事業單位外,其餘51家事業單位由400多家整合而來。

省編委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這400多家事業單位多數規模較小、定位不清、職能分散、力量薄弱、效率低下。

比如,省直黨群部門所屬99家事業單位中,10人以下的佔三分之二,5人以下的達到三分之一,最少的僅有兩到3人。大量資產分散在這些“小、散、弱”的事業單位中,造成資源閒置。對於這類事業單位,本次改革進行了大幅度精簡整合,撤併了規模過小的省直事業單位。

為保證省直事業單位改革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委、省政府強調,必須嚴明改革紀律,加強督查落實。對於已經明確的改革方案,任何人、任何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藉口拖延執行。要加大對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的督促檢查,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對省直事業單位改革進展和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對發現的問題要予以通報或追責。

敢於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真刀真槍、攻堅克難,我省正以這次省直事業單位改革為新的起點,把事業單位改革融入全省振興發展大業之中,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的活力和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