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與菲亞特正在考慮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當筆者聽到這一消息時,感覺好長時間沒有聽到有汽車品牌退出中國市場了,上一次還是2015年的歐寶汽車(進口車品牌),中國車市那麼大,差異化需求那麼多,小到地方民資車企都能活下來,為什麼外資品牌就非要走呢?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在中國“玩”不下去了,而國外的市場更適合它們。鈴木就是兼具二者都有的品牌。
此次鈴木退出中國其實就源起北汽昌河的一則公告,即原昌河鈴木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昌河汽車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中鈴木將其股份全部轉讓給昌河汽車。昌河鈴木,這家日方股東早走退意(記得在長安汽車統轄昌河時期,鈴木就有去意)的企業,終於讓鈴木得償所願。
接下來就是長安鈴木了。據日媒稱,長安與鈴木正就長安鈴木的未來展開談判,但從目前透露的消息看,鈴木也是去意已決,雙方目前只是將善後細節搞定罷了。這裡可以參考昌河鈴木分手的方案,即由長安方面接盤渠道,併為己所用(權利與負責共擔)。
鈴木這兩家在華的合資企業歷史都不算短了,都有著23年的歷史。而這兩家企業也都曾經輝煌過,如奧拓、雨燕、北斗星都是曾經在市場上響噹噹的名字。不過時代不同了,鈴木一直奉行的平民小車戰略在中國已經不吃香了,昌河鈴木的銷量已經找不到了,長安鈴木更是一路走跌。
此外,中國開始執行的“雙積分”政策讓在新能源領域遲遲沒有動作的鈴木很是難受,它更沒有力量向合資企業導入相關車型。面對這樣的現狀,退出絕對是聰明的舉動。
其實菲亞特也如是,沒有新產品更新,加之其已併入到廣汽菲克,而這家企業現在正為Jeep品牌著急呢(今年銷量也不好),更無暇投入資源經營菲亞特。這顯得它的退出並不如鈴木那麼顯眼兒,好像是在悄悄地走一樣。
“玩”不下去了,就不“玩”了,這再正常不過了。不過不同於菲亞特在全球市場的全面低迷,人家鈴木可是有去處的,那就是印度市場。
2017年鈴木品牌在印度的銷量已達其全球銷量的51.3%,而該品牌也是印度第一大汽車品牌,其月銷量是排在第二位的塔塔的兩倍之多。而且達到這一成績的並非是鈴木在印度的合資企業,而是鈴木品牌在印度地區的子公司,在當地的認可度和受歡迎程度絲毫不亞於大眾在我國的地位。
而鈴木之所以在印度成功也是源於其堅持的平民小車戰略,因為這樣的戰略非常符合目前印度國情(包括交通環境、人民收入水平等)。鈴木是可以讓印度每個家庭都可以開上的車。
其實從這點講,同樣是以小型車為主的菲亞特在全球市場都處於下滑狀態的情況下,可以試試如印度這樣,還未飽和且發展更快的車市(以發展中國家居多),以緩解目前的壓力。
至於中國市場,絕不止鈴木與菲亞特兩個品牌有資格退出,在市場集中度愈發提高的當下,很多品牌是否還有留在中國的必要,或者說換一種生存狀態,它們可能活的會更好。
用一句日本老電影《追捕》中的一句話“朝倉不是跳下去了嗎,唐塔也跳下去了,現在你也跳下去。”做一家聰明的企業,有時退出是為了更好地進步,但一定要考慮成熟,且有另一套生存之法以替之,不能為了退出而退出。
閱讀更多 車事經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