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中国风 消耗着华语电影的最后一点“情怀”!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浓了!

这个国庆假期,影视圈并不太平,同样不太平的还有电影市场。总的来说“冷”成了所有故事的主线。和去年的国庆档相比,今年的国庆档的电影似乎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这对于票房屡创新高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国庆档的这12部电影涵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喜剧到动作,从文艺到动画一应俱全。为什么出现了票房和口碑双输的局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电影市场中观众的审美发生了变化,人们更注重多元化与电影故事性的结合,另一方面是今年以来观众对于电影中明星效应诉求正在减弱,理性地回归使得观众更加注重电影本身质量的好坏!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国庆档电影普遍质量不高,从票房上就可见一斑。拿《李茶的姑妈》来讲,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我想很多人(包括投资方等)一定对它期许了厚望。但是它上映之后评分和票房却一路下跌。这也是开心麻花团队大红大紫以来第一次出现口碑票房双降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好莱坞的中国风 消耗着华语电影的最后一点“情怀”!

笔者翻了一下豆瓣上的评价与评分,排名靠前的基本上给这个电影打了一星到二星评价。总结一下网友观点,诟病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点:1.叙事主线不够完整,有点为了电影而电影的拼凑嫌疑;2.故事逻辑基本上以叙述有钱人为主,缺乏创新成为团队最大的问题;3.电影本身并无深意,纯粹为了搞笑而喜剧,且喜剧元素略显低俗;4.一味地迎合观众,却忽略了电影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

反观《影》这部作品,浓浓的中国元素成为了电影最靓丽的创新。笔者认为这是张艺谋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一部作品,电影中,黑、白、灰的色调,水墨写意留白的手法都是这部戏最大的亮点。目前中国电影同质化,过度IP化都在透支观众对于华语电影信任。而张艺谋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取得很高的票房,但是在电影某一元素上进行突破也是电影前进的一种尝试,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好莱坞的中国风 消耗着华语电影的最后一点“情怀”!

国庆档中逆袭的这部《无双》的逆袭,恰巧反映出受众对于好的作品的肯定与支持。相比几年前,观众对于电影选择与投票日渐成熟。从《战狼2》开始到《我不是药神》都体现出了观众对于好的作品的肯定,也反映出观众开始用脚投票的嫌疑,强者越强成为电影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期,随着一众明星在资本市场的动作,给受众均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疏于作品忙于综艺,捞钱成为他们的标签。而且高片酬和对于作品整体制作成本的挤压让民众对于电影市场的乱象深恶痛绝。

比如之前的大电影《爱情公寓》,豆瓣上直接给出了2.9分的评价;《黄金兄弟》豆瓣上给出了5.2分的评价;《后来的我们》豆瓣上也给出了5.9分的评价。在这些电影中,消耗情怀成为最大的卖点,拿《爱情公寓》来讲,虽然票房上收获颇丰,但是观影体验差的令人发指,更有观众表示,看了二十分钟之后,影厅里的人直接走了一半。这样一锤子买卖的行为无疑是对华语电影的伤害。

好莱坞的中国风 消耗着华语电影的最后一点“情怀”!

再看看好莱坞电影,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中国元素就开始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今年10月4日,中国市场上总票房已突破500亿,比去年提前47天。面对越来越多重要和庞大的中国市场,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增加,无疑表明了对中国市场更加重视。

从《功夫熊猫》三部曲,到《钢铁侠3》中范冰冰版的结尾,再到《金刚》中景甜的加盟,透露出了什么?这些好莱坞大片从质量和制作上,无疑都是顶尖水平。而剧情、演员对中国元素的倾斜说明了什么?都说明了中国观众正在成为好莱坞不容小觑的“金主”。

好莱坞的中国风 消耗着华语电影的最后一点“情怀”!

而且从《超体》到《奇异博士》更多取景都放在了中国也说明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在内地电影排行榜上,从《速度与激情》系列到《复仇者联盟》系列,再到《变形金刚》系列。在内地票房总榜前20名上,他们就占据了6席。这充分的说明了观众对于他们制作与内容的认可。往后随着文化经济融合性的加强,他们可能占比会更大!

笔者认为,连好莱坞都在向中国观众倾斜,他们和我们之前巨大的文化差异只能通过优秀的作品来弥补,而我们却一味的用一些“小鲜肉”或者明星的站台消耗着之前的情怀。且超高的片酬对于拍摄、制作等本应是更重要环节的成本挤压只会让片子越拍越烂。如果,中国电影行这种扭曲的现状不得已改变,往后越来越多的观众都会用脚投票,到时候坏的就不是某一两个明星,而是整个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