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历史资料

1

太谷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真可谓地灵人杰。置县2000多年来,为三晋乃至华夏的复兴、繁荣、进步和文明,做出过贡献。据“白燕遗址”发掘的地下实物资料证实,我们的祖先早在约四千多年前在太谷乌马河流域就有人定居从事生产和生息了。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并州;春秋周襄王时,晋侯以阳赐大夫处父为食邑,称阳邑;战国时属赵;秦统一中国,置郡县,阳邑隶太原郡;西汉时置阳邑县。

1934年1月1日,赵树理组织北汪小学(五高)学生排演由他亲自编写的新戏。主要内容是讽刺政府官员贪污、豪绅掠夺。描述农民痛苦生活。

1947年1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太谷独立营为模范独立营。

2

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太谷旧城原在今县之东二十里阳邑村,为春秋时晋大夫阳处父之食邑,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西徙二十里白塔村,即今县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为太谷。

1947年1月2日,人民解放军太谷独立营指战员在东里仅用十五分钟时间将闫匪二、六中队大都歼灭,毙伤俘敌35人。

3

太谷县最大的楸树在原东庄乡青基沟村,高十七米,腰围七米,树根四周分 出小楸树一百多株,树冠直径20米开外,遮地半亩有余。

1956年1月3日,太原、大同、长治、太谷、忻县、临汾、临猗等县市公安机关破获了暗藏在基督徒聚会处内,以王晨光为首的反革命集团,依法逮捕了反革命首要分子王晨光、王若仁、田种玉、裘爱虏、刘绍武等一伙罪犯。

1998年1月3日,我县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通过验收。

4

太谷县最冷的村庄是位于跑马坪背的原浒泊乡泊子岭,其平均气温只有6摄氏度,比县城附近要冷4摄氏度,全年冷冻期长达五个半月。

1952年1月4日,县级机关干部第一批整风开始,揭开“三反”序幕。

5

太谷县最低点是水秀乡武家堡村西北的祁县边界,海拔771米。

1946年1月5日,太谷路东县委书记毕继昌、县长白瑞西对八年抗战损失调查做出指示。

6

太谷县最大的河流是乌马河,西源于祁县高洪壑山,东源榆社南岭,在我县原窑子头乡的水磨坡村南会合进入我县,折而向北,于六门村西注入祁县境,全长83公里,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流经太谷窑子头、阳邑、小白、胡村、水秀、明星6圪乡镇。

1995年1月6日,太谷县玛钢实业有限公司挂牌。

7

太谷县最大的森林是国营林场,有22000亩,北起三县脑,中经八赋岭,南至通梁山,整个原王公乡的后区靠近榆社边界的地方都是天然次森林分布区。

1948年1月7日,闫政权开展“三自专训,进行乱棍打人”的野蛮屠杀,在水秀、沙河、墩坊等地分设刑场,共产党员温廷喜(女)、乔喜云,民主地下工作人员赵良卿等108人遇难。

8

太谷县最高山是原浒泊乡泊子岭村境内的跑马坪山,海拔1914米。

1993年1月8日,太谷县气象局被国家气象局授予“全国先进气象局”称号。

1998年1月8日,由城关供销社投资兴建的金牛商城隆重开业。

9

1925年1月9日,通过五卅革命运动,铭贤进步学生力量逐步扩大,张维琛同志先后发展览赵振鑫、梁卿云、郝金和等同学加入共产党,组成了太谷第一个党小组。

10

1932年1月10日,为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留省回谷学生杜润生联合郭今吾、白瑞西、智逸云、陈秀玉、王秉田以及武光大等人,砸毁了国民党太谷县党部。

1964年1月10日,县社两级“四清”开始。

1985年1月10日,太谷四中更名为太谷城关中学。

11

1922年(民国11年)1月11日,由当时太谷电报局局长上海人唐荣宝介绍,曹家“三多堂”从“中国电器公司”购进一台美国出产的发电机,为立式煤油发电机,电压32伏,能带动100多盏电灯。1939年曹家献给抗日政府使用。

1996年1月11日,为了把我县的旅游搞活,把太谷北汪曹家“三多堂”的美名传扬三晋乃至全国,挂职副县长吴会明一行十五人统一着装身披红色彩带,骑自行车经榆次迎宾路、粮店街、锦纶路、太原迎泽大街、解放路、新建路进行宣传,太忙的壮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支持和支助,更重要的是“三多堂”从此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12

1522年(嘉靖元年)1月12日,凤山书院始创,布政司参政秦伟买西门内寺僧寺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5平方米。1902年(光绪28年),改名为“凤山学堂”。

1955年1月12日——18日,中共太谷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委礼堂举行,一次全委会选举李希文为县委书记,王继青、靳广杰为副书记。

13

太谷县最大的水库是座落在我县第二条大河象峪河上的郭堡水库,是山西省修建做早的中型水库。1958年3月开工,当年年底竣工,库容2630万立方米,灌溉土地88000亩。

1982年1月13日,发生4.7级地震,震中太谷西北。

14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的民间小戏,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它结构简练、曲调丰富、优美动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的需要,它由民歌发展成载歌载舞的 “过街秧歌”,也叫“地秧歌”、“闹社火”。在清朝乾隆初就有秧歌班的 组织,主要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活动。

2002年1月14日,山西省粮食协会正式批准县粮食加工厂生产的“乌马”牌特二粉为全省放心面,于2003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乌马”牌特一、二等小麦粉为“放心面”称号。

15

1948年1月15日,闫军四十六师、七十一师返回祁太地区,结合原驻三十七师、八、九总队等部向祁太边地区进行扫荡,一度占领范村、郭村、岳家庄,进行了持续九天的骚扰抢劫,三庆王的四子李连蛮带还乡团也到蚍蜉一带实行阶级报复,绑架并杀害了韩生玉、韩德顺、韩桂林等人。我太行二分区四十三团、四十二团、和榆太祁独立营以迂回急袭手段歼灭闫军后卫部队三百三十余人。

16

孔祥熙在太谷的住宅和宅园,原系太谷破落绅士孟广誉家的老宅,始建于乾隆年间,1930孔祥熙购买后局部修葺,仍保持清中叶的建筑风格,为太谷城内现存最大、保持完整的一座大宅院,分为东花园、西花园、正院、书房院、厨房院、西侧院、戏台院、墨庄院。

17

鼓楼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为正方堆型楼阁,分三层。底层以砖为台基,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各开一门洞,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会门中;二层楼阁,四面砌以砖墙,阁内环列有七块石碑;三楼阁门、阁窗皆为木构,沿床漫步可环视全城景致,楼顶为五脊六兽的两出水琉璃瓦房。整个楼阁“临廛市”、“跨通衢”,雄对峙城中。

18

无边寺位于县城西南南寺街,座北向南,旧为无边寺,宋治平年(1065年)改为普慈寺,清光绪卅二年(906年)复旧名,俗称南寺。建于西晋秦始八年(272年),宋、元、明、清多次修葺、重建、改建。现存无边寺建筑除转角过殿保留明代建筑风格外,其余建筑确为清代晚期建筑。

19

白塔建于西晋秦始八年(272年),位于无边寺中轴线的中部,高耸凌空,顶有尊胜幢相,垩色经久而白不减。白塔村也因之而得名,塔身为楼阁式空心制,内分七级,拾级而上至塔顶,每层有平台与真假券门,整个塔的建筑为宋代建筑风格。

1948年1月19日,范村民兵在东贾村三路截击闫军,俘二百余人,毙十名。

20

清代,太谷中进士者56人,其中武进士20人;中举人者共418人,其中武举195人;贡生共444人;钦赐举人8人;钦赐副榜9人。

1959年1月20日,我县第一个文艺刊物“白塔”文艺杂志,正式出刊。

2000年1月20日,太谷二中举行山西省晋中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命名挂牌暨培训基地大楼落成典礼。

21

太谷十景诗选之一:

凤山春色 清 胡衍虞

春醒寒山睡,朝岚接远天。

翠含初霁雨,青染未浮烟。

花气风中落,钟声云外悬。

携尊来一啸,人在画图边。

1949年1月21日——23日,太谷县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22

太谷十景诗选之二:

酌泉春水 清 孟京品

拍浮漫笑酒人狂,可是移封到汝阳。

乳窦溪流看鸭绿,糟床大杓想鹅黄。

泥融不碍名山履,风暖偏宜曲水觞。

牧竖未须重指下,游人已在杏花庄。

23

太谷十景诗选之三:

龙冈烟雨 清 涂长发

迷离烟雨秀龙岗,复岭连出接混茫。

麟鬃濛濛飞组练,平芜渺渺似潇湘。

山村依约垂杨暗,略(彳勺)横斜流水香。

淡墨王维添粉本,更饶夏木隐千章。

24

太谷十景诗选之四:

古城芳草 清 高祖佑

春日乱啼莺,寻芳到古城。

人来山雨后,草趁夕阳明。

野马新调日,王孙送别请。

芊芊回首处,尽量可怜生!

1965年1月24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会议提出,太谷等11县市成为粮食高产县。

1992年1月24日,王森浩省长在太谷胡村供销社了解春节市场供应情况。

25

太谷十景诗选之五:

松岭晴岚 清 郭靖

孤云独无依,陶公昔所叹;

松尽云亦飞,斯理同聚散。

虬枝竟若何,访旧迹已漶;

唯余岩际岚,终古此霄汉。

清光上翠微,落日在远岸;

斧斤日相寻,景物忽已换。

山容自太初,阴晴阅宵旦;

谡谡磨龛风,依然到山羊。

(最后一字原文如此。疑有误。“半”?)

26

1932年1月26日,在太谷城内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县的大事:革命青年杜润生、郭今吾、武光大等同志带领从太原返谷的大、中学生和县城高小的百余名师生,闯入了太谷县城内的南寺——国民党县党部,抄查了县党部的文书档案,搜出了一支手枪,查封了县党部,从此到抗战前夕,县城再没有国民党县党部机关的存在。

27

太谷十景诗选之六:

磨龛云树 清郭晋

探幽入奄谷,鹫岭若在眼。

龛原米勒同,树是祇林产。

色相片云窥,虚空自萦绾。

溶溶练影垂,青青露光潸。

膜拜走游人,循崖辏车栈.

昔闻松岭名,揽胜虚竹简.

怀远漫江谓,豁目快(山骞)(山产).

春风坡谷行,可以参玉版.

28

太谷十景诗选之七:

吴家斜阳 清 孟生蕙

夕照留吴冢,传闻历岁年。

何人封马鬃?此地见牛眠。

林薄摇红叶,山光射紫烟。

丰碑余鸟篆,雁字落霞天。

29

1952年1月29日,全县“五反”运动开始。

1995年1月29日——2月2日,太谷县第一届三次人代会在县城举行,会议选举贾春发为县长,高九鸿、张希达、刘振叶为副县长。

30

太谷十景诗选之八:

马陵积雪清 孙廷夔

豁达关门迥,传疑号马陵。

遥天横一发,素雪积千层。

阴磴春光草,深岩夏有冰。

孙庞遗事久,吊古总难凭。

1965年1月29日,太谷县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1971年1月29日,发生4.5级的地震,震中太谷东南。

31

太谷之商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末清初,就有“商贾辐辏,甲于晋阳”之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兴起的金融业,也于同时成为祁、太、平三帮之一帮,其势力之广,“东北至燕奉蒙俄,西达秦陇,南抵吴越川楚,俨然操全省之牛耳”,美国人罗比尤恩森在他所著的《宋氏三姐妹》中,称太谷为“中国传统的金融中心”、“中国的华尔街”。

31

圆智寺在县城东北25公里处范村镇内。创建年代无考。明万历年间重修。现存寺院基本完整。建筑均为明、清遗物。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梁架斗拱为七架梁,双下昂5踩,屋顶为悬山顶,琉璃瓦简边。寺内有石碑九通,壁画485平方米,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3月1日,太谷县电业管理所成立,之后南沙河村成了我县第一个送电村。

32

农历正月二十五,曹庄赶会,南郭村赶会,南席村放架火。

南席:

传说南席一带为古战场,每逢胜仗,皇帝向有功将士钦赐御酒,设宴席于此地,因名南席。

旧时农历正月二十五称为“老填仓”,中午家家户户以“火烧”为食。

刘三推车流行于清末和民国间,表演者化妆为三花脸和彩旦,意谓农夫推妻于正月十五观灯。边舞边唱,表演者滑稽风趣。民国时搬上舞台,发展成秧歌戏。(愚翁补充:南席相对还有北席,在榆次东阳镇。)

33

净信寺在县城东7.5公里处,阳邑村西南隅。唐开元元年(713)创建,以后历代都有修葺。现存寺院完整,均属明、清时期建筑。寺内有各种彩塑佛像70余尊,壁画230平方米,石碑36通,其中唐碑2通。主体建筑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梁架斗拱为5步梁,双下昂5踩(原文如此),屋顶采用琉璃瓦简边悬山式,殿内有彩塑和壁画。国家于1984年拨款维修,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

资福寺,俗称东寺,是针对西门内离相寺(西寺)而言,位于县城内东寺园,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南北走向,平面布局为长方形,两进庭院式,前院正南面为三座山门,东西两山面各有金刚殿二楹,往北紧接各五楹殿,藏经阁是寺中主体建筑,两翼是钟鼓二楼。资福寺布局严谨,建筑之多,规模宏大,在全县诸寺中确为首位,是唯一建有藏经阁的佛教寺院。1957年将藏经阁、钟鼓楼迁往太原,五十年代后资福寺即告无存。

35

农历正月二十八,侯城赶会,冀村赶会。

冀村:相传此村原为一个城,名冀州城。明朝末年,因战祸此城被毁,城市北迁重建家园。定名为“新冀村”,人们简呼为“冀村”。

1952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国代表团、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华北分团代表来太谷做报告 。

1971年3月5日-7日,中共太谷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大会选举陆配洲为县委书记。

36

农历正月二十九,朱家堡赶会。

朱家堡:

因朱姓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起义,要杀朱姓。村民怕株连,改朱姓为李姓,因此,朱家堡人大都姓李。

藏经阁是资福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五年(1185)。除了供佛之用,主要用于存藏佛教经典。但现存的是清代前期的建筑,是木结构建筑的一个佳作。1957年迁往太原复原后,成为迎泽公园的一景。藏经阁,平面呈长方形,台基东西长35.5米,南北宽31.9米,计113.9平方米。面阔5间,3层楼阁式建筑,顶部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用黄绿两色琉璃瓦当覆盖,正脊饰以楼阁式琉璃脊刹,垂脊、钱脊之端装有兽头,翼角仔角梁端各有一黄绿色套兽。

37

1947年12月至1948年3月,阎锡山统治当局在太谷县城乡各界实行惨无人道的“三自传训”暴政,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三自传训”,为自清、自卫、自治。要自清就得自白,又叫“自白转生”,中心任务是突击检举与共产党、八路军有“关系”的嫌疑分子,以达到“肃清内部”,挽救“危局”的目的。

38

农历二月初一称“太阳节”,家家中午吃“烙饼”。

刘芝兰(1916-1972)女,本名丁碧田,艺名芝兰,山西梆子著名刀马旦演员。她音域高亢,于介板唱腔中特意突出高音符的跳跃,所饰刀马旦角色极具英武气概,被观众誉为气死筱桂桃,代表剧目有《凤台关》、《杀宫》等。1950年,太古成立新星剧团时任团长,对太谷晋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8年3月8日,成立"太谷秧歌剧团"。

39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日居民有剃头习惯,中午多食煎饼。有条件的食春饼。

今天大郭村赶会。

大郭:相传洪明武年间,从洪洞大槐树底迁来郭氏兄弟三人,老二定居榆次郭村,老三定居榆次郭家堡,老大定居于此,故名为大郭。

县委政府决定:每年3月9日为“太谷县科技节”。

40

民间音乐-迎春锣鼓

迎春锣鼓是伴随民间社火而产生的音乐,在城乡广为流传的有:

狗相咬:主要特点是铙、钹相咬,节奏紧凑、热烈。一般作为背棍、铁棍等社火的伴奏。

老龙滚:也称“滚绣球”,主要乐器是大鼓、大铙、大钹,节奏随慢随紧,用于龙舞和狮舞的伴奏。

牛虎斗:也称“过街板”,是一种配合旱船,竹马等活动的过街吹打乐,主演乐器有大唢呐、战鼓、铙、,铰子、小锣等,节奏轻松、简单、明快。

41

布学宽(1876-1971),字子容,出生于农民家庭。原籍祁县,后定居太谷。是山西武术界艺高望重的形意名家。曾任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委员、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武术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晚年参加了全省形意拳的编写工作。

42

龟龄集的传说:

明代中叶,太谷北汪村有个姓吴的商人,与一官宦结好,官者宦归乡里,吴氏为其饯行,宦者发疾,吴氏躬身服侍,亲为煎药,宦者病愈,吴氏又以巨资资助其返乡。宦者感激,赠与吴氏一宫廷秘方。吴氏依此修制之法,久炼仙丹,取名延龄丹。清代康熙间,每年进贡,后更名为龟龄集。

农历二月初五韩村赶会。

1953年3月12日,设立统计科,1978年12月31日更名为统计局。

1986年3月12日,太谷县老体协成立。并召开了运动会。

43

农历二月初六,郝村赶会。

1943年3月13日,驻太谷的同蒲支队接受了护送抗大总校的三百多名学员路过晋中平川到延安的任务,支队长杨敏贤与抗大总校大队长王乃贵认真研究了过境计划和路线,在白城村外的大坟地中隐蔽一天后,顺利通过太谷。在过太汾公路时与日伪遭遇。经过猛烈交火,顺利护送抗大总校学员进入吕梁山中。

44

马定夫(1915-1943),又名镇西,字马定,山西榆社人。1936年入党,1942年担任八路军十旅三十团政委,1943年在太谷枫子岭村保卫夏收任务中牺牲。为纪念先烈,枫子岭村更名为马定夫村。

1949年3月14日,太谷县第三批南下干部在县委书记王天华、县长高怀亨带领下出发,历时7个月与10月11日结束征程。南下干部分别安排在湖南衡山县、长沙市安仁县、酃县、衡阳市。

45

农历二月初八小常赶会。

小常:传说小常与大常(大常今属清徐县)古为屯兵之营地,每逢胜仗,论功行赏,功大者大赏,功小者小赏。尚地遂称“大赏”、“小赏”。以后“赏”“常”谐音,以讹传讹,村名即传为“大常”“小常”了。

小常在抗战期间是延安到太行山的交通要道,有“小延安”的美誉。

2002年3月15日,以“绿色、市场、基地”为主题的中西部绿色高效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暨2002年农业部“十五”期间50项重大科技项目推广会和我县第二届科技节在山西农业科技市场和 县畜牧市场隆重举行。

46

杜润生;1913年生,太谷县阳邑村人。1932年入党,1933年北平师范大学毕业,1953年抗战期间任太行山晋中游击队三支队长、党委工部太原城委书记等职。解放后任国家农委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中共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著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杜润生文集》等。

47

1960年3月17日,中共山西省委发出《通知》,决定选择工业化比重较大的县作为省委的重点县,太谷县定为重点县。

农历二月初十,北汪赶会。

48

1957年3月18日,财政局由原来的财政科与税务局合并而成。几经变革后,1986年7月财政局再次分设为财政局、税务局。

1958年3月18日,在郭堡村西龙王面前,召开郭堡水库工程开工典礼大会,当日破土动工,为晋中地区第一座中型水库,当年12月23日竣工,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受益。水库蓄水45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受益38个自然村8.93万亩。

49

太谷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1923年,明贤学校学生张维辰利用寒假时间,赴北平找到了党组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太谷县第一个中共党员。开学后返校,不久与中共太原市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学校开始了革命活动,积极培养发展共产党员。

1997年3月19日,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到太师附小考察。

2003年3月19日,全省“供优种、打假、保增收”活动仪式在我县举行。

50

1938年3月20日,日军制造了“曹庄惨案”,打死、刺死、烧死群众48人,民兵吴卯元被大砍八块,烧毁房屋100余间。

51

太谷历史人口最多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全县总人口为333,877人;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全县人口减为160,322人;到了民国三年(1912年)降为98,815人。

52

农历今天西贾赶会。

1946年3月22日,太谷县人民政府建设科编写了《太谷县概说》,对全县面积、耕地、著名特产、农产品制造、山川河流、矿产、副产品、交通、文化教育、生活习惯等十六、七个问题作了描述,是民主政府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全县情况作出文字整理。

2004年3月22日,第四届科技节举行。

53

1955年3月23日,太谷县人民检察署改为检察院,1978年7月1日全省第一个重新建立的人民检察院——太谷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挂牌办公。

2000年3月23日,省委书记田成平考察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情况。

54

1997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气象局名誉局长、原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邹竟蒙在副省长王文学、省气象局局长霍成福、地委副书记马友、行署副专员籍振芳、耿怀英等陪同下,来我县视察指导,在气象局题词“为太谷经济振兴、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55

农历3月25日,阳邑赶会。

阳邑遗址:

阳邑遗址位于县城东约10公里阳邑村,该村北临乌马河,遗址分布于三处,一处紧临河边,俗称大白园,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一处在高土台地,俗称岗上,约为商周时代代遗址;另一处在村北沙坡地内,时代尚难确定。

1987年3月25日,我省第一台风力发电机在太谷窑子头安装投入发电,该风力发电机型号为9FQ-1000-1。

56

民间艺术——剪纸

太谷民间,素有年节贴窗花之俗。剪纸内容有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福禄喜寿‘十二属相等,品种有红纸和宣纸两种。有的照样摹剪,有的即兴创作,装饰吉庆,相沿成习,深受群众喜爱。

1955年3月26——31日,青年团太谷县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

57

民间艺术——刺绣

刺绣为谷邑闺秀针工,始于清代,到民国十四年,贝露女子学校尚设刺绣课。针工精细者谓“穿罗十锦”,要根据所绣景物数清罗德眼孔穿针引线,殊为不易。

1996年3月27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奥我县水秀乡政府、水秀村、贾堡村检查指导乡镇农村建档工作。

58

1928年3月28日黄昏,太谷县西山底知名人士老秀才武春,颤巍巍地立在刑场中,这位鹤发童颜、银发飘洒的老人,被狼一般的日寇士兵当着老人儿女孙辈的面,剥得浑身净光,然后在老人四周堆好木器家具,浇上汽油点燃,在鬼子丧尽天良的鼓掌声中,老人被活活地烧死。

1948年3月28日,闫军以五团之众大举蚕食解放区,占领凤凰山、范村、冀村等地。

59

2002年3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等陪同下,在任村乡段村调查了解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民义务教育情况。

2004年3月29日,太谷县农机协会成立。

60

农历二月二十三西副井赶会。

南副井:

据《读史方與纪要》载:战国时,古城阳邑为赵腹地,被秦占领,赵于阳邑附近另筑一城,戍兵御敌,名曰副井城,南副井因故得名。今日副井村,分南、北、西三村。

1938年3月30日,日军在我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二。一八”惨案,受害村庄有井神、龙门、东山底、西山底、北汪等五个村,共烧毁房屋1590间,杀害群众337人,奸污妇女40多人,抢走大牲畜40多头,羊三四百只。

1979年,侯维煜病逝,终年66岁。侯维煜同志是我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37年10月初,山西省委书记林枫到太谷宣布中共太谷县委正式成立,侯维煜任书记,宋洁函任组织委员,李践为任宣传委员。

61

1986年3月3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同志为“山西农业大学”题写校名。

山西太谷历史资料

山西太谷历史资料

山西太谷历史资料

山西太谷历史资料

山西太谷历史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