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讀詩的孩子,能看到更高級的人生。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

孩子們寒窗苦讀十幾年,起早貪黑,全都為了今日金榜題名,日後前程錦繡。

這是孩子們,也是父母們的夢想。祝福大家夢想成真。

然而,高考固然有用,高考固然重要,高考固然會讓你從此走上一個更高階的舞臺。

但我也想告訴你,高考也不是你這一生的全部。

你的人生遠遠不止於此。應該有更多的驚喜,更高的修養,更深層次的快樂。

這一生,以後你也還會遇到很多很多和高考一樣有用的事情和節點,也還可能會遇到和備考一樣辛苦的事情。

但我希望你明白,同樣也還有一些“無用”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比如睡到自然醒,比如讀詩。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白巖松:多去做點看似無用的事情

有一次白巖松去法國旅行,八月份,發現巴黎街頭幾乎空無一人,見著的中國人比法國人還多。他們幹嘛去了?

他們度假去了。

在法國,每個人全年都有一個月的度假期,離開待久了的城市,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海邊散步,星空下獨處,或是去山頂上看雪。

中國人常常覺得法國人懶,到夏天,錢都不掙了,去度假。但事實上,法國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國家,沒有之一。

法國是浪漫和創意之都,每年的時尚潮流,都從這個國家興起風靡世界;法國人最具有文學情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多如牛毛;法國戛納電影節是國際最頂尖的電影盛會。

法國人認為,自己的創造力和藝術感,和這每年一個月假期緊密相關。

因為每年他們有一個月去保證安靜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經常有發呆的時間,讓他們瞭解生命。每年都要休息一個月,寧可少掙點錢,去做些和工作無關的事情,甚至完全不搭邊。

把美好的假期用來虛度,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

也許在我們看來,這很無聊,但在這背後是一種對生命更透徹的理解。很多醒悟,都是從這一時刻獲得的。

所以白巖松說:“做個有趣的人,做些無用的事。”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懂得無用,才能懂得獨處

辭任彭澤縣令之後,陶淵明找了一個小山村隱居了起來。

陶淵明喜歡音樂,但不懂琴理。他家琴桌上常年擺著一張琴,琴上沒有弦,也沒有作為音階標記的徽。

一日,太陽落山,繁星滿空,陶淵明坐在破屋庭院的梧桐樹下。涼風有信,夜月無邊,陶淵明突然來了興致,拿出無絃琴,搖頭晃腦地彈了起來,用雙手有節奏地拍打琴板。

他是如此沉醉,以至於絲毫感受不到外界,彷彿醉酒的音樂家,沉浸在他無聲的音樂中。

朋友大惑不解,問他:“一把無絃琴,沒有聲音,也沒有音律,怎能如此沉醉?”

陶淵明回答:“雖然沒有琴聲,但這曲子卻如庭院裡的芳草一般芬芳,節奏如屋後的小溪潺潺流過。”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你看,一把無絃琴,看起來多麼滑稽的東西,既不能幫你掌握一門樂器,也不能讓你自拍發朋友圈,可以說該扔掉了。

但陶淵明卻如此痴迷它,茶餘飯後,每當一個人的時候,心中兀然有所發,便拿出該琴,自顧自地彈奏一曲,沉醉其中,體味獨處的美好。

如今,很多人未必能安安靜靜地獨處,每當無聊時,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用各類信息塞滿我們的大腦。

人們企圖用這種方式來消除“無聊”,但“無聊”被消除時,無聊的美好,也一樣隨之消失。

作家週週說:“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註定要一個人度過。”

所以,不要去試圖消除“無聊”,無聊本身,就是獨處本身,這其中,蘊含著生命的原始狀態。懂得無用之美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獨處。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懂得無用,才能懂得美好

金聖嘆寫過《不亦快哉三十三則》:

“冬夜飲酒,轉復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夏日於硃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飲酒已深,推窗見大雪,爽!

夏天炎熱,得一大西瓜,在盤中切開,吃,爽!

打開紙窗,放蜂出去,眼見密密麻麻的蜜蜂飛舞,爽!

公園裡看見人風箏線斷了,急得直跺腳,幸災樂禍,爽!

這都是一些小事情,你壓根不會花時間去注意到,注意到了也會覺得是浪費時間。金聖嘆覺得有趣,很美,可得生命最純真的趣味兒。

以前我們也有這種能力。小時候,一根棒棒糖,一根辣條,看到同桌小夥伴鞋丟了,看到幼兒園班裡漂亮小姐姐看了自己一眼,頓覺思緒飛蕩,春暖花開。

那個時候,我們對這種短暫的、不起眼的瞬間,還保持相當的敏感度。如今,紅塵滾滾,燈紅酒綠,這種“瞬時感受力”,我們丟得一乾二淨。因為我們都太注重“有用”了,以利益和慾望是否得到滿足,為衡量事情的唯一標準。

慾望得到滿足,是快感;短暫的瞬間被感知,才能得到美感。不懂得無用,無法感知生命的美意。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懂得無用,才有更強的定力

元豐2年(1079年),烏臺詩案爆發。

蘇軾被貶黃州,當了一個黃州團聯副使。這是一個虛職,沒有權力。

從京城炙手可熱的文人騷客和大理寺評事,淪落為一個小小的,壓根不入流的黃州團練副使,這對蘇軾的打擊很大。

但蘇軾沒有消沉,名動天下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都是那個時候寫下的: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金錢權力名望,有則有矣,沒有,也都是身外之物。山間清風,闊夜圓月,才真正永恆不散之物。這些被我們忽視的風花雪月,會在生命跌至谷底的時候,把你溫暖地托住。

蘇軾活生生把這種“半犯人”式的苦逼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想要獲得這種定力,必須懂得無用。那些風花雪月,看起來無用。在你失意時,也許是你最溫暖的陪伴。這些,都是無用之大用。

唯有懂得了這些無用之美,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接納無常與突變。人生,才會變得有定力。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讀詩的孩子,最懂無用之美

去年2月份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成功奪冠的才女武亦姝,從容不迫、舉止優雅、舉手投足之間,仿若飽讀詩書的古代才女,名噪一時。

她雖然是一位00後,才讀高中,但痴迷詩詞,讀的書既有《浮生六記》、《人間詞話》、等古代經典,每星期還會交錯著讀《劍南詩稿》、《小山詞》、《放翁詞》。

如今,她雖然才讀高一,但據說,已經被保送北大。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如今,在武亦姝的母校宣傳冊上,武亦姝被標明為北大2019屆,她被保送北大,應該是真的。

讀詩的孩子,最懂得無用之美。

例如,小山村中洗衣做飯的場景,一般人不會在意,在她筆下是這樣的:

“因為是飯點,路上的人不多,時而有男人或女人,接了水拿進屋子去。空氣中處處氤氳著飯菜的甜香。腳下的石板早已沒了稜角,溫和而恬靜得像固體的陽光。”

例如,陽光從破屋裡照射下來,一般人不會理會,在她筆下是這樣的:

“房屋自然是老式的結構,從屋簷的縫隙裡微微地穿過一點陽光來,舊了,但不歪斜,就像年長的婦人喜歡拿梳子抿了水兒梳頭,再將自己打扮的一絲不苟,溫婉而尊嚴的模樣。”

簡直是美到極致。

腹有詩書的人,最能在這常人看來了無生趣的瞬間,感受到生命的美意,感受到無用之大美。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孩子讀詩,才能看到更高級的人生

講一個段子。

一個人走在水邊,夕陽西下,幾隻鳥兒從水盡頭騰空飛起。如果不懂詩的人看到,會說:“臥槽,好美啊好美啊。”然後迅速掏出手機拍圖,發朋友圈。如果懂詩的人,看到之後,會吟誦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就是懂詩和不懂詩的人的差別。

同樣是00後,武亦姝和你在快手上看到刷“老鐵666”的00後,肯定不一樣,在性情、氣質、格局、生命感知力很多方面,武亦姝的人生,明顯更勝一籌。

讀詩的人,往往從容,因為懂得無用,也就不急著追求所謂有用的東西;

讀詩的人,往往深思,因為能在細微之處感知美意,於縫隙處感知陽光,也就不會為淺層的慾望捆綁,成為金錢權色的奴隸;

讀詩的人,往往曠達,因為一切他人看來沒有意義的東西,都能接納;

讀詩的人,往往知性,腹有詩書氣自華。靈魂經常得到對話,就不會沉寂,內心世界就不會烏煙瘴氣。

這就是詩詞的魔力,詩詞無用,但無用本身,即是大美。懂得無用的孩子,往往能看到更高級的人生。

願今天在高考場上搏殺的孩子們,凱旋歸來,前程遠大。

也願你們今後的人生之路如詩如歌。

高一女生直接保送北大:學點無用的東西,孩子活得更高級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