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诗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其实,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古时重要的传统节日,当时亦称“夏节”“夏至节”。在这一天,古人通过祭祀神灵以祈求灾消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被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据《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有一年夏至,好怀旧的他,情不自禁忆起当年在姑苏过夏至节的欢乐场景(《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苏州的夏至,有粽子,有酒,有水阁台榭,更有悦耳的音乐,南国水乡都市的风物跃然纸上,而诗人在悠然闲情之外的迟暮伤感,亦令人沉吟。

夏至诗话!

同样是描写夏至节的情景,但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却着眼于天下苍生,诗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诗中写了诗人闲居消夏,心里却念着炎炎烈日下忙于农事的黎民百姓,体现出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民本思想。

清代之前,每到夏至,文武百官便要放假三天,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这个时节,阴阳二气处于极点,并开始交替,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唐代权德舆《夏至日作》云:“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诗人告诫我们,夏至这日,阳气盛极,阴气始生,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在这一重要的当口,人要顺应时序的变化,既要保护好阳气,又要做好接纳阴气的准备。由于夜短昼长,午睡就是补充睡眠的最佳时间。明朝樊阜的《夏至熟黄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夏日午休的悠然与惬意图:“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酷热的夏至期间,纳凉成了人们的追求。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曰:“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虽然是一首怀人之诗,但诗人所描绘的夏夜纳凉情景,却能让人感受到荷塘送来的凉风,听见露水滴落的声响。杨万里妙笔生花,一首《夏夜追凉》更是写出了怡然自乐的夏日情景:“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至诗话!

夏至虽然代表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正如民谚所云:“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后大约三十天,气候才到最热的时候,而且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时常会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天气,由于降雨范围小,分布不均匀,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就巧妙地借喻了这种奇特的天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