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为什么会发生猝死?

  猝死是指因疾病而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看为猝死。

  绝大多数猝死源于心脏病,各种心脏病都可能导致猝死,这其中,除了少数遗传性的心律失常疾病外,冠心病更为常见,约占一半以上。当一个人的冠状动脉血管斑块出现破裂,人体在自动止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血栓。而这个血栓一旦堵住血管,造成心律紊乱,猝死就可能发生了。

  高血压会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因此长期高血压的人易发生猝死。另外,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生活方式也与猝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常见的可能诱发猝死的不良生活方式有: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Q

猝死的抢救成功率高吗?

  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就死于院外了。

  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每年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居全球之首。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Q

为什么猝死的人平时看着很健康?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意思就是,有些人可以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冠心病隐匿存在,猝死就是最早的表现,所谓“健康者”猝死,即是这种情况。

  平时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老年人,因为他们的冠状动脉血管虽然因斑块而慢慢变得狭窄,但斑块不容易破裂,更不易形成致命的血栓。而恰恰是那些血管狭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没有明显症状的年轻冠心病患者,在熬夜、紧张、焦虑等因素影响下,反倒容易出现斑块破裂,继而造成血栓,将血管彻底“堵死”。所以,对于冠心病心内科医生常说一句话——“会痛不一定会死”,而“好人”“不痛也会死”。

  不过,研究那些被抢救过来的心肌梗死患者,医生会发现其中有60%的人在发病前几天有过不舒服的感觉,可是挺一挺又没事了。这是由于他们的冠状动脉血管没有完全堵死,在暂时被血栓堵上后,血流又将其“冲开”所致。而当血栓将血管真的“堵死”后,人就可能“挺不过来了”。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Q

猝死发生后,周围的人该怎么做?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猝死,其身边的好友大多会扑上去摇晃患者身体,掐人中,或者干脆大声哭喊,试图“叫醒”病人。事实上,这些都无济于事。


  如果猝死发生,患者丧失意识,其身边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拨打120,并确定救护车上配有除颤仪。临床上,及时使用除颤器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周围的人必须为他做有效的心肺复苏(非专业认识可能操作起来不是很规范,但也不能完全放弃,每分钟胸部按压超过100次,每一次使胸部下降4到5厘米以上),为他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心源性猝死,一直是很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是以其毫无征兆的发作常令人心惊胆战。

关于猝死你必须知道的

1.我国每分钟3人心脏猝死。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2.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3.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人体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容易猝死人群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打呼噜:打鼾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 “睡眠呼吸暂停” 时间一次超过120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7.久坐电脑前: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粘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8.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时常人的3倍。究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猝死发病前也有征兆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 (跟手掌面积差不多), 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 “按着疼” 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必须学会的急救措施

2018为什么平时看着很健康的人,也会发生猝死?

预防猝死,从生活中点滴开始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1.每天保持6小时睡眠。

2.清淡、低脂饮食。

3.戒烟、戒酒。

4.适量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培养心肺功能。

5.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

6.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