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召見河南一七品縣令,得知其父親名字後,嘉慶大喜:官升六級

導讀:升遷,數千年來是大部分官員的終極追求,尤其是在等級制度嚴格的封建社會,幾品官員就有幾品官員的待遇,官階越高所享受的待遇也越高,所以絕大多數官員全部渴望升遷。

據《東軒筆錄》中記載,宋朝時有有一個人名叫夏侯嘉正,他曾經多次對人說:自己一生就有兩個理想,一個是親手燒製一錠銀子,一個是當上知制誥。(知制誥:官職,主要負責起草詔書)可惜夏侯嘉正的理想一個都沒有實現。

嘉慶召見河南一七品縣令,得知其父親名字後,嘉慶大喜:官升六級

通過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官員對於升遷的渴望。但朝廷中的官職數量有限,不是每個人都有晉升的機會,有些人努力了一輩子,到頭來也許僅是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如果運氣好,得到了上級乃至皇帝的青睞,升官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小事,甚至官升三級都有可能。

清朝嘉慶年間,在河南省固始縣的縣令名叫謝興曉,此人進士出身,曾經入選翰林院,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儒官。他在固始縣當縣令期間,重視農業發展,帶領百姓興修水利,植樹綠化,革除舊弊,敦化教育,將固始縣治理成為了河南政績最突出的榜樣。

嘉慶召見河南一七品縣令,得知其父親名字後,嘉慶大喜:官升六級

在一次朝廷的舉薦中,嘉慶皇帝聽河南巡撫說到了這位七品縣令,就下旨召他進京面聖。按照清朝制度,外省官員覲見皇帝,要先自報姓名和官職。謝興曉見到嘉慶皇帝后,立刻下跪高聲說道:“臣謝興曉,湖南長沙府人,現任河南固始縣七品縣令。”

嘉慶一聽,謝興曉說的是標準的京城話,很好奇,就問他說:“你是湖南人,怎麼會說標準的京城話?”謝興曉抬頭回答說:“臣祖籍湖南,但父親謝振定在京城做御史多年,所以臣是在京城長大的。”

嘉慶聽他說出父親的名字後,很吃驚,從龍椅上站起來走到他身邊,問道:“你真是燒車御史的兒子?”謝興曉對於嘉慶皇帝的反問並不吃驚,不慌不忙的說:“燒車御史就是臣的父親。”這位“燒車御史”是誰,有什麼背景故事,竟然能讓嘉慶皇帝震驚不已?

嘉慶召見河南一七品縣令,得知其父親名字後,嘉慶大喜:官升六級

《清史稿》中記載,謝振定,湖南湘鄉人,乾隆四十五年考中進士,四年後出任江南道監察御史。乾隆末年,大貪官和珅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地位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中的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大部分都對和珅卑躬屈膝。

中國有句古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仗著和珅在乾隆面前受寵,他府上的奴才都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有一個奴才經常駕著豪華的馬車在鬧市狂奔,巡城官員見上面掛著和府的標誌,無人敢管。

有一次,正趕上謝振定巡查,立刻叫人攔下了馬車,面對和府奴才的叫囂,謝振定並沒有因為是和珅府上的車就退縮。他下令將趕車人關進監獄,將作案工具馬車在衙門前燒燬。此事一出,京城震驚,世稱燒車御史。

嘉慶召見河南一七品縣令,得知其父親名字後,嘉慶大喜:官升六級

嘉慶皇帝做皇子和兒皇帝時,早就恨和珅入骨,聽說有大臣敢與他對著幹,嘉慶很是欽佩謝振定。這次聽說他的兒子為官清廉,治理地方政績卓著,非常高興,立刻下旨提拔謝興曉做了成都知府。謝興曉一下官升三級,從七品知縣坐到了四品知府。

湘鄉謝侍御振定方巡城,遇焉,ㄏ而鞭之,火其車於衢,世稱燒車御史。後二十餘年侍御子興嶢,以固始縣令膺卓薦召見,上從容問曰:“汝即燒車御史之子乎?”不數月,特旨擢成都知府。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代名人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