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歷史沿革及分佈情況

東路柳琴是江蘇柳琴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稱“怡心調”,也稱“小戲”,後因其唱腔獨具魅力而被人稱為“拉魂腔”,此外又有“拉後腔”、“拉花腔”、“控洪腔”等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一度改為“四平調”。1953年,徐州市委宣傳部會同市文教局,與藝人反覆磋商後,以主奏的柳葉琴為據,正式定名為柳琴戲。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柳琴戲起源於清乾隆年間,距今約二百多年。東路琴書作為江蘇柳琴戲的一支,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由清乾隆54年三聖公(丘、葛、張)中的丘門祖師傳承下來,在新沂經過七代傳承延續至今。

距新沂籍老藝人王增啟(清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回憶,年輕時聽老輩人說過,乾隆年間“百戲進京”,“拉魂腔”也去了,只是沒被選中,由於那時的“拉魂腔”雖具備了戲曲的雛形,但仍處於原始形態,所以難登“大雅之堂”。柳琴戲從“唱門子”、“盤凳子”到“打地攤戲”均屬戲劇的原始狀態。1945年12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宿北縣政府(棋盤鎮金李莊)招集了四十多名藝人,組成“同慶”“永慶”“大慶”“新慶”四個“拉魂腔”戲班,編演了《打鬼子》《洞房刀》《血海深仇》等劇目,這是新沂地區“拉魂腔”首次登上舞臺,並配以簡單的“燈服道效化”,標誌著新沂地區柳琴戲逐漸步入成熟期。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建國以後,新沂農村各鄉鎮也都建立了季節性的業餘柳琴劇團,其中連續時間較長的有墨河、窯灣、棋盤等鄉鎮業餘劇團,他們常年(尤其是春節前後)活躍在農村基層,為農民群眾演出。

東路柳琴主要在新沂市及周邊地區傳唱。

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東路柳琴的唱腔曲調優美動聽,表演質樸幽默,雄中蘊秀,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女腔腔尾常有上行七度大跳的拉魂腔,獨具聽覺魅力,聞之牽魂繞夢,因此觀眾至今仍暱稱柳琴戲為“拉魂腔”。如今,在民間仍流傳著“三天不聽拉魂腔,吃飯睡覺都不香”的民諺。可見觀眾對柳琴戲的喜愛。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東路柳琴的男唱腔粗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豐富多彩、餘味無窮。演唱者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揮、創造,自由地變化。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宮調式明快剛勁。柳琴戲唱腔曲調有:哈弦、起板、導板、連板起、拉腔、射腔、起腔、含腔、平腔、停腔、柔腔、葉裡藏花、雷對調、一喲調、老公調、回龍調、垛板、調板、閘板、冒調花腔、四六長腔、男女拉拉腔等。此外還有從民間小調變化而來的過河調、趕腳調、送郎調、補缸調、疊斷橋、打牙牌、千金小姐進花園調、小放牛、八段錦、調兵調、葉落金錢等。其板式大致可分為慢板、二行板、數板、緊板和五字緊板等。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柳琴戲板式大致可分為:慢板(又叫幽板、澄清板)、二行板(又叫流水板,其中還有快慢之分)、數板、緊板和五字緊板等。

柳琴戲“文場”有土琵琶、笛子、嗩吶、笙、管,二胡、小三絃等, “武場”有“四大件”,還運用了電聲樂器。伴奏音樂也運用了和聲、配器等技法。值得一提的是,柳琴戲的主絃樂器,從只有兩根絲絃的土琵琶,通過改革多次研製相繼製成了三、四、五、六絃的多種高中音柳琴。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柳琴戲的角色有自己特殊的名稱,在小頭、 二頭、二腳樑子、老頭、老拐、大生、勾腳、毛腿子、奸白臉等行當中,小頭即閨門旦,二頭即青衣,二腳樑子即青衣兼花旦,老頭即老旦,老拐即彩旦,大生即老生,勾腳即醜,毛腿子即花臉,奸白臉即白麵。柳琴戲的表演粗獷樸實,節奏明快,鄉土氣息濃厚,演員的身段、步法明顯帶有民間歌舞的特點。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東路柳琴的唱腔特點: 一是演員在掌握其要領後,可隨意轉接唱腔,不同演員可有不同的唱法,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自由發揮。 二是特殊的節奏柳琴戲的板式多數是有板無眼的四分之一拍的節奏。這種流水狀的節奏主要是便於採用切分音,形成一連串的變節奏,使唱腔更加委婉動聽;三是靈活的轉調。柳琴戲的唱腔都是從民間小調、民間歌謠、拉河腔、漁歌、花船曲、勞動號子等多種曲調中吸收並逐步完善起來的。同時,柳琴戲的唱腔由於貼近生活,也被民間的歌唱、勞動號子採用。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主要價值

東路柳琴是江蘇柳琴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風格的“東路柳琴”,它的產生、發展、完善過程,對我國地方戲曲的探索與研究,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傳統劇目中,至今還保留著深刻的時代印記,對研究我國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東路柳琴的音樂唱腔從最初的“怡心調”發展而來,對中國地方戲曲音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學術價值。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東路柳琴的表演具有粗獷、熱烈、樸實健康的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特別是生活小戲,這種特點尤為突出。東路柳琴唱腔婉轉悠揚,動人心’弦,而且包涵諸多古聲古韻,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戲曲項目:東路柳琴(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東路柳琴於2011年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圖 徐州非遺保護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