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絡平臺備案時限將至,大量資金湧出,會不會對銀行存款利率造成影響?

不立而立

在《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應該在6月底造成P2P機構的備案登記,事實上此時再備案工作已經基本進入尾聲,能夠完成備案的除了幾個大平臺在寥寥無幾,但是預計不會一刀切,會有一個過渡方案,資金不會大量的湧出,即便大量湧出對銀行存款利率也造成不了什麼大影響。

2018年2月底正常運行的網貸平臺有1890家,據行業內人士預計,完成備案以後平臺數量至少將減少一半,但是對完不成備案的平臺,政策並不是一刀切的,不會有資金大規模的湧出。

57號文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對於積極配合整改驗收工作,但最終沒有通過的機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或引導其逐步清退業務退出市場,或整合相關部門及資源,採取市場化方式進行併購重組。

這裡就可以看到文件中已經做好了全部方案,引導清退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還是要進行併購重組的,這批存量客戶會被引流進其他大平臺,資金並不會大規模湧出。

湧出的資金也不會對銀行存款利率有大的影響

銀行存款利率調整主要以央行基準政策為風向標,看貨幣市場資金流動性確定相應的浮動政策,網貸平臺的資金量相比之下存量不足以對流動性造成影響。可以參照年初餘額寶的情況,雖然當時限額限購湧出一部分資金,但是存款利率並沒有變化。

最後要說的是備案是個大趨勢自然會有一些小平臺跑路,大家還是謹慎一點,我始終認為P2P是個高風險的渠道。


不立而立

備案已經確定延期

根據2017年末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57號文”要求,今年6月30號應是各地網貸機構完成備案的最後截止日期。但隨著大限的臨近,一則有關網貸備案將延期的消息卻不脛而走。

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備案平臺存量問題過多;

第二,由於各地金融辦對於網貸行業出具的監管政策並不完全一致,導致全國性經營的網貸平臺憑藉地域差異進行套利,造成不公平競爭。

2018年備案以來並無大量資金湧出或湧進

如上圖所示,這是2016年11月到2018年5月的網貸平臺成交量和綜合參考收益率對照表。大家可以看到,每月的成交量一直穩定在2000億元到2500億元之間,並未因2018年是監管備案元年而出現成交量顯著減少的情況。截至2018年5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71584.64億元,突破七萬億大關。

另外,銀行存款規模在2017年底的時候已經突破了250萬億元,毫不誇張的說,哪怕將P2P網貸行業湧入或者湧出的那部分資金全部放在銀行存款那個大的資金池裡面,也不會激起大的“浪花”;更何況P2P網貸行業的投資者,享受慣了動輒10%以上的收益率,肯定不會滿足於2%-4%的銀行存款利率,就算他們將資金從P2P平臺轉出,大概率也會投向基金或者股票裡面,退一步講就算放在銀行也是購買理財產品,並不會轉換成存款。


綜上所示,P2P網貸平臺備案時限將至,並不會對銀行存款利率造成任何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