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本的大泡沫破碎,是從日美貿易戰開始!中國會重蹈覆轍嗎?

降準0.5%!平地驚起一聲雷!全球化在失衡中尋找均衡,尋找過程就是摩擦。摩擦起於貿易,貿易影響貨幣,貨幣再逆向影響貿易。中美貿易之爭,降準開道!

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成為是全球貿易第一大國。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5056億美元,對美國貿易順差3752.3億美元。

不同時期的後起國家,不可避免的與美國產生摩擦,這些摩擦中貨幣是典型並且繞不過的環節,如今中美貿易之爭後,人民幣匯率、樓市、股市何去何從,我們有必要回顧日本那段日美貿易戰歷史!

全球化過程中,失衡是常態,均衡是非常態。失衡中尋找均衡,尋找過程就是摩擦。摩擦起於貿易,貿易影響貨幣,貨幣再逆向影響貿易。

解決摩擦需要妥協。第一階段全球化經歷了兩次失衡:第一次是放棄1971年黃金-美元本位的固定匯率制;第二次是1985年G5達成的廣場協議。

今天就來聊一聊日本1985年廣場協議後的資產大泡沫歷史!

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中心的廣場酒店,美、日、德、法、英五個國家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這裡給他們起個綽號為“金融黑手黨”)達成以這個酒店命名的協議——“廣場協議”。

一、戰爭開始了

當年日本的大泡沫破碎,是從日美貿易戰開始!中國會重蹈覆轍嗎?

9月22日結束會議之後,東京已是深夜。23日最早開始營業的市場是新西蘭惠靈頓市場,美元對日元比價從239跌到234,接下來是香港和新加坡,美元不斷走跌。

接下來的是紐約市場,市價升到225,全世界都在賣美元!這是送錢的機會,賣美元就是!

23日秋分,日本法定假日休市!23日紐約市場日元升值到225,按理第二天的東京市場交易會在225以下,東京一開盤,交易價230,大家都石化了,為什麼會如此?

日本貿易企業長期以來堅信美元堅挺,一有點疲軟,日本就搶購,24日一天日本央行賣出12億美元,結果收盤價還更高了!這是日本央行始料未及的!

僅僅靠物理干預是不行的,政府在金融遊戲中也就只是個普通玩家,當然,政府權力可以向外界傳播心理壓力。

一方面說服貿易企業不要急著買美元,另一方面調節利率。提高短期拆借利率,在日本央行的努力下10月份後東京市場日元也進入210。

廣場協議取得既定調高日元匯率10—20%的目標,從這個方面廣場協議成功了!

但是美國製造業真的從此走強了嗎?為什麼會出現08年金融危機?如果從這方面看根本就沒有成功!

至於日本,最後也是失敗的!回到當年看一看日本出發點!

與我們大多數人誤解的不同,廣場協議干預外匯市場這個想法首先提出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人主動提出!

日本企業在海外活動範圍不斷大,日元升值帶來強勁購買力,特別是購買原材料和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正是因為企業界認同,日本政府才主動第一次提出日元升值。

但日本人完全沒有想到最後日元升值幅度到了完全失控地步!

日本人希望搞日元升值減少對美國逆差,再增加一點進口,使得外貿賬戶平衡點,也好安撫美國我不是在貿易傾銷。

要說日本人沒有考慮刺激內需,擺脫依賴出口為生的處境那可不是真話。日本人做夢都想擺脫靠出口吃飯,從明治維新那一天開始,他們就一直為出口煩惱。

日本其實人口眾多,地盤也不小,放在全球也是排上號的,但國內資源極度匱乏,石油、鐵礦石、銅等都需要進口,自然條件極大限制日本。

所以日本人發展經濟首先就是出口,只有賣東西出去才能換回錢來購買原材料再生產,這樣才能活下去。

從一開始日本人就沒想過減少出口,我可以讓步日元升值,日元升值使本來就節儉的日本人更是精打細算,這種“絞乾毛巾”的精神硬生生把成本降低10-20%。即使日元不斷升值,日本產品的價格沒有什麼漲價,繼續暢銷全球。

此時日元升值,日本國民沉浸在歡聲笑語中,出口繼續擴張,日元升值帶來的購買力,全世界買買買。

短短几個月日元升值幅度超20%,由於日元升值所帶來的不景氣已經越來越明顯,市場呼籲降息。日本實在沒辦法於1986年1月30日宣佈將銀行利率從5%降到4.5%,這距簽署廣場協議僅僅4個月!

同年3月,美、德、日降息,法跟進降息。

當年日本的大泡沫破碎,是從日美貿易戰開始!中國會重蹈覆轍嗎?

4月,美、日再度降息,日本銀行利率降到3.5%。

7、8、10月,不斷降降降,直至1987年1月降息暫止!

降息刺激了經濟,帶來房地產的火熱,股票市場的爆發!

更可怕的是大眾預期,一種盲目、過分自信的大眾心裡。日本人學造汽車,成為世界第一流;日本人造家電,還是第一流;除了金融之外,日本人覺得美國沒有任何領先於日本了,而金融還能領先,是因為日本人還沒來得及進入這個領域罷了!

與此同時,廣場協議後政府的干預,給一批投機商白賺一筆,東京金融市場變的越來越投機,大量企業炒股票、炒外匯、炒期貨。

而日元升值不得不轉移生產基地,直接影響國內的就業,引起所謂的“產業空洞化”,這種趨勢使得現有的中小企業勞動條件進一步惡化,收入下降使得社會心態變得不那麼穩定。投資股票在之前是認為不正經的,廣場協議後觀念發生巨大變化!

二、形勢一片大好

當年日本的大泡沫破碎,是從日美貿易戰開始!中國會重蹈覆轍嗎?

1985年9月20日一美元兌換242日元,到了1988年1月4日,匯率已經變為122,兩年半不到升值一倍。

1985年這一年實現日本趕超歐美的夙願,日本擁有資產總值超越美國,在海外擁有1298億美元的淨資產超過英國。

不斷撒錢帶來長達53個月的好景氣!流動性過剩集中反映在股價和地價!

1985年後的五年時間,股價上升3倍,東京證券交易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1985年地價開始上升,1987年東京商業用地上漲48.2%,住宅用地上漲21.5%,1988年更離譜的上漲,東京商業用地上漲61.1%,住宅用地上漲68.6%,和1985年比,東京商業用地上漲2.9倍,住宅用地上漲2.1倍。

地價暴漲在全國氾濫開來!到1987年底,日本全國土地總價1673萬億日元,是國土面積為日本26倍 的美國土地總價的2.9倍。

隨之而來九十年代資產泡沫的破裂,日本陷入經濟零增長泥潭,三十幾年後的今天,日本人才認識到其實在當時,除了大搞房地產和政府公共開支外,另外一條選擇那就是充實日本社會福利。

當年日本的大泡沫破碎,是從日美貿易戰開始!中國會重蹈覆轍嗎?

廣場協議後日本的歷史值得我們反思!

3月份,中美貿易之爭開始,美國訴求中國貿易順差太大,我們選擇妥協退讓,這場戰役可能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就像當年日本一樣。

當年日本主動日元升值,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及資產泡沫,行天豐雄後來接受採訪時承認資產泡沫破裂和日本國內政策失誤有關!

從自己的過失中吸取教訓的是聰明人,從別人的過失中吸取教訓的是更聰明的人。

中國目前的經濟和廣場協議時的日本有很多類似地方,貿易鉅額順差、人民幣升值壓力。但如今的中國面臨比日本更嚴峻的問題,製造業實力不如當年日本,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較大,社會穩定因素壓力大。

2017年,人民幣升值逾6%,2016、2017年房價普遍上漲,2018年1-5月受監測的50個熱點城市土地出讓金高達1.5萬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9503億元上漲了57.6%。5月份合計出讓金額累計達到3130億元,同比上漲111.5%,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持續上行!

房地產市場已經變得非市場化,如搖號買房、離婚買房、新舊房價格倒掛、兩年內不能交易等等,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十八大、十九大確定的,但看到的越來越多的非市場化,變得畸形,這種負面影響未來如何影響變得無法預測!

但是中國和當時的日本還有最大的一點不同,中國股市根本就沒漲!沒漲!

未來政策決定正確與否決定十幾億人這艘巨輪方向,是考驗中國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