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禁毒先锋刘素霞:善心感化迷途青年 匠心独具全民禁毒

4月25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河西街道柴达木路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站长刘素霞正在给一位戒毒康复人员打电话,“你最近身体怎么样?这个礼拜我们见面聊聊吧。”通话结束后,刘素霞又拨通了另外一位戒毒康复人员的电话。这样的工作内容,在刘素霞担任柴达木路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站长后就成了常态。

2016年以前,刘素霞是柴达木路社区主任,负责着社区1411户3886人的生活大小事务。2016年11月,社区成立了戒毒(康复)工作站,刘素霞又担起了站长的重任。

社区禁毒先锋刘素霞:善心感化迷途青年 匠心独具全民禁毒

正在工作中的刘素霞

初识禁毒路,忐忑中摸索

从来没有接触过禁毒工作、吸毒人员的刘素霞坦言,当初刚“上阵”的时候,内心还是充满了忐忑,“既然揽了这个活儿,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抱着这样的心态,刘素霞一步一步学习,一点一点做起。

30岁的王某,是刘素霞接触的第一位戒毒康复人员。“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小伙子很单纯。”据刘素霞讲述,因为受其亲友的引诱和对吸毒的好奇,王某沾染上了毒品。了解王某的吸毒情况和家庭境遇后,刘素霞时常与王某谈心交流,“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一旦走上这条路,你患病的老母亲该怎么办?”刘素霞苦口婆心的引导着王某,在一次次的谈话和教育中,渐渐感染了这位迷途中的年轻人。

刘素霞说,她一直忘不了一年之后再见到王某的情形。“他一进社区就热情地招呼我‘刘大姐,我来了’,还和大家开玩笑聊天,神情活泼富有朝气。”看着王某的变化,刘素霞开心不已,“如今,他在德令哈市找了份工作,社区有活动也会积极来帮忙,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励和劝诫别人。”刘素霞说。

激发新思路,用心倾注每一份工作

看书学习禁毒知识,从网上搜集材料找思路,设计制作宣传册和模具……如何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禁毒?清楚知道吸毒的危害?刘素霞为此绞尽脑汁。

“每个人面前都有两条路,一种是健康成长、上学、工作,最终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另一种是吸毒犯罪,最终身患重病,身陷牢笼。”刘素霞说,为了做出这样一个“禁毒路”的模具,她尝试从农家院里找树杈、用橡皮泥捏人偶、从网上找道具,前后花费了2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项设计。现在,在社区办公室里,“禁毒路”模具摆放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教育感化着每一位走进这里了解禁毒知识的群众。

社区禁毒先锋刘素霞:善心感化迷途青年 匠心独具全民禁毒

刘素霞制作的“禁毒路”模具

每当在电视上、在身边看到好玩新奇的东西,刘素霞就会联想能不能做成禁毒宣传的模具。“前一阵子我看到飞镖的时候就在想,可不可以做一个飞镖,让孩子们通过玩耍来学习禁毒知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付诸了实践。

如今,走进社区办公室,各式各样的禁毒宣传册和模型玩具分区域有条理的摆放着,有用陶瓷塑料制成的模具“禁毒路”,有连连看禁毒宣传册,有禁毒成语飞镖,还有禁毒知识保龄球等等,目前社区禁毒工作站制作的创新禁毒宣传册有20多种,创意玩具有7、8种。“孩子们看到了这些新奇的模具觉得好奇好玩,他们就会去学习去记住。”刘素霞希望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拒绝毒品,并通过孩子们将禁毒知识扩散给每一个家庭和社区。

社区禁毒先锋刘素霞:善心感化迷途青年 匠心独具全民禁毒

刘素霞制作的禁毒知识创意玩具保龄球

禁毒形势严峻,禁毒工作刻不容缓

在接触到禁毒工作之后,刘素霞深刻意识到禁毒形势刻不容缓,禁毒工作任重道远。“现在吸毒人群的年龄大多在20、30岁左右,年轻人非常容易受诱惑。其实他们大多只是因为好奇,是在无意无知的情况下染上了毒品。”刘素霞说。

为了让群众们最直观的了解毒品对生活的侵蚀,为了让青少年清楚的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刘素霞和社区同事们常常加班加点,琢磨禁毒宣传方式方法。

社区禁毒先锋刘素霞:善心感化迷途青年 匠心独具全民禁毒

刘素霞和社区的同事们

通过设计禁毒游戏、禁毒模型玩具等形式寓教于乐,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禁毒教育;走进校园课堂,用鲜活的事例及实物模具向孩子们讲授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每逢寒暑假在社区开办“快乐四点半”教室,带领孩子们画禁毒手抄报、唱禁毒儿歌、开动禁毒宣传小小志愿者等活动;落实“五色”管理法,对涉毒人员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坚持与吸毒人员每半月进行一次谈话、一个月做一次家访和尿检,悉心引导教育他们远离毒品,并帮助联系就业解决他们的生计困难。

“我们做禁毒宣传,就是要让大家看一眼就记住,让吸毒人员清醒悔悟,毒品绝对不能碰。”刘素霞斩钉截铁地说。

社区无小事,用心守护千家万户

作为社区主任,社区里1411户人家的大小琐事都需要刘素霞操心。社区里的老人生病住院了,刘素霞和社区同事们轮流去照看;独居老人需要照顾,刘素霞和同事们就帮他们买菜收拾家务;居民水电取暖等环节出现问题了,刘素霞和同事们帮他们协调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被刘素霞的工作气氛带动着,社区居民也被刘素霞的认真付出所感动,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刘素霞为“刘大姐”,社区里的老人们都称刘素霞为“闺女”。

不过,有这样一位老人,却对刘素霞有很多“怨言”。因为工作的原因,刘素霞每隔三四年才能回一次河南老家看望母亲。“每次回家去,母亲就看着我抹眼泪。”刘素霞说。

“禁毒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离我们每个人并不遥远。”刘素霞说,她希望每一个人能清醒意识到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更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关注涉毒人员,关爱和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