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常喝悶酒竟致食管癌 抽菸喝酒致食道癌發病率提升44倍

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黏膜的惡性腫瘤,與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1、食管癌具有遺傳易感性

老漢常喝悶酒竟致食管癌 抽菸喝酒致食道癌發病率提升44倍

遺傳因素:食管癌具有顯著的家族聚集現象,高發區連續3代或3代以上,患病家族屢見不鮮,但食管癌絕對不存在遺傳,而與家庭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食管癌不是直接遺傳性疾病,但是有不少食管癌的發病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家族中有人患食管癌,他的子女患食管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幾倍。這種遺傳因素形成的影響在醫學上稱為遺傳易感性。

同家族人群在飲食習慣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所以家族聚集現象較高。男性由於有長期吸菸和飲烈性酒習慣,以及食物過硬而咀嚼不細等,與食管癌的發生率高有一定關係。

人們通過觀察逐漸認識到,生活方式和接觸環境中的某些致癌物質能夠增加人體對食管癌的易感性。也發現某些有先天免疫缺陷的病人,食管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得多。對於遺傳型家族食管癌來說。那些常有缺損基因的人患食管癌可能性更大。大量臨床資料證實,家中有食管癌患者,後代不一定患食管癌。

2、食管粘膜的損傷

食管損傷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發食管癌。在腐蝕性食管灼傷和狹窄、食管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群為高。據推測乃是由於食管內滯留而致長期的慢性炎症、潰瘍,或慢性刺激,進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後導致癌變。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食管癌高發地區的居民有進食很燙的飲食、飲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檳榔或菸絲的習慣,這些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細胞增生。動物實驗證明,瀰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變。

3、抽菸喝酒致食道癌發病率提升44倍

老漢常喝悶酒竟致食管癌 抽菸喝酒致食道癌發病率提升44倍

抽菸和飲酒會給人體帶來危害,但在抽菸的同時飲酒其危害性更大,由此引發食道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4倍。

據法國國立癌症中心研究結果,吸菸時,食道癌發病率會增加5倍,飲酒時增加18倍,飲酒的同時吸菸的話,發病率會增加44倍之多。這是因為邊喝酒邊吸菸,殘留在口腔和咽部的菸草中的致癌物質會在酒精的作用下更快地被人體吸收。

喝酒時吸菸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危害相加,它所引發的危害是兩者相乘。酒精本就是一種溶解質,更容易讓有害物質吸收。除食道癌外,抽菸同時飲酒還可增加口腔癌、喉癌和胰腺癌等疾病的發病率。為保持健康的身體,在酒席上應少吸菸。

4、營養、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某些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為食管癌發病造成一定條件。食道癌高發區人群中血清鉬、發鉬、尿鉬及食管癌組織中的鉬都低於正常。高發區食管炎、細胞不典型增生、重度增生較普遍,與高發區攝入蛋白質、水果、蔬菜少有關也是食道癌病因。

5、亞硝胺及亞硝胺類化合物

是一類很強的致癌物,在100多種亞硝胺中有十幾種引起多種動物食管癌。在食管癌高發區發現居民膳食中攝入不同量的亞硝胺,同時證明從膳食中攝入亞硝胺的量一食管癌發病率成正相關,一些亞硝胺能特異地引起動物食管癌。高發區人胃液中亞硝胺類化合物含量,明顯高於低發區。

6、黴菌致癌

用黴變食品可以誘發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變或鱗狀上皮癌。這類黴菌與亞硝胺促癌有協同作用。食道癌病因還有黴菌從高發區酸菜、窩窩頭、玉米麵中分出多種黴菌,糧食黴菌汙染率明顯高於低發區。

眾所周知,食管癌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癌”,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中來預防食管癌發病呢?

夏季如何預防食管癌?

遠離致癌食物攝足夠植物性食物

老漢常喝悶酒竟致食管癌 抽菸喝酒致食道癌發病率提升44倍

1、拒絕致癌食物

亞硝胺與食管癌的關係密切,黴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爛水果、發黴的糧食、市售的鹹魚鹹肉和醃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飲水要注意水源,自來水也要防被汙染,否則也會致癌。不吸菸。吸菸的致癌面廣,形成癌症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系的癌症。不酗酒。長期大量飲酒難免不食入致癌物。有的酒含亞硝胺、黃麴黴素等致癌物,還有醛醇等間接致癌物。

2、營養合理

在每天的飲食中攝足夠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綠葉蔬菜、胡蘿蔔、土豆、番薯和柑橘類水果有很強的防癌作用,平時可以多吃。

3、保護食管

食管是一切飲食必經之路,食物在食管內成團,有序進入胃內消化。生活中要是狼吞虎嚥會使食管受損。不吃過熱、過硬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否則口腔、食管和胃黏膜都會被損害。刺激性食物還包括濃茶、濃咖啡、烈性酒等。要注意口腔衛生。口腔任何病變都對消化不利,如有感染也容易蔓延到食管。

4、藥物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