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酒為百藥之長的原因

古語有云︰“酒為百藥之長”,自古以來,酒與醫就有不解之緣,且看“醫”字的繁體寫法──“醫”,下方一個“酉”,酉者,酒也。

其實酒本身就是一味湯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藥品之一。中醫用酒治病歷史悠久,酒的藥用價值得到了很多古代醫學家的肯定。

唐代“藥王”孫思邈對酒有“少飲,和血益氣,壯身禦寒,避邪延穢”和“作酒服,佳於丸散,善而易服,流行迅速”之說。

古人稱酒為百藥之長的原因

明朝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說:“適量飲酒可消冷積寒氣,燥溼痰,開鬱結,止水洩,治霍亂瘧疾噎膈,心腹冷痛,殺蟲闢瘴,利小便,堅大便”。

古人稱酒為百藥之長的原因

我們的先祖在沒有任何科學器材的幫助下,靠著“神農嘗百草”的精神,總結出酒的5大功效:

古人稱酒為百藥之長的原因

第一大功效:酒行藥勢

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有機溶劑,古人用酒浸泡藥材,以製成藥酒。現代醫學中提取中藥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就是乙醇萃取法。

第二大功效:酒通血脈

第三大功效:酒散溼氣

酒性熱,藏醫認為“溼為陰邪,非溫不化”,因而酒有“散溼氣”的功效。很多藥酒都有抗風溼的作用,對於風溼痺痛、關節炎、肌肉勞損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對於陽虛或是風溼關節疼痛的患者,適當喝一些藥酒,確實能起到強身健體、祛風通絡的作用。

第四大功效:祛風下氣

酒對消化系統有很好的作用。人們進食肉類比較多時,常會搭配一些開胃酒,因為酒能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有助於人體消化吸收。酒有鼓動陽氣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六腑氣機,消除積滯。

第五大功效:舒肝理氣

古今中外,鬱悶、情緒不佳的人,都喜歡叫上一幫朋友喝酒,而不是喝茶或喝果汁。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酒入肝經,它有舒暢肝氣的作用。因此,對於肝氣鬱結、鬱鬱寡歡的人來說,喝點酒不僅可以令肝氣調達、心情舒暢,還能幫他們強心提神,消除疲勞。

古人稱酒為百藥之長的原因

為什麼酒能有如此功效?

因為白酒是由糧食經過發酵、蒸餾等化學反應之後釀造的而成,糧食中的營養物質也轉化到了酒中,固有“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的說法。白酒雖說是一種健康的營養食品,但日常中一定要掌握日常分寸,控制酒量保證飲酒適度,發揮白酒對身體的有益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