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参考」2018高考志愿填报之平行志愿的几大“拷问”(下篇)

一键关注【师曰志愿】,获取更多志愿实用信息

「志愿参考」2018高考志愿填报之平行志愿的几大“拷问”(下篇)

问:平行志愿能选择性的投档吗?

答:对于平行志愿,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能选择性投档,所报的几所院校哪所分高就投哪所。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平行志愿是严格按考生所报考的几所院校的排序先后依次检索,只要几所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果考生把投档分数相差无几的学校排在一起,可能会出现几个平行志愿一个都投不出去的结果。如果考生把同一层次投档分最低的院校报在A或B的位置上,而将投档分最高的院校报在B或C的位置上,即便考分达到或超过投档分最高的院校,省级招办也只能将该考生投向A或B位置上的院校。简单来说,投档不会投向分数最高的院校,而是投向排序在前投档分最低的院校。

具体举例来说,在2017年如有一位湖南省的理科605分考生,准备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他填报的平行志愿是:A北京外国语大学(投档分602分)、B北京科技大学(投档分583分)、C北京工业大学(投档分568分)。那么,省招办则将他的档案首先投给北京外国语大学,如果他符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录取条件,将被北外大录取无疑。其余的不再检索、投档。

如果在2017年也有一位湖南省的理科605分考生,他填报的平行志愿是:A北京科技大学、B北京外国语大学、C北京工业大学。那么,省招办则将他的档案首先投给北京科技大学,如果他符合北京科技大学的录取条件,将被北科大录取无疑。其余的不再检索、投档。

如果在2017年还有一位湖南省的理科605分考生,他填报的平行志愿是:A北京工业大学、B北京科技大学、C北京外国语大学。那么,省招办则将他的档案首先投给北京工业大学,如果他符合北京工业大学的录取条件,他将被北工大录取无疑。其余的不再检索、投档。当然啦,还有另外几种填报平行志愿的方案,但结果不外乎这3种。

问:平行志愿中的几所院校可一样对待吗?

答:对于平行志愿,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平行的几所院校可一样对待,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其实这同样还是一个误区。虽然作为平行志愿填报的几所院校均视为考生在本批次的第一志愿或第二志愿,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的。平行志愿有字母标志的,投档按照从A到B,再从B到C的顺序进行,没有字母标志的,即在机读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先后顺序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Z”字型排列。这个排序就是检索、投档的先后顺序,并且只给了每个考生一次的投档机会。所以,平行志愿绝不是平等志愿。

问:平行志愿能退档后再补投吗?

答:由于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时效性、同时性和平等性,因此,平行志愿不能在某一个志愿院校退档后紧接着再补充投向其余的另一个平行志愿院校。这是因为,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考生成绩如达到某一个志愿院校的投档要求而被投到该志愿院校,但是在所有投档到该院校的考生中分数偏低,或出现专业志愿填报较高、不服从调剂的情况,或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录取条件等,都有可能被退档。可由于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是同批次(段)院校同时投档、录取,如果考生被退档后,即使高考成绩符合平行志愿填报的其他院校的投档要求,因为这些院校已经同时完成投档,所以就没有再一次被补充投档的机会了。被退档的考生,只有等待征求志愿参加征集录取或下批次录取。

问:为什么说平行志愿并不是无风险?

答:的确,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有上述五大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此种投档、录取方式,也伴随着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平行志愿是非常不利于考生的上线落选和进档后的退档。由于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程序设置是在平行志愿录取完成以后,就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阶段,加之平行志愿的投档率及录取率均较高,尤其是名牌院校。因此,进入征集志愿的院校中名牌院校是少之又少,甚至于完全没有,这时你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和技巧,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说未被平行志愿录取的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面临的境况可能会比以前的排序志愿“更惨”。这是因为,如果排序志愿的第一志愿未被投档、录取,只要你第二志愿填得好、报得巧,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进个“211工程”院校,乃至“985工程”院校都是有很大可能的。两相对照,平行志愿的风险就显露无疑了。

问:平行志愿的风险主要在哪里?

答:具体来说,平行志愿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各地划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大于100%的原因,导致上线后的考生不能被全部投档,从而有一部分的上线考生存在滑档落选的风险。具体来说又分为相对高分考生的滑档风险和相对低分考生的滑档风险。第二方面是由于各高校投档比例大于100%的原因,导致进档后的考生不能被全部录取,从而有一部分的进档考生存在着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问:上线考生为什么存在滑档落选风险?

答:前面介绍过各地划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里的关键在于划线比例,为了保证招生工作在人数多、时间紧、政策性强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并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挑选择优的余地,各地在划线时均要保持上线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投档时按一定比例使调档数大于计划数。这样一来,就必然有部分上线考生因招生计划限制而不能被投档,当然也就不能被录取。这就是部分考生上线后不能被投档或者说滑档落选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风险之所在。举例来说,上海市、辽宁省等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数的1:1.1的比例来划定的。假定招生计划数是2万人,那么上线考生就是2.2万人,再假定增加的招生计划数是1%,于是必然有1800名考生存在不能投档的风险并不能被第一批次录取。

问:进档考生为什么存在被退档的风险?

答:进档考生存在的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简言之“退档风险”。为什么省级招办投档后,会被学校因种种原因退档呢?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退档呢?

先说说为什么考生已经省级招办投档后还会被退档?由于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中,各地对投档比例的规定全部大于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在105%~120%之间。投档比例大于100%的原因一是为了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便于高校从德智体综合方面遴选人才,三是为了高校招生自主权。如果高校不增加招生计划,某高校投档比例是105%的话,那么就必然会退档5%;如果某高校投档比例是120%的话,那么就必然会退档20%。

问:服从专业调剂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

答:考生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学校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调剂呢?也就是是在大范围内进行调剂,还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调剂?即是在学校所有的招生专业(如有80个招生专业)中进行调剂,还是在学校当地的招生专业(如仅有10个招生专业)中进行调剂?当然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调剂,即在当地的招生计划(如仅有10个招生专业)中的所有专业(10个)中进行调剂。

问:填报平行志愿也需要预测校线吗?

答:由于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模式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从各地实际投档、录取的情况看,许多地方都投档、录取至踩线生(或压线生)。这就说明线上的高分生没有掌握志愿填报的技巧,造成了滑档人数过多,这就是平行志愿存在风险的有力证明。因此,填报平行志愿也需要预测校线。如果批次线上的高分生都预测准了校线,那各地的投档线就不会在批次线上了,而是高于批次线了。

问:什么是投档比例且大致为多少?

答:我国高考招生有一个省级招生办先投档,学校再录取的过程。投档比例就是解决投档多少合适的问题。他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是同一批次、同一计划性质、同一科类的招生计划数与投放考生档案数量之间的比例。

由于教育部有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20%规定,同时招生院校为了既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同时又保证招生质量,故确定的投档比例一般都在≥100%~≤120%之间。

问:什么是高校投档不退档?

答:由于现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尤其是进档考生的退档风险。于是,为了配合教育部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改革试点,也为了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录取质量,许多名牌高校就纷纷承诺投档不退档。当然承诺投档不退档的前提条件是:进档考生的各方面(德、智、体)符合录取要求,尤其是要服从专业调剂。只有如此,高校才不会退档,否则,那是照退不误的。

问:高校投档比例100%的涵义是什么?

答:很显然,高校投档比例规定为100%有如下涵义:其一,严格按招生计划办事,不多投一个档;其二,只要进档考生的各方面(德、智、体)符合录取要求,尤其是服从专业调剂,高校不会退档,也就是只要进档意味着基本上被录取了;其三,这是真正的以考生为本,而不是以学校为本;是真正的尊重考生并将之平等对待的具体体现。笔者衷心希望这样的学校越来越多,则天下考生幸甚!

问:了解高校可否转专业有什么作用?

答: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如何填报专业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然主要是为了加大专业录取的把握性,因此,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往往是上策,有时甚至是必须的,尤其是填报平行志愿。这样一来,了解高校可否转专业,对于是否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就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不仅如此,可否转专业实际上对于如何填报专业?尤其是如何填报自行保底的专业都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问:什么是征集志愿?

答:征集志愿通常是在平行第一志愿或平行第二志愿录取以后进行。对于在平行第一志愿或平行第二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省级招办采取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计划余额,重新征集考生志愿,允许未被录取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的办法,来帮助考生和学校得以实现录取或完成招生计划。

问:平行志愿未录的考生必报征集志愿吗?

答:不是。未被平行志愿录取的线上考生,是否填报征集志愿完全由本人决定。考生认为:(1)征集志愿中的学校、专业符合自己的志愿愿望,就可以积极主动的按照规定去填报征集志愿,以求获得学校的录取;(2)征集志愿中的学校、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志愿愿望,完全可以不报征集志愿,当然,就不可能被征集志愿的学校所录取。于是,就只有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了。


以上由师曰君搜集整理后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