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為什麼不會放過拼多多?

當年阿里封殺蘑菇街、美麗說,這個事情還沒有過去多久。

3億用戶的拼多多對阿里的衝擊要大得多,更加怎麼可能放過拼多多?

最近拼多多,流年不利,負面不斷。先是年初被阿里的打假報告指定為假貨平臺,然後最近拼多多有涉黃商家,還上了央視,又是商家上門要錢,還有最近浙江抓獲刷單平臺,直指拼多多是重點刷單平臺。這是偶然嗎?

雖然之前拼多多也有負面,但從來未像今天如此之多。

拼多多存在的問題,沒有什麼好洗地的。但負面問題,是否暴露到公眾輿論層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之所以我認為有幕後推手,涉黃商家問題絕對不止拼多多一家,淘寶一搜一大把賣涉黃“種子資源”,涉黃成人用品的。而涉及刷單的文章,單獨把拼多多和京東拎出來吊打,不提淘寶天貓。這種差別對待,絕對不是意外。

當年阿里封殺蘑菇街、美麗說,這個事情還沒有過去多久。更加怎麼可能放過拼多多呢?

拼多多不可怕,怕的是拼多多升級

阿里收入裡面80%多來自電商,而云計算、娛樂、菜鳥等加起來都是賠錢的,利潤基本都來自傳統電商業務。而電商裡面天貓佔了一半交易額,但貢獻了阿里絕大部分的收入利潤。拼多多隻收6‰的支付手續費,少數廣告費,拼多多近乎免費給商家流量。拼多多要賺錢的必走之路,一定是在拼多多基礎上搭建一個類似天貓的平臺。拼多多升級,勢在必行,這就是要搶天貓的生意。

就如現在的美國不讓中國搞科技升級一樣,一個道理。美國一直都知道中國是未來最大威脅,可惜911後,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中東地區耗費太多精力。而中國也是一直悶聲發大財,快速迭代,從低端製造,到高端製造。現在又在搞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定價權,明顯是要挑戰美元霸權。美國是科技立國,金融立國,中國這就是要動美國的根本。中美貿易戰已經開打,美國內部因為黨派利益而不一致,但阿里收拾拼多多,不存在內部觀點不一致。其次就算美國要遏制中國,還有國際規則約束。但阿里收拾拼多多,沒什麼規則約束。最後就看阿里怎麼做了。

年初的時候,我們曾寫過《拼多多估值超過唯品會,訂單超過京東,怪不得連阿里都慌了》,在文章最後做過預判“2018年,阿里的打壓焦點,將從京東轉移到拼多多身上。”

拼多多的獨立性遠高於當年的蘑菇街,拼多多的用戶規模也不是當年的蘑菇街可以比擬。蘑菇街和美麗說最好的時候,兩家加起來一年不過200億,拼多多一個月已經過200億。拼多多還得到了當年蘑菇街、美麗說得不到的各種支持。拼多多最新一輪估值150億美元,拿到了30億美金現金儲備。如果當年封殺蘑菇街的決策是正確的,那麼今天阿里全面絞殺拼多多,也將是必然的選擇。

騰訊是否會持續支持拼多多?

這麼多機構投資拼多多,因素有很多,其中核心之一在於騰訊強力支持拼多多。京東打天貓,拼多多死磕淘寶,完美。拼多多對騰訊來說,只是一顆棋子,但也還沒有到無限制的扶持。記得前一段時間,“差評”因為被媒體圈內狠批洗稿,違背行業底線,“逼著”騰訊退出了對差評的投資。

阿里為什麼不會放過拼多多?

如果騰訊發現拼多多起來了,用戶卻流失到了阿里,幫阿里做了用戶教育。一些特殊政策,早晚還是要停掉的。尤其是拼多多這種拉人砍價這種方式,真的非常騷擾用戶。按照張小龍的性格,這種嚴重騷擾用戶的電商,騰訊壓根就不應該投資。山寨,假貨的事情就不說了。

阿里對京東,已經是貼身肉搏,服飾是看得到的戰爭。3C數碼家電,投幾百億給蘇寧。物流佈局就更不說了。盒馬鮮生,自建物流體系,投資大潤發等等,很多都是針對京東的威脅做的戰略佈局。然而對阿里,流量還是依靠淘寶,天貓只是流量變現,沒有手淘流量,天貓就是坨屎。拼多多這種死磕淘寶,觸及阿里底層核心流量的,更是要貼身打殘。不出意外,今年618以後,阿里會把打擊重點,從京東轉移到拼多多身上。

京東服飾,如果是安安靜靜的做,一年兩千億,做到阿里服飾的20-30%是有機會的。但你總想著要來顛覆我,服飾是阿里盈利核心基點,怎麼可能給京東服飾翻身的機會。騰訊投拼多多,核心還不是敲打淘寶,淘寶才是阿里的業務根基。阿里怎麼可能會給拼多多機會?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從制衡阿里來說,騰訊會持續扶持拼多多。但如果扶持的結果是,阿里增長的更快,而且還伴隨著更多的輿論負面,我不認為騰訊會持續無條件的扶持拼多多。騰訊的電商佈局,也不只是拼多多一顆棋子。何況還是第一輪溝通投資時,被pony反對過的棋子。

阿里會如何反制拼多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阿里收拾拼多多,真的不要太得心應手。

事後,和拼多多的幾個朋友交流,我說我的一條朋友圈,首先我評論的也不是什麼負面,更談不上黑;其次你們的最大問題在於內部業務合規管理;其三你們的商家生態管理不恰當才是根源;其四就算這條新聞有不實,拼多多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是意外。

“2011年10月10日,淘寶商城宣佈將正式升級商家管理系統。在此調整中,消費者一旦買到假貨將獲得“假一賠五”賠償,同時其他商家違規行為對消費者補償幅度也將大大增加。而原有商家需繳納的每年6000元技術服務年費,提高至3萬元和6萬元兩個檔次。”

淘寶商城事件,最終由於商務部介入,以馬雲妥協最終結束。

今天重提這個事,東哥想說明什麼道理?

一個是拼多多可以從淘寶的成長過程學到很多經驗教訓,沒有必要重蹈覆轍,再同一個問題上教學費;一個是阿里是很清楚拼多多的軟肋在哪裡,也不會給拼多多那麼長時間成長升級;一個是阿里不是騰訊、京東這麼友好的公司。

京東已經是這麼合規經營的公司,在公關上以及各個業務層面被阿里壓制的喘不過氣來,何況拼多多。拼多多業務bug太多,可以出手的地方太多了。絕對不只是侷限於做一個淘寶特價版!

阿里不會放過拼多多?那麼拼多多有機會升級嗎?

這個在“東哥電商投資群”討論的非常激烈,從傳出來的數據來看,拼多多的轉化率,用戶粘性、復購率、留存率都不錯,客單價也在快速拉昇。這意味著拼多多在迅速調整商家、商品結構,完成迭代。但行業直觀的體驗來看,拼多多在商家端過度追求低價,帶來的劣質產品問題突出,不可能讓用戶忠誠於拼多多。也有消息稱,最近半年拼多多增長已然乏力,只能訴諸於海量廣告刺激用戶增長。

有很多投資人問我怎麼看拼多多?我說拼多多很好,有一些問題也很正常。如果非要說要有問題,主要還是增長太快了。

黃崢和他的團隊非常聰明,執行力也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留給拼多多了。阿里也不打算給拼多多那麼多時間慢慢修復自己的問題,升級再造一個天貓。

一個京東,就夠麻煩了,何況可能是一個“淘寶+天貓”的拼多多。面對阿里圍剿,黃崢應該選擇隱忍,還是激烈反擊呢?

以下這段話寫於2017年9月14日知識星球,現在來看大部分判斷還是比較準的。

前幾天和拼多多的幾個朋友交流,說幾個看法。

1.關於增長,個人以為未來很難。從交易規模來看,當月100億,全年1000億,和京東萬億,阿里4萬億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但如果看日活躍用戶數(估計3~4000萬DAU),註冊購買用戶超過2億。(和京東接近),再翻一倍就是淘寶了。拼多多屬於典型的用戶增長拉動型,用戶天花板明顯,再翻倍很難。

2.關於賣家生態管理,我覺得拼多多還沒有這個意識。激進的銷售策略,嚴苛的罰款規則,雷厲風行的執行,會導致賣家端早晚會出大事。總是靠到處滅火,肯定是不解決問題的。

3.關於發貨速度要求罰款,雖然能夠解決部分用戶體驗,但拼多多用戶核心關注的商品,而不是配送速度。在發貨速度上較真,沒有太大實際意義,平添商家運營麻煩。愚蠢。

4.拼多多算是一個小淘寶,無論是用戶群,還是商品結構,定價範圍。早晚要挨阿里揍,但阿里最近忙著雙十一要對付京東。等有空了,早晚會收拾拼多多。最多不會超過半年時間。

5.拼多多想賺錢還是比較容易的,畢竟流量那麼大。但靠罰款肯定是不行的!

6.創業有窗口期和運氣,拼多多靠“一元奪寶”,還有“一分錢”紅包抓了幾千萬/上億粉絲,還有拿了VIVO和OPPO手機創始人段永平的投資,給拼多多帶來了很多年輕用戶。這個是沒有辦法比的,也沒法學。

7.最後拼多多還是比較危險的,更多靠單點突破,通過拼團模式低成本獲取用戶,社交分享機制匹配需求提升轉化率。往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長快的公司,bug越多是必然的。所以現在拼多多在公關上低調是很正確的。

8.就東哥而已,個人比較關心的是拼多多用戶留存率情況怎麼樣?未來客單價能否提升?商家生態怎麼規劃?接下來規則體系如何搭建?另外騰訊會不會堅定支持拼多多死磕阿里?

我對拼多多模式,樂見其成,但也沒有那麼樂觀。我比較看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那麼多牛逼的不可一世的垂直電商獨角獸掛了,這是常態!階段性成功,不算成功。需要戒驕戒躁,保持危機感!

作者| 李成東

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