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易唱:你不知道的滕州柳琴戲

好聽易唱:你不知道的滕州柳琴戲

柳琴戲,山東省棗莊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柳琴戲因用柳葉琴伴奏,也稱“柳琴書””,清末產生於山東省臨沂、棗莊一帶,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形成於清代中葉以後,主要分佈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區。柳琴戲的來源是以魯南民間小調“拉魂腔”為基礎,受當地柳子戲的影響發展起來的。柳琴戲曲調流暢活潑,節奏明快,並有多種花腔,謂之“拉魂腔”。

好聽易唱:你不知道的滕州柳琴戲

在山東滕州地區,流傳著“拉魂腔進了莊、茶不思飯不想、男女老少魂拉去、看了上場接下場”的說法,表達人們對柳琴戲喜愛。柳琴戲原名“拉魂腔”,亦稱“拉後腔”、“拉花腔”,形成於清代中期。柳琴戲唱腔特色鮮明,男唱腔粗獷、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柳琴戲的內容多善於表演才子佳人,富有濃郁的感情色彩。人們在勞作之餘,自尋其樂的哼幾句,農閒或節日廟會時,柳琴戲戲班搭臺獻藝,吸引十里八鄉的群眾前來觀賞。隨著柳琴戲藝人的不斷探索,柳琴戲的演出內容不斷出新,陣容逐漸擴大,由鄉間演出逐漸移步舞臺。 2006年,滕州市柳琴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其曲調優美,演唱時尾音翻高或有幫和,故也叫“拉魂腔”。拉魂腔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好聽易唱:你不知道的滕州柳琴戲

一說是由滕州漢族民間小調為基礎,受當地柳子戲(即弦子戲)的影響發展起來的。其唱腔中的[娃子]、[羊子]和滕州俗曲及柳子戲唱腔曲牌[耍孩兒]、[山坡羊]有淵源關係。

好聽易唱:你不知道的滕州柳琴戲

一說源於江蘇海州,是由當地秧歌、號子中的[太平歌]、[獵戶腔]經民間藝人丘、葛、張(一說“楊”)3人加工而成為拉魂腔。後來丘、葛分別去皖北、魯南傳藝,因此在當地流行。一說是由山東滕州山裡的道士和尚,以安魂咒或肘鼓子等腔調演繹出的,滕州山裡有個叫千山頭的地方,從唐朝到明朝之間,這裡曾是全國很大的道觀群落,道觀幾十座,清朝之後衰落了,道士和尚為了生計,下山化緣幫人除魔消災,演繹出拉魂腔這類唱腔。

好聽易唱:你不知道的滕州柳琴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