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灾后一周年纪实——凤凰涅槃 新磨蝶变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17年6月24日5点45分左右,一阵突如其来的轰鸣,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一个曾经美丽无比、盛产李子和花椒的村组,瞬间被垮塌山体吞没,房屋掩埋、道路阻断、农田被毁,10人死亡,73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40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78亿元。

然而,灾难浇不灭燃烧的希望,痛苦摧不垮挺起的脊梁。茂县干部群众在在党和国家的倾力救援和全国人民的爱心援助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用汗水和双手,重建美丽家园。三百六十多个日夜,苦难的新磨在异地重建中涅槃;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正铺展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党委政府:推动重建的主导力量

“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当党和政府用国家行动力发出这样庄严的声音时,命运共同体意识由此凝聚,内化为社会共识,外化为共克时艰的强大动力。随着抢险救灾、过渡安置取得阶段性胜利,恢复重建的战役再次打响,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省、州领导都期待着灾区人民能够打赢重建美好新家园这一“硬仗”。

2017年8月4日,茂县“6·24”叠溪特大山体滑坡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成立;2017年8月21日,正式成立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9月,茂县“6·24”叠溪特大山体滑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同年11月,阿坝州人民政府印发了《阿坝州茂县叠溪“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自力更生、统筹兼顾”的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基础,提出用3年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以保障民生为核心,突出农房、产业、交通重建、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推进科学重建、人文重建、绿色重建、阳光重建,建成幸福美丽新家园。

“用行动说话,到一线指挥。”恢复重建战役打响后,围绕《规划》提出“一年建成农房、两年基本完成重建、三年恢复产业”的目标任务,省、州领导多次深入茂县灾区检查、督促、指导工作,茂县县委、县政府把恢复重建当成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及时成立了叠溪“6·24”灾后重建前沿指挥部,派驻县级分管领导,全面协调指挥项目推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目业主单位安排专人入住叠溪施工现场,全面督促推进项目建设。

“灾后恢复重建,农房重建是首要任务。自安置点农房异地重建项目、安置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以来,县住建局就指派我和另外两个工作人员驻扎在叠溪镇,督促项目进展,监督工程质量,协调工程实施问题,确保在时间节点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既定重建任务。”茂县住房和建设局职工冉崇力说,几个月以来,他们扎根安置点,放弃周末休假,只为让受灾群众能早日住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新房。一年后,一座座布局合理,样式新颖的农房拔地而起,述说着一年的新生。

一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推动下,灾区干部群众抢抓时间节点,统筹协调推进,精力向重建集中、财力向重建倾斜、人力向重建转移,他们如同一个个精密咬合的齿轮,组成一台台永动的机器夜以继日轰然运转,推动进度的箭头向规划时点不断前进。灾区晦暗的画面被不断刷新:房屋在重建、产业在生长、道路在延伸、生态在恢复……

“按照‘一年完成农房重建’的工作目标,目前,17户选择在叠溪镇进行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户,农房主体已修建完毕,正在安装配套设施。安置点内道路、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齐全,相信他们的生活环境会比以前更好。”茂县县委常委张铭介绍道,在推进农房重建的同时,其余项目也在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目前,6·24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率达90%以上;安置点内的路网已初具雏形;叠溪镇小学迁建项目、九环线医疗救护茂县分中心项目、省道448线叠溪至松坪沟段恢复重建工程、党群服务活动中心项目,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不断加快进度;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持续推进工程建设。

部门联动:灾后重建的坚强保障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规划方案、资金筹措以及水、电、路的通畅无疑是启动恢复重建的基础性保障。根据《茂县叠溪“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优先“保民房、保民生”原则,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进恢复重建步伐。

站在叠溪镇新磨村集中安置点附近的山梁上,一条条临时便道,切割着各个项目点;一排整齐的电线杆跨越沟壑,自远而近延伸过来;一根根水管埋设地下,组成新的地下水网,直通安置点。行走在安置点内,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轰鸣着,满载建材的大型运输车辆来往穿梭,显得嘈杂而热闹。正在巡察工程进度的冉崇力说,灾后重建之所以这么顺利,前期准备工作功不可没,水、电、路通得早,协调得好,干什么都方便。

叠溪镇集中安置点共有农房异地重建项目、叠溪小学迁建项目、九环线医疗救护中心茂县分中心项目、党群活动中心项目、安置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5大项目开工建设,临时用水、用电,项目点车辆出入,项目进度时间节点都撞到了一起。为此,开工建设前,县重建办多次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各个项目点冲突的矛盾,各项目负责单位也加强工作对接,做好开工前期准备。

而这些,仅仅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序幕……

开工建设后,县重建办每周在前沿指挥部召开工作例会,各项目单位通报项目进展和工程进度计划,倒排工期,并协调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有力有序开展。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为保证重建质量,茂县还严把建材生产关、准入关和流通关,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加强对重建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监督检查,形成了每个重建项目有人抓、每处工地有人管、每个环节有人盯的质量监管格局。

“通过此次灾后恢复重建,我们不仅仅要让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全面恢复,同时还要对叠溪古镇进行文化提升和打造,成为国道213线上透水显绿、宜赏宜游、生态宜居的活力新城镇,重现茶马古道上蚕陵重镇盛景。”据茂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周斌介绍,安置点除了建设学校、卫生院、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还在国道213线叠溪隧道出口建设大型的旅游服务站。在为沿途旅客提供休息的同时,也为新磨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党员干部:重建前沿的中坚力量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因为有了这些党员干部,老百姓有了主心骨,生活有了新希望。灾后恢复重建中,基层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全身心投入恢复重建,形成了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谱写了一曲曲为民务实的先锋之歌。

在这次灾难中,新磨村新村组原址被巨大山石掩埋,农房灭失,生产资料受损严重,不适应原址重建。在对附近地形地貌的勘察结果进行分析后,按照茂县“6·24”灾后重建决策布署,新磨村灾后重建农房集中安置点建设选址最终确定位于叠溪镇较场村。预征土地100余亩,为“6·24”灾害造成房屋损毁的58户135人提供农房建设用地。

“全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实施完成,让新磨村老百姓早日过上新生活。”这是茂县叠溪镇较场村老党员季兴陶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要让村民们让出自家的良田,摘掉即将成熟的苹果,这对农民来说,无异是极其困难的,征地之初就受到了村民们的抵触。在此关头,作为较场村老村组干部、老党员的季兴陶站了出来,率先签下征地拆迁协议,收割即将成熟的庄稼,并说服其余几户村民,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

“征地的时候,这块土地上有即将成熟的苹果、庄稼,有较场村百姓的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在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下,在较场村百姓的理解支持下,我们8天就完成新磨村灾后重建农房集中安置点150亩的征地工作,现在想来都很是感动。”叠溪镇党委书记韩涛说,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较场村的党员干部、老百姓让人看到了人间大爱。

灾后恢复重建,有的不仅仅是感动与大爱,更多的是坚持与付出。

在农房建设中,季兴陶每天去工地上监督工程质量;冉崇力每天去巡查各个项目工地;叠溪镇职工李林峰自重建工作开始后,选址、踏勘、房屋选号、划拨地基等等,他每天都得去统筹协调。他们的工作字典里只有一个字:忙。但他们却说,灾后恢复重建,事关百姓福祉,为了灾区群众过上好日子,他们忙得值!

灾区大地真情在奔涌,爱心在叠加,公务员、村干部、农民……不同身份的人,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在重建的旗帜下集结,用双手将废墟一点点变成了美好的家园。

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的重建大军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重建中,灾区老百姓生产自救的高涨热情同样令人感动,他们拧成一股绳,相互扶持着走出灾难,走向新生……

来自新磨村的王杰说,“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的亲人去世,没有了家,没有了地,我们的心里像刀割。”但在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望着自家正在建设中的新房子,他的眼睛里重新闪射出希望的光彩。“这个房子有120平米,政府还给我们补贴了9万块钱,自己再出一部分,钱不够,再向亲戚家借点。以后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不能事事都靠政府,我自己也年轻,有脚有手,先把房子修起来,让家人有个安全的住房再说。只要肯下苦,还账要不上几年。”这个精壮的小伙子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对现状的感激和自力更生的韧劲。

“灾后恢复重建不能光依靠政府,自己也得多想点办法。”

这句话对新磨村的受灾群众来说,并不仅仅是一句空口白话。按照《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灾毁地要进行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新磨村受灾群众对接村、镇,按照一事一议项目,开始在灾毁地栽种树木、播撒草种,让灾毁地再现生机。

同时,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新磨村受灾群众自力更生,有土地的种地,没有土地的租借土地进行耕种,上山采药、城市务工……苦难面前,生活笑着继续。

茂县县委、县政府认为,要让受灾群众安居乐业,产业和技术培训才是主要手段。茂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多次组织技术专家和土地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当地老百姓进行技术培训,讲解花椒、青脆李种植知识和旋耕机、肥料施种的技巧,让村民学会初级的技术。

灾后恢复重建的答卷上写满了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牵挂,写满了党员干部争当先锋抓重建的忠诚,同时也写满了灾区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感动。家园重建,产业兴起,社会重构,这里重建的,不仅仅是新家园,还有广厦万间的安居梦,还有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和谐和坚强,走向未来的自信与希望。这样的重建,孕育着发展,连接着梦想,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彰显了大写的茂州力量。

在灾难中崛起,从废墟中挺立。灾难从来阻挡不了茂县社会发展的脚步,也阻挡不了灾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的种子仍将在废墟上倔强萌芽,带着生命的亮色,挺立于气势磅礴的羌乡大地……

熊猫新闻特约通讯员王先超 黄强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