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人喜欢“游学”吗?

游学是中国古代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游学可分为教师周游讲学和学生出外游学

两种。纵观历史,尽管历代对游学的政策不同,但游学现象在先秦到清朝的历代史料中均有所记载。孔子、孟子、荀子等大教育家都曾在周游列国中教育学生。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人喜欢“游学”吗?

在中国古代,喜欢远游的读书人被称为“游士”,很多名人都有“游学”的经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古人为什么喜欢游学呢?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人喜欢“游学”吗?

第一,游学具有选择教学的自由性,教师通过周游讲学来自由的选择讲学地域、时间和学生;

第二,教师讲授内容的随意性,因为教师开门授徒主要是为了传其道授其学,故在讲授的内容上,教师往往按自己的方式讲授;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人喜欢“游学”吗?

第三,游学具有学术交流的双向性,因为游学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具有双向性,这使得他们在学术上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教师通过游学传播学术思想,学生通过游学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他们又通过游学进行学术的交流和讨论,最终使双方在学术上得到提升。

文章整理自:《试析宋代游学的文化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