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雨果》再现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一个电影艺术家的往事。

他叫乔治·梅里爱,生活在电影刚刚发明的那个年代。

大部分现在的观众都不知道他。但马丁·斯科塞斯却用对电影满满的爱意和情怀,打动了我们。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乔治·梅里爱和妻子的玩具店

这回的斯科塞斯不太一样,玩起了情怀和3D特效。看完第一遍,有点小感慨。看第二遍就觉得尴尬到死。

但作为儿童片看,还是不错的。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影片在多处向默片致敬。少年们先去看电影,之后又去电影资料馆查资料。

那些我们熟知的默片明星都出场了。比如电影院外墙贴着卓别林的海报。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大厅里有巴斯特·基顿《摄影师》的海报。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当时正在放映的是喜剧明星哈罗德·劳埃德的《安全至下》,默片经典。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最经典的悬挂在钟表上的场景,也搬上来了。之后少年雨果还重现了这惊险的一幕。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电影资料管里,出现了从卢米埃尔兄弟到二十年代电影的走马灯。

有史上第一批放映的电影,《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早期西部片、恐怖片、史诗片……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巴斯特·基顿的代表作《将军号》。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最后定格在乔治·梅里爱最著名的《月球旅行记》上,宇航员发射的火箭砸中了长着一张人脸的月亮。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随后,我们跟随梅里爱的记忆走入了电影刚刚发明的那个时代。梅里爱用来拍电影的电影机当然不是自己制作的,而是从伦敦买来的。他本想从卢米埃尔那里买,但是人家不卖。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影片最后,描述20年代在巴黎举办的梅里爱电影回顾展。年近70岁的梅里爱再次站到了舞台上,放映他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影片。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斯科塞斯就是个十足的影迷,除了拍摄电影,还致力于老电影的挖掘和修复。

小时候的斯科塞斯因为体弱多病,很少参加户外活动。除了看书,就喜欢和父亲去看电影。所以很早就对电影产生一种特别的感情。

上了中学,他更加狂热的泡在电影院里,后来进入了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接触到很多“新浪潮”电影。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斯科塞斯是美国少有的没有完全被好莱坞商业风向所迷惑的导演。所以他始终能拍出与众不同的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弗兰科·卡普拉的一句话能概括斯科塞斯这类影迷导演对电影的感情:“就像对待海洛因一样,对待电影的解药,是更多的电影。”

除了情怀和特效,不剩下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