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8月16日下午,今日頭條金字節獎第一屆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頒發了年度作者、年度媒體、年度人物特寫、年度公司報道、年度行業報道、年度調查報道、年度獨立作品七大獎項。(點擊查看金字節年度獎項獲獎名單)

在頒獎典禮現場,螞蟻金服首席工程師宋樂、迅雷創始人程浩、滴滴美國研究院負責人弓峰敏、創新工場AI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新經濟100人創始人李志剛參與了圓桌環節,探討主題是:撥開風口迷霧,未來十年最有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以下是圓桌實錄:

李志剛:大家好,我們先來一個簡單的一句話介紹自己。

宋樂:我是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首席工程師宋樂。我在加入螞蟻金服之前是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

弓峰敏:我是弓峰敏,滴滴信息安全戰略副總裁,同時負責美國研究院。

王詠剛:我是王詠剛,現在是創新工場在AI工程院做AI項目的研發,去年之前是在Google做工程師。

1、如何看待共享經濟熱潮?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李志剛:今天第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共享經濟的熱潮?共享單車現在在風口上。

弓峰敏:我覺得共享當然就是跟大家共享資源,解決剛需的問題,另外資源和服務也很重要,建一個平臺也好,運營也好,這三個條件不滿足的話,很難做出來一個共享經濟。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螞蟻金服首席工程師 宋樂

李志剛:程總,您認為共享單車出來(排名靠前)的兩個,排名靠後的三個還能活著嗎?

程浩:肯定活不下去,就前兩個。這個事有規模效益,網絡效應很明顯,大家用這個車的人越多,財務指標越好看,VC願意往裡面投錢,像阿里、騰訊規模這麼大了,沒有人敢投第三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面前,滴滴、快的,任何理智的投資人不會再考慮投資第三家。

李志剛:你還準備投下一個共享單車?

程浩:我沒這個打算。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很好,現在如果還有人去懷疑共享單車的價值是挺不可思議的,相信在座很多人對我的話表示懷疑。對我個人來講,以及我作為一個投資人來講,共享單車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拿我舉例,現在上下班都是共享單車。

李志剛:這個問題給創新工場的王院長。之前馬化騰和朱嘯虎爭論,關於共享單車的價值。馬化騰說ofo的數據沒有摩拜物聯網的價值、大數據的價值。從人工智能專家的角度,來談一談共享單車數據的價值,以及未來如何利用?

王詠剛:人工智能界會把所有的數據都當作金礦,金礦的含金量各有不同。共享單車是一個含金量會非常高的數據金礦,這個我相信滴滴研究院會非常清楚,這和滴滴出行的數據非常類似。我同意大家的觀點,一點不懷疑共享單車的潛力或者現在是不是已經成功的判斷,我其實更看好共享經濟在未來更深入的發展。今天的共享經濟利用了我們的移動互聯網,利用移動支付的技術紅利,能夠真正把共享經濟做到每家每戶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隨著未來的深入發展,人工智能可能是共享單車未來發展的出路之一,在現有的出租共享模式下如何能夠深化挖掘這裡面的生產力,挖掘這裡面的創造力,能夠挖掘這裡面的營運能力。

李志剛:共享單車是真風口嗎?52.8%認為不是風口。能不能有哪位回答一下?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王詠剛:這個問題本身有一點模糊性,風口這件事可以說它是一個創業風口,也可以說它是一個技術風口或者也可以說它是一個產業風口,這幾個風口定義不太一樣。現在非常嚴格地說,共享單車是一個創業風口。但是不是技術革命的風口,是不是創新的風口?這個有待觀察,看行業內部的技術如何發展。

弓峰敏:因為提的是共享經濟,是一個大的話題,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應考慮投資投的是剛需的服務或產品,同時後面是否有一個很能幹的強有力的團隊。風口的卡點就不是那麼重要,卡上點了當然更好,真正對那個時刻的把握就不是那麼重要。

李志剛:螞蟻金服又投了滴滴又投了ofo。你怎麼看?

宋樂:螞蟻金服在共享經濟中支付環節起到一個關鍵作用,同時可以整合出行的數據甚至是消費的數據,更好地刻劃人的需求,作出精準的推薦,起到一個生活便利助手的功能。除此之外,能夠開闢一些傳統金融行業不能開闢的東西,比如芝麻信用,線上小額貸款等等,這對整個社會,這些風口公司,及螞蟻金服都是Win-win(雙贏)的局面。

2、投資應該追風口嗎?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李志剛:投資應該追風口嗎?

程浩:其實有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答案是這樣的。這個事之所以能成為風口,一定有它的內在邏輯。是不是風口,這其實不是投資的判斷依據,判斷一個投資核心就是到底為用戶也好客戶也好是不是帶來價值,到底是不是剛需、高頻。風口有時候說的很泛,比如共享經濟是不是風口,風口某種程度上是貶義詞,等同於共享經濟是不是泡沫。當然共享經濟有非常偉大的公司像滴滴也好,共享單車都是非常偉大的公司。也有一些共享籃球、共享雨傘不太靠譜。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迅雷創始人、松禾遠望基金創始合夥人 程浩

李志剛:宋老師,您覺得未來兩三年還有哪幾個創業方向?

宋樂:關於風口要看兩點,第一是時機,是不是有實際需求在那裡,第二看公司是不是已經舉杯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力,能夠解決一些實際需求中遇到的技術壁壘,能做到比其它公司更加好的技術,解決需求上的困難。在未來,有一些很有前景的公司,或許在金融行業、教育行業、醫療行業,是可以投資的。這些領域裡面有一些獨特的數據,是現在互聯網公司沒有的,也有一些獨特的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也需要很多研究很多開發才能解決,這個會是很好的投資方向。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新經濟100人創始人 李志剛

李志剛:弓博士,請您從您的角度談一談,您認為會有哪幾個看好的細分的創業領域。

弓峰敏:正好還是從AI說起,剛才前兩個環節托馬斯(駱軼航)也提到,我同意他的觀點,有很多的機會點其實是AI在應用,我們肯定把AI看成是一個技術,它的應用最關鍵,這個可能會到各個行業,包括金融、醫療日常生活。今天滴滴做的事情就是從出行開始的,但是出行這個事情也是有不同的交通工具,有不同範圍的,這個事情做到很大,影響到生活的很多環節。各種應用,最關鍵的有沒有大數據,有大數據基礎上是否有計算能力。

3、人工智能就像召喚惡魔?

李志剛:在座三位是人工智能或者大數據領域的專家,請從你們的角度談一談,人工智能就像召喚惡魔?人工智能對現實對生活對工作有哪些影響?

宋樂:做人工智能研發的人有一種理解方式,大眾有另外一種理解方式。對人工智能的恐懼感是來自於大眾對人工智能不理解產生的。很多情況下,大眾把人工智能想象到基本和人的智慧等同的階段,做人工智能研究的人知道,我們離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接近的程度還要等50年、100年才能實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人工智能能夠在圍棋上戰勝人,這都是因為一些非常特定的場景,有些特定的規則,有可以做模擬的場景,人工智能的方法通過大量的數據來學到非常固定的規則,但是這個規則並不能用到其它場景。

從AI研究人員的角度來說,我並不覺得人工智能會成為惡魔。歷史上也有很多其它的類似技術,人們把它想象成惡魔,比如核能的發現,它既有好的一面,產生能量,也有壞的一面,用來作為戰爭的武器。隨著人們對核能的瞭解,我們可以善加利用這種能量,進行規範,使新的技術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做人工智能研究的既看到了人工智能帶來的無限前景,也不斷在考慮,如何對人工智能進行規範,使它對人類做出貢獻正面的方向走,不需要恐懼。

李志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人在控制機器。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滴滴出行信息安全戰略副總裁、美國研究院負責人 弓峰敏

弓峰敏:我很同意他的觀點,首先確實人工智能是一個技術,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技術,我們應該面對的挑戰是,怎麼樣把這個技術應用到某些領域,變成一種工具或者一種服務一種產品,讓我們自己的生活各個環節有改善,這個實際是我們的挑戰。從另外一個緯度,人工智能不會是一個惡魔,比如我以前做了很多年的安全研究,人工智能已經在網絡安全各種安全領域許許多多場景都有很正面的應用,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做出來更好的安全保障。另外一個緯度,從今天大家已經在做人工智能做這麼久,不管AlphaGO也好,這個只是一個側面,但是實際上我們去看今天就所有人知道,還沒有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為它設計的場景,這個是最核心的,我們不用去擔心它會是一個惡魔。

程浩: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的引子是比爾·蓋茨或者馬斯克提出了人工智能未來可能會對人類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的觀點,我認為他們的想法是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不是說現在就不要發展人工智能了。有一個笑話講,人工智能會不會毀滅人類,擔心這個問題像擔心火星未來會不會人滿為患一樣。人類發明汽車,使我們生活更方便了。這之後一定會有交通事故一定會撞死人,怎麼把負面的東西控制,而不是說汽車不應該發明,這個是我的觀點。

考慮人工智能和人類的關係,我通常是這樣想的。兩個不同層次的考慮方式,一種是科技人員的考慮方式,實用主義者,考慮能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幫我們寫報道,比如幫我們去抓小偷,比如幫我們去管理所有滴滴在一個城市所有的車輛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具體問題。在每個具體問題的解決上,我們甚至不會先去想它是不是智能,是不是真的比人類還聰明等等,我們追求的就是解決這個實際問題,並且解決得很好,僅此而已。

技術人員現在能夠看到的是,我們現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多領域解決具體問題,而且這些領域是能夠大幅提高我們的生產力,這就足夠了。至於說人工智能是不是召喚惡魔,這件事說真的真的不是絕大多數技術人員考慮範疇內的事情,原因是什麼?今天的人工智能,從理論上,從技術的公式上,從算法上,都沒有辦法和所謂的統治人類、毀滅人類這件事劃上等號。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創新工場技術副總裁&AI工程院副院長 王詠剛

另一方面,要是套用今天的純實用主義的技術,未來給定一千年給定一萬年,地球上會發生什麼?這件事今天的科學家未必能保證,就像五百年前的科學家保證現在有核武器一樣。對於未來的想法,對未來的預期,可能取決於每個人的心理非常樸素的哲學信仰。比如你問我用科幻的思維想未來人類是什麼樣的命運,我個人相對來說選擇比較悲觀的結局,我不大會認為人類在這樣一個浩瀚的宇宙裡面有多大的特殊性,人類造就的東西永遠無法超過人類,這是我覺得從科幻從未來學的角度從哲學樸素的思維角度去想問題,但絕對不是有一個有邏輯的證明說,人工智能一定在未來50年或者一定在未來100年超過人類。

程浩:關於機器人替代人類哪些工作,其實大家討論很多,我有一個基本的觀點,機器人替代哪些人的崗位,跟是否很高級還是很普通還是工資很高很低沒有直接關係。基本上兩個條件。第一,輸入是有明確邊界。第二,輸出標準化。輸出標準化很容易比較,對於像基金經理的輸入就是幾千只股票的買賣,高頻交易,輸出很容易量化,今年掙10%還是20%,這類的話,機器很容易形成迴路,今年我沒你做得好,一年之後可能也比你稍微差一點,可能兩年跟你差不多,一旦超過你,你再也趕不上我,這是一個。

還有很普通的崗位不是很高大上的崗位,例如像幼兒園老師或者小學老師,這個其實很難被機器人所取代。兩個條件都不滿足,輸入不標準化,除了教一些數學加減,還教你孝敬父母、遵守公共秩序,不要隨地吐痰、大聲喧譁。輸出也很難統一,這個學生比那個學生好30%,除了成績還有很多別的,像美國競選之後大家發現演講水平很重要,leadership很重要,能不能跟大家很容易交往也很重要,無法量化,這種崗位機器人是不太容易替代的。

4、未來十年,人工智能是人類最重要的科技革命嗎?

程浩:如果說人工智能是人類最重要的科技革命之一,我不認同這一點,基因科學包括生命科學也許再過多少年人類就可以長生不老。我看過一個科幻電影,人類再過50年科技已經發達到足夠讓每個人都能長生不老,但是地球上能夠承載的人類數量是有限的,大家發明一個算法,誰生命要走到盡頭的時候你往裡面充值,跟遊戲一樣,充值之後延續2年或者20年。未來跟人工智能同樣重要的科學還有其它,生命科學我認為是其中之一。

弓峰敏:我同意前面兩位嘉賓的看法,實際上,人工智能確實是一個重要的科技。機器學習是實現AI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時要把大數據看成是土壤,AI在它上面。計算是它的燃料。AI會對出行、疾病及早診斷等等很快產生很多影響。但跟我們剛才說的一樣,它還代替不了今天我們醫學對DNA的研究,今天的機器AI還無法跨領域從事研究。

人工智能專家激辯 未來十年最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趨勢

李志剛:87.6%的現場觀眾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最重要的科技革命。

5、新趨勢下,會誕生新的科技巨頭嗎?

程浩:這是顯然的,硅谷誕生的年代英特爾這樣的半導體巨頭,PC年代誕生了微軟這樣的巨頭,互聯網年代誕生了Google、Facebook,現在我們看全球市值前五名以我的印象應該是蘋果、Google、微軟、Amazon、Facebook,任何一個技術起來的時候一定會出來偉大的公司,蘋果、微軟不算,另外三個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已經是全球市值的TOP5,相信在人工智能當中會催生類似的巨頭,毫不懷疑。

宋樂:我覺得,下一個誕生的科技巨頭不是通用的人工智能公司,而是某個垂直領域裡面的以人工智能為驅動的公司,有可能在醫學方面出現以人工智能技術驅動分析的公司,有可能在教育方面出現人工智能公司,任何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部。單單是提供人工智能服務的公司可能很難走太遠,需要在垂直領域抓住用戶,對用戶進行精準理解,本身就需要非常多的投入和領域知識。

弓峰敏: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對巨頭的定義或者解釋可能會有所改變。之前我們更看重用戶量或者市值。但是今天我們拿AI應用,解決的很多挑戰要更有全局性。包括信息安全問題,因為通過網絡大家都連在一起,因此協調起來以一個生態的形式去解決安全問題是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再去看比如滴滴希望解決出行問題,包括交通擁擠,甚至整個交通帶來的環境汙染的影響。這個問題不是一家或者一個人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城市的整體問題。因此需要合作、開放,然後以一個生態的形式解決這個大的問題。原來巨頭的定義已經發生改變,需要有這樣的領軍公司來推動解決這樣大的挑戰。

王詠剛:我同意大家的觀點,我補充一下更多的思考。未來可能會有這樣一種趨勢,之前的巨頭慢慢從實體行業(比如蘋果生產電腦,IBM做系統)的時代,變到Google、Facebook做虛擬經濟的時代,像阿里做虛擬經濟的時代。但是因為人工智能對整個社會每各行業的侵入感知力量在不同的傳感器,在不同層面的應用。我覺得人工智能會有一個趨勢,把我們的巨頭產生從純虛擬時代慢慢帶回虛擬和實體結合甚至是純實體時代。比如大家都認為下一個最大的風口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很可能就是一種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O2O結合的實體共享O2O綜合起來的人工智能驅動最大的經濟體系,這裡面甚至有可能出現好幾家巨頭。

李志剛:未來二三十年我認為是人類社會發生鉅變的時代,強者感覺恭逢盛世,弱者噩夢來了,祝在座的各位做一個強者,跟上時代的步伐。謝謝大家!

金字節獎

尋找中國最佳科技報道

董力瀚,博望志創始人

何伊凡,今日排行榜聯合創始人

何 瑫,《智族GQ》總主筆

季 藝,《人物》副主編

靳繼磊,獵雲網創始人

李志剛,新經濟100人創始人

劉成城,36氪創始人

駱軼航,PingWest品玩創始人

林 軍,雷鋒網創始人

闌 夕,逐鹿網創始人

馬 克,《財經》雜誌副主編

牛文文,創業黑馬創始人

屈運栩,財新網主編(商業)

王 波,《博客天下》主編

謝靈寧,界面合夥人

姚名揚,金字節發起人

張 鵬,極客公園創始人

曾 鳴,《智族GQ》報道總監

趙 添,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

祝佳音,觸樂網創始人

(排名不分先後,以姓名首字母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