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天文台经历了哪些演变?

  • 点击右上角【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
    ,赠送您国学课堂全网精品微课(定期更新)~

中国早期天文台经历了哪些演变?

中国是一个在天文上很有研究的大国,而要研究天文就要有天文台,相传在夏朝就有天文台了,那时叫做清台,而到商代改为神台,到了周代改为灵台。“天子有灵台,以观天文,。。。。。。

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天文台是专属于天子的,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他们是上天之骄子,受命于天来统治天下,只有他们才有权知道上天的意旨。帝王通过天文台得知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

中国早期天文台经历了哪些演变?

早期的灵台不仅进行天文观测,还是祭祀和每月初一举行告朔仪式的地方。后来,随着天文工作和祭祀活动日益扩大,灵台成为专门进行天文观测的场所,而祭祀和告朔则在社坛神庙和堂进行。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境内,是在东汉中元元年(56年)建造的。这座灵台在当时属太史令管辖,设有一个灵台丞主持全台的工作。

中国早期天文台经历了哪些演变?

全台共有42名工作人员,其中14人负责观星,2人负责观测太阳,其他人则分别负责对风,气、晷影和钟律进行观测和测量。这座天文台从管理和组织上都已经相当完备,对后世官方天文台的建立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代以后,历代均有天文台,其规模和人员编制更为宏大,管理和组织更加完备,成为天文观测和历法编制的重要场所。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