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此人便是晚清名将张曜。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张曜,在苏州吴江同里镇出生,自幼便有一副好身板,精通武艺。因为父亲给他留下了不少家财,所以平日里不干正事,就干一些偷鸡摸狗的脏事,加上大字不识一个,所以乡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

对此,史书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少年弛斥不羁,恒见恶于乡里。”恶于乡里,这在史书上属于贬义,可见当时张曜有多讨人嫌了。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张曜的未来似乎很明朗了,要么是被欺压之人干掉,要么就是犯了重罪被官府砍头。有一天,张曜在做坏事的时候,被一个姓陈的亲戚抓住了,他狠狠的打了张曜一个大嘴巴子,然后破口大骂。

如果是别人的话,恐怕张曜早就上手了。但是这个陈老人自幼便对他十分照顾,所以并不能还手,张曜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被打了个耳光,对张曜的影响很大,他回去之后一想,自己这些年干的的确不是人事。于是,张曜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求光宗耀祖,至少不能再遭受乡人的白眼了。

几日后,张曜收拾了自己的行李,就背井离乡,到河南投奔了自己的知府姑父蒯某。对于他的投奔,蒯某并不是很开心,他早就听闻自己的这个侄子在乡下那是无恶不作,不过碍于亲戚情面,只好收留了张曜,让他当了个小兵。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当时一个小兵的月饷是2两银子,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的话是1000块。如果是一般的士兵或许也够了,但张曜生的人高马大的,一顿饭抵得上别人好几顿,所以张曜的生活过的很拮据。

张曜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这1处境,正好,当时南方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清政府的士兵根本不足以平乱,于是便下诏命令各地的乡绅积极筹办团练。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张曜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啊,于是便哀求自己的姑父,希望可以让自己成为河南固始县的团练统领。蒯某见到张曜如此恳切,也于心不忍,便动用自己手中的关系,帮张曜谋得了一个统领的官位。

张曜赶到了河南固始县城后,在当地勤练士兵。大概是一个月后,一支捻军流窜到了固始县附近,张曜知道消息后,派出士兵对其展开了进攻,大获全胜,生擒了捻军首领。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不久后,清朝大将僧格林沁率领的大军赶到,见到张曜已经将这支捻军击溃,大喜过望,当场便赏给张曜五品顶戴。然后上表给清廷,把张曜调到了自己的手下当将领。

此后,张曜凭借自己的武勇在战场上屡立功勋,短短两年的时间便成为了河南布政使,从二品的大官。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张曜如此快的升迁速度,得罪了很大一批人,其中反应最激烈的便是御史刘毓楠。此人上表弹劾张曜,认为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夫,实在不能担任河南布政使这个文职。

清廷经过考虑后,给张曜换了个职位,南阳镇总兵,正二品官位。张曜认为此事是自己的奇耻大辱,他一直记在自己的心中。

清朝1无赖,没文化不识字,没人看得起他,2年后却成为了二品大员

此后,他在西北一带剿匪得力,又协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所以被清廷升为提督,从一品官位。后来,张曜又成了山东巡抚,治理期间,赈济灾民,清剿流寇,得到了山东百姓的一致爱戴。

并且,张曜在当官期间,还不忘钻研学问,几年后,不能说是一个大儒,至少也认识不少字了。

至于御史刘毓楠后来被罢官了,穷的要死。张曜不计前嫌帮助他,此事传为美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