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43上北大的高考故事,學霸的番茄學習法值得推薦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一個高考故事。

2016年643上北大的高考故事,學霸的番茄學習法值得推薦

胡煜,江西新餘人,高中畢業於新餘一中,2016年高考分數643:語文118分,數學144分,外語144分,綜合237分,就讀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我出生在新餘市渝水區羅坊鎮暇邨村,父親是一位退伍轉業軍人,母親沒有正式工作,我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我天生好強,從小我就自發自主學習,並且力爭做到最好。

父親雖然沒讀過太多的書,但他的教育理念非常‘’時尚‘’。他覺得孩子就應該釋放天性,無憂無慮。他認為應該給我足夠的玩耍時間,不能抹殺孩子的童真。所以他從不送我去參加什麼校外培訓班。有這樣的老爸我倍感幸福。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激發了我更強的學習慾望。不參加校外培訓,所以更加珍惜每節課的學習。

2016年643上北大的高考故事,學霸的番茄學習法值得推薦

小學初中比較輕鬆,上課專心聽講,回家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一切按部就班,中考考了688分,上了新餘一中。

到了高中,學業壓力一下增大不少,我開始思考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無意中在網上發現了一個“番茄工作法”,覺得挺有意思,於是認真研究了一下,覺得非常適合我,從那時開始實行。“番茄工作法”就是自我加壓,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要做的事,完不成就懲罰自己。我把它演變成‘’番茄學習法‘’: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要完成某一個任務。當然任務要合理,如果以一個時間段來完成一項任務的話,精力就會特別集中。這大大提高了我的專注度,提升了學習效率,而且能讓我不斷突破自己,時時能收穫成就感。

到了高三學習壓力更大,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晚上1點睡覺,除了中午休息40分鐘,其餘時間都在學習。我發現老師發的卷子太多,那麼多試題,肯定做不完。於是我改變策略:做每道題之前看一看,特別熟悉、特別簡單的題,就跳過。覺得薄弱的地方仔細研究,不攻克不罷休。選擇性做題讓我有更多的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並且針對性更強。我把它理解為個性化學習。我覺得每個考生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緊跟老師的同時,學會個性化學習。

學習太累壓力太大時,我就彈彈吉他、吹吹口琴,跳跳街舞,給苦逼的高中生活尋找一點樂子,然後繼續投入到戰鬥中。只要高考不結束,拼搏永不止步。要學會分解目標,這樣才會有閒庭信步的些許從容。

2016年643上北大的高考故事,學霸的番茄學習法值得推薦

最後說一點,我是從初中歷史課本中知道北大,從此有了北大的夢想。儘管曾在北大自主招生考試中接連失利(高一、高二每年都被北大拒絕一次),但信仰的力量讓我在逐夢的路上堅定不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