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下古代大官都是怎麼做上的,唯獨和珅的仕途之路可以模仿

當官,當大官,是許多人從小就有的夢想,比如我。但是能不能當官,當大官,可不是燒兩柱香就能從天上掉下來的,再比如我。小時候我可沒少求神拜佛,每次祭祖的時候也沒少在祖宗面前嘀咕,可惜如今還是無半點功名,看看逐漸隆起的肚子和趨勢顯現的髮際線,只能放棄這個從小以來的夢想了。

但是,雖然夢想沒了,並不代表對夢想的渴望就沒了。所以,我決定研究一下古代那些當大官的人是啥出生,到底要怎樣才能當上大官,以此來看看有沒有啥可以值得借鑑的地方,還可以給心裡有當大官夢的人指一條明路。

研究了下古代大官都是怎麼做上的,唯獨和珅的仕途之路可以模仿

哦,由於科舉制度真正的完美成熟是在宋之後,唐朝還是後期還是藩鎮割據時代,所以我們的研究目標就僅限於宋明清三朝。

寇準

一談起北宋名相,寇準絕對是當門不讓的人選,在其力諫下促成的“澶淵之盟”,更是影響宋遼百年邊關,絕對是北宋男神首選,一千餘年迷妹不斷。但是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想學習一下的時候,頓時就懵逼了。

寇準出生豪門世家,其父親寇湘是後晉開運二年的狀元,自己則是太平興國五年的進士,年僅十九歲。父子雙學霸,祖傳十八代種田的我學不起學不起,溜了。

研究了下古代大官都是怎麼做上的,唯獨和珅的仕途之路可以模仿

包拯

寇準這種官二代比不了,包拯總算是普通平民出生了,雖然他同樣是天聖五年的進士甲科(甲科至少是全國前三名,比進士乙科在仕途上高一個等級,雖然乙科是第四名到第六名,都是頂級學霸),但是咱還會數理化呢。

不過當我看到包拯的頂頭上司是宋仁宗趙禎的時候,想了想還是溜吧。想當年包拯直言進諫,把口水噴到趙禎臉上,趙禎雖然很煩包拯但是還是原諒了包拯,就因為他是自己的大臣。如果你沒有趙禎這樣的上司,包拯的仕途之路基本也沒啥參考價值。

研究了下古代大官都是怎麼做上的,唯獨和珅的仕途之路可以模仿

秦檜

好人我們學不來,壞人總可以學了吧,於是看到這樣一條:(秦檜)政和五年及第,其父秦敏學歷任玉山縣令、古縣縣令……溜了溜了。

宋朝由於“重文輕武”,所以基本上你在科舉中拿不到好的功名,至少也是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全國前十),那麼這輩子和當大官基本就絕緣了。所以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你先考個全省狀元,常青藤再來參考宋朝的為官之道。

既然宋朝這麼令人 絕望,我們就把目光放到明朝,看看有啥捷徑,當然閹割除外。

楊士奇:

作為掌管明朝最鼎盛時期二十餘年內閣的楊士奇,他無疑比明朝其他內閣首輔運氣更好,在他進入明朝權力中樞後所遇到的是創立“仁宣之治”的朱高熾和朱瞻基兩父子,如果算上永樂盛世,那麼明初三大盛世可以說都給楊士奇給撞上了。

當然,這事好事也是不好的事情,好事就是楊士奇名聲顯然要比明初其他內閣首輔好,千古留名;壞事就是風頭被朱家三父子給蓋過了,不像張居正一樣天天被人端著研究。不過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楊士奇能不能模仿的問題。

根據歷史記載,楊士奇一歲喪父,母親改嫁,隨後繼父又被流放邊關去世,確實比我們這種祖傳種田的還可憐。到了建文年間,朱允炆召集人修撰《明太祖實錄》,楊士奇由於受人舉薦,於是進入翰林當編撰管。後來吏部組織考試,楊士奇由於成績突出……就繼續留在翰林院當編修,從一個臨時工到了正式工,之後進入內閣,同時也開啟了仕途之路。

研究了下古代大官都是怎麼做上的,唯獨和珅的仕途之路可以模仿

從這樣看來,楊士奇的路子還是很值得人學習,當然首先你得有個人舉薦你,也就是要多交達官貴人朋友。

李東陽

楊士奇再怎樣,起步的時候也是有貴人相助,這個不好學。那麼明朝有單靠自己就做上大官的麼?自然是有,那就是李東陽。

李東陽雖然也是學霸,而且自幼被譽為神童,但是沒有宋朝那麼恐怖,非要進士才有大出路,李東陽會試是第一百八十五名,殿試二甲,隨後進入翰林院當了個庶吉士(同年狀元彭教就在李東陽的打壓下當了一輩子的翰林院講士)。

這裡說個明朝官場有意思的規矩,它叫做“非翰林不入內閣”,也就是說你沒在翰林待過,基本就進不了內閣了。但是進入翰林之後,各位學霸們就各顯神通,儘量讓上頭注意到你,這樣就可以出頭了。那李東陽有啥絕招呢?其實都是太慘惹的。

研究了下古代大官都是怎麼做上的,唯獨和珅的仕途之路可以模仿

李東陽執掌明中期文壇數十年,作為茶林詩派的領袖級人物,其文章自然就非常牛逼。但是你寫驚世文章得有靈感啊,於是成化七年原配妻子劉氏病逝,他寫文章掉念;次年回家掃墓寫出《南行》、同年九月岳父去世,寫下《祭外舅蒙泉先生文》;又兩年,三弟去世,寫祭文;1486年,父親病逝,寫祭文,李東陽得以修《憲宗實錄》。我們知道一般在翰林院混到給本朝修《實錄》的,那麼說明前途已經光明遠大了,進入內閣不過是時間問題。所以在1495年李東陽次子夭折之後,他終於進入了弘治年間的內閣。

想了想,李東陽這種,還是不學了吧,畢竟最後李東陽是絕嗣了的。

和珅

說到清朝權臣,和珅是個繞不過的話題。有人說那劉墉呢?劉墉家世代進士,自己是進士,爺爺老爸叔叔都是進士,比啥比?還是和珅好,從小父母雙亡,帶著弟弟相依為命,比絕大多數人都悽慘了,可操作程度高。

和珅的發家也很簡單,和珅就是因為精通“滿、漢、藏、蒙”四族語言。根據歷史記載,當年和珅在軍機處的時候,每份奏章都分別用滿漢兩種文字翻譯以後呈獻給乾隆,然後乾隆等批覆下來的,他又重新用滿漢兩種語言翻譯好了再傳下去。當然如果是蒙語和藏語的奏章,他無非就是再增加點工作量。

研究了下古代大官都是怎麼做上的,唯獨和珅的仕途之路可以模仿

所以當時翻譯人才有多緊缺,和珅就有多吃香。

曾國藩:

其實一提到曾國藩就知道這個仕途之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太好模仿的。雖然曾國藩不是頂級學霸,還是復讀生,出身也一般,這些對很多人來說都容易辦到。但是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平步青雲,直至清末權臣,都是建立在“湘軍崛起”和“剿滅太平天國”上的。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基本不可能有的機遇。

所以我們總的看來,在宋朝你得是頂級學霸才能當大官,在明朝你得文筆好,還進的了翰林院,而清朝呢?你只有多學幾門外語就有可能當大官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