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美軍在南海挑釁,反應過度不擇手段,中國保持克制的做法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6月21日文章,原題:美國專家和政客鼓吹南海戰爭 最近幾年,美國外交政策評論批評中國的南海行為可謂司空見慣。近來此類批評變得愈加尖銳和危險,有時近乎“黃色報道作風”——聳人聽聞,不擇手段地誇張。華盛頓一些政客鼓吹“中國威脅”,慫恿美國出手反制。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指責是否站得住腳。

澳媒:美軍在南海挑釁,反應過度不擇手段,中國保持克制的做法

中國保護自己所稱的主權和資源,確實顯得有些咄咄逼人。然而,越南的行為和美國海軍針對中國的反應亦是如此。況且,相比美軍在南海挑釁性的“航行自由”宣示行動和美國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行動,中國的做法是剋制的。

中國被指違反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然而,其他聲索方如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繼續各自的填海造地和基建活動,其實也違反了2002年達成的自我剋制條款。

中美對許多國際規則和規範並無共識。美國想加強自己是(地區)主導者和保護者的現狀。中國則認為這種秩序偏愛由西方設計並維繫的體系。中國想要(外界)對其地位和利益的尊重。

澳媒:美軍在南海挑釁,反應過度不擇手段,中國保持克制的做法

對於“軍事化”,中美也有不同解讀。在中國看來,其在南海部署的是防禦性武器,不算軍事化,而美國向前沿部署軍隊、資產和巡邏顯然是對地區軍事化。美國則堅稱,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宣示是為維護地區和商業航行自由。然而,中國並未威脅商業航行自由,在和平時期中國也不太可能那樣做。

美國把商業航行自由與其情報、監視和偵察船隻及飛機的“航行自由”混為一談。美國這樣做時頻頻提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然而華盛頓並未批准該公約,所以美國對該公約做有利於自己的解讀缺乏公信力。中國反對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認為它是濫用概念,目的是維護美國的軍事優勢,通過恫嚇手段執行解讀。

美國在南海正反應過度,這種反應可能適得其反。若美國加大在南海的海軍對抗姿態,中國很可能拒絕今後美海軍來訪,進一步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軍事設施,並增加對未來美國“航行自由”和情報、監視及偵察行動的抵近偵察。

澳媒:美軍在南海挑釁,反應過度不擇手段,中國保持克制的做法

一些美國分析家和政客貌似試圖慫恿在南海採取軍事行動,儘管美國在那裡的利益並未受到威脅。為最壞情況制定預案,確實是美國國防和情報界的工作。但在對中國南海行為的分析中,客觀、公正和平衡——獨立分析理應秉持的準則——越來越難以找到。▲(作者馬克·瓦倫西亞,喬恆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