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詩話!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中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其實,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古時重要的傳統節日,當時亦稱“夏節”“夏至節”。在這一天,古人通過祭祀神靈以祈求災消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被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據《周禮·春官》記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白居易晚年閒居洛陽,有一年夏至,好懷舊的他,情不自禁憶起當年在姑蘇過夏至節的歡樂場景(《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絃。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蘇州的夏至,有粽子,有酒,有水閣臺榭,更有悅耳的音樂,南國水鄉都市的風物躍然紙上,而詩人在悠然閒情之外的遲暮傷感,亦令人沉吟。

夏至詩話!

同樣是描寫夏至節的情景,但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卻著眼於天下蒼生,詩云:“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詩中寫了詩人閒居消夏,心裡卻念著炎炎烈日下忙於農事的黎民百姓,體現出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民本思想。

清代之前,每到夏至,文武百官便要放假三天,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這個時節,陰陽二氣處於極點,並開始交替,保證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唐代權德輿《夏至日作》雲:“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詩人告誡我們,夏至這日,陽氣盛極,陰氣始生,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在這一重要的當口,人要順應時序的變化,既要保護好陽氣,又要做好接納陰氣的準備。由於夜短晝長,午睡就是補充睡眠的最佳時間。明朝樊阜的《夏至熟黃瓜》,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一幅夏日午休的悠然與愜意圖:“門口沙溪清,垂垂幾株柳。醉臥夢羲皇,涼風入虛牖。”

酷熱的夏至期間,納涼成了人們的追求。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曰:“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雖然是一首懷人之詩,但詩人所描繪的夏夜納涼情景,卻能讓人感受到荷塘送來的涼風,聽見露水滴落的聲響。楊萬里妙筆生花,一首《夏夜追涼》更是寫出了怡然自樂的夏日情景:“夜熱依然午熱同,開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夏至詩話!

夏至雖然代表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正如民諺所云:“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後大約三十天,氣候才到最熱的時候,而且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時常會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天氣,由於降雨範圍小,分佈不均勻,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就巧妙地借喻了這種奇特的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