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之眼:世界先進反艦導彈所採用的複合導引頭究竟有多強

我們知道,目前各國海軍現役的主要反艦導彈(包括艦艦導彈、空艦導彈和潛艦導彈等)多采用主動釐米波雷達導引頭,如“魚叉”“俱樂部”“天王星”“飛魚”等。這種導引頭技術成熟、成本較低、適應性強,適合大多數反艦導彈裝備使用。不過,主動釐米波主動雷達導引頭也並不是萬能的,其最主要的缺陷在於抗干擾能力較差、無法在多個目標中分辨出最重要的目標,在打擊近岸目標,如在港灣停泊或在距海岸數海里內航行的艦船時,有很大的侷限性,陸岸複雜地物背景對這種導引頭的影響很大。

海鷹之眼:世界先進反艦導彈所採用的複合導引頭究竟有多強

在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人熟知法制“飛魚”反艦導彈所採用的主動雷達導引頭的諸多缺陷。因此,英國皇家海軍將由民船改裝的大型運輸艦與航空母艦伴隨航行,利用的就是這種導引頭無法分辨目標的缺點。結果,在1982年5月25日阿根廷空軍“超軍旗”雙機編隊對英國皇家艦隊發動的攻擊中,1枚“飛魚”導彈遭到干擾後按照反射信號最大原則重新鎖定目標,最終將“大西洋運輸者”號送入海底,而放過了原本應該攻擊的“無敵”號輕型航母一馬。

正是因為主動釐米波雷達導引頭的這一缺陷,各國在研發新一代反艦導彈時開始更多采用紅外熱成像導引頭。這種導引頭能夠在複雜地物環境下有效分辨出陸岸目標和海上艦船,對陸岸背景下停泊或航行的艦船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更為重要的是,紅外熱成像導引頭採用被動制導方式,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夠在夜間和準全天候條件下使用,再加上人在迴路技術,利用彈載雙向數據鏈對導彈適時進行人工干預控制,使得其命中精度與主動釐米波雷達導引頭相比有了質的提高。

目前,世界上比較典型的先進紅外熱成像制導反艦導彈,當屬挪威康斯伯格公司研製的NSM。該型導彈採用雙波段紅外熱成像導引頭,最大飛行速度0.95馬赫,最大射程200千米,裝備120千克半穿甲爆破戰鬥部,不僅能夠打擊水面艦艇,還具備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該型導彈以其優異的作戰性能被美國軍方選中,經過改進後被稱為JSM,成為F-35戰機的標準機載空面武器。

海鷹之眼:世界先進反艦導彈所採用的複合導引頭究竟有多強

除了新研發的反艦導彈,各國在改進現有裝備時也為原本採用單一主動釐米波雷達導引頭的型號換裝了紅外/雷達雙模複合導引頭,如美國“魚叉”BlockⅡ/Ⅲ、瑞典RBS 15 Mk3等。這種新型末段複合導引頭一般多采用主動雷達與紅外成像複合體制,提高了在複雜海情、複雜電磁背景下的干擾對抗能力。該導引頭的主動雷達具有作用距離遠、目標距離信息明確、全天候工作等特點;紅外導引頭具有隱蔽探測、抗干擾和目標識別能力強的特點。兩者符合探測,取長補短、信息融合,可實現功能互補,達到很好的目標探測、目標識別和抗干擾效果。

海鷹之眼:世界先進反艦導彈所採用的複合導引頭究竟有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