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扶貧」讓綠水青山成為脫貧靠山

河北圍場縣依託林地資源深入實施生態扶貧系列工程——

讓綠水青山成為脫貧靠山

河北圍場縣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國土面積和林地面積在河北省最大。林地多,貧困人口也多。如何讓群眾儘快脫貧?圍場縣依託豐富的林地資源,深入實施生態扶貧系列工程,創新推廣“一林生四金”生態脫貧模式,讓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靠山

「林业扶贫」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河北圍場縣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圖為塞罕壩七星湖美景。 寧利勇攝

靠山吃山,靠林脫貧。圍場縣依託784.2萬畝林地資源,深入實施生態扶貧系列工程,創新推廣“一林生四金”生態脫貧模式,釋放生態紅利,讓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靠山。

「林业扶贫」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林上種植,帶動脫貧一批

王忠志是四道溝村的貧困戶。他的果園是圍場縣林業局指定的果樹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範基地,主要嫁接寒地富士、雞心果、甜香果等新品種,收益是普通水果的一倍。

在圍場縣,像王忠志這樣想脫貧卻沒思路,有幹勁卻沒有技術的貧困戶有很多。針對這一情況,圍場縣政府主導、林業局牽頭,大力推進涉林果行業協會建設,實施“技術骨幹包農戶,種植大戶帶農戶”工程,引導貧困群眾種植經濟林,向經濟林要收入。

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圍場縣鼓勵龍頭企業和產業大戶實施規模化經營,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入股或參與勞務,促進貧困戶增收。

按照“兩環、四區、七大基地”的規劃佈局,圍場縣大力發展以乾鮮果品、木本油料、園林綠化苗木、木本花卉、中藥材等為主的經濟林產業。目前,該縣經濟林總面積達190多萬畝,農民人均擁有3.5畝經濟林,打造了金紅蘋果、“圍選1號”杏扁、綠化苗木等林果產業專業鄉2個、專業村26個,建成果品休閒觀光采摘園18個,年產乾鮮果品31.3萬噸,輻射帶動1.6萬人穩定增收500元至2000元。

「林业扶贫」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林中旅遊,助力脫貧一批

“每年‘五一’過後,來旅遊的人就漸漸多起來了。特別是暑期,人最多,一天能收入1000多元。”陳淑芝說,森林旅遊漸成時尚,為她的農家樂帶來了更大發展機會。

圍場曾是清代皇家獵場所在地,目前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圍場縣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通過組織舉辦“木蘭圍場旅遊推介會”“木蘭圍場賞花節”等大型活動,圍場縣大力拓展客源,打響了木蘭圍場旅遊品牌。目前,在建成御道口、柳塘人家、棋盤山、扣花營4個萬家客棧鄉村旅遊示範區的基礎上,圍場縣重點打造了獵苑滿鄉鄉村旅遊精品示範區,開發了棋盤山向日葵迷宮等景點,把這些景點串成一條鄉村旅遊的線路。據介紹,2017年,圍場縣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40.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216萬元,帶動160戶貧困戶脫貧。

「林业扶贫」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林下間作,促進脫貧一批

通過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林下經濟發展潛力,積極引導貧困戶利用林間空地、森林邊緣地帶發展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經濟,圍場縣將林下資源變成菜籃子、藥園子,促進貧困戶增收。

“我在果樹下養殖了2000只柴雞。咱的柴雞,被人稱為‘溜達雞’,是綠色食品,每公斤能賣到30元。”張家灣鄉巴頭溝村貧困戶李樹軍說,在林下養雞節省飼料,而且成本低,同時林下養雞對山林也有利,雞吃林子裡的蟲,糞便還林,保護了林子,還增加了林地肥力。

目前,圍場縣已種植林下藥材6000畝,林下蔬菜3000餘畝,養殖柴雞3萬餘隻,林下種菌110萬袋,實現產值0.7億元。同時,貧困戶通過在林下采摘蘑菇等山野資源,拓展了增收渠道。

“我們春季採摘苦樂牙、婆婆丁、大黃、蕨菜,夏季採摘蘑菇、金蓮花,秋季採摘榛子,冬季採摘沙棘果,每年從林下就能收入4萬多元。”圍場縣哈里哈鄉三義號村村民龐瑞說。

近年來,圍場縣大力發展以林菌、林藥、林花、林禽為主的林下種植養殖產業,年產蘑菇、蕨菜等山野菜0.23萬噸、花卉中藥材0.5萬噸,每年可實現產值0.65億元。

「林业扶贫」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造林護林,精準脫貧一批

“我縣生態護林員都是從貧困人口中遴選的。”圍場縣林業局副局長劉憲軍介紹說,每名生態護林員年收入可達7700多元。

圍場縣現有林地面積784.2萬畝,森林覆蓋率58.8%,由於山多、林子大、防火季節長,森林養護任務很重,需要很多護林員。

圍場縣找準造林護林與脫貧致富的結合點,推進生態造林和資源管護精準扶貧,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生態項目建設,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生態工程整地、栽植、管護等勞務,增加貧困戶的工資性收入。同時,認真落實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直接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選聘為生態護林員。

2016年以來,像於敬波這樣的貧困戶,圍場共聘用了3281名。圍場縣先後兩次組織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專項選聘工作,共落實資金2540萬元,幫助通過選聘成為生態護林員的貧困群眾實現了精準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