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為什麼要殺害鄧艾與鍾會?

鍾會與鄧艾,都是三國後期曹魏的重要力量,鍾會是有名的謀臣與書法家,而鄧艾是一位軍事家。他們協助治理魏國,合力消滅蜀國,可以說是魏國的大功臣。然而,這兩人最終都死在了司馬昭的手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司馬昭為什麼要殺死他們,是司馬昭自己的野心使然,還是因為鄧艾和鍾會做了什麼事情嗎?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害邓艾与钟会?

鄧艾:功高蓋主,傲慢自大

鄧艾是後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這個人文武全才,不僅在打仗上很有一套,在處理朝政方面也頗有兩把刷子。深得司馬昭的賞識。常年在魏國邊境跟蜀漢對峙。公元263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需要建功立業來確立自己的威信,決定去討伐蜀國。但是鄧艾大兄弟卻上疏反對伐蜀,說這個時機不好,巴拉巴拉……。鄧艾一反對,其他大臣也紛紛表示此時伐蜀不妥。

司馬昭心想:“這個愣頭青,你一介布衣,我把你一手提拔起來,不思恩德也就罷了,這個關鍵時刻居然還反對我。我這個計劃必須完成,不然我有啥理由給自己加官進爵。你不去,好,我讓鍾會帶頭去。先給你記一筆”。於是乎,司馬昭任命會來事兒的鐘會擔任主帥,自己的心腹衛瓘為監軍,田續為鄧艾的護軍,並令二人相機行事。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害邓艾与钟会?

263年秋,曹魏兵分三路伐蜀。當鍾會被蜀漢姜維阻擋在劍閣進退不得時,鄧艾主動請纓,率領2萬奇兵出其不意偷渡陰平關,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堅強的意志和極大的勇氣通過700裡陰平小道,抵打江油關。隨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取江油,佔涪城,攻綿竹。直逼成都。蜀漢後主開城而降。至此。蜀漢滅亡,鄧艾立下了不世之功。一時間,鄧艾風頭無兩。炙手可熱,志得意滿。

其實到這兒的話,鄧艾功勞是第一的,但錯就錯在他以曹魏皇帝的名義來對蜀漢的降臣大肆分封,甚至還任命自己的部下擔任蜀漢的地方官員。這在當時是大忌。是大不敬,且有謀反的嫌疑。當年漢獻帝那麼熊,曹操還不敢這樣做。更何況司馬昭這個人精可不是漢獻帝。所以,鄧艾危矣。

鄧艾滅了蜀漢以後,隨即向司馬昭上疏,想趁著士氣正盛,把東吳拿下算了。司馬昭看見後心想;你個老小子,當初伐蜀的時候,你同意,現在倒急著要伐吳,把我放在哪兒了。司馬昭並未答應。心裡對鄧艾頗為不滿。加上等鄧艾破蜀以後,目中無人,居功自傲,狂妄至極,對部下士兵也不善待,逐漸失去了人心。加上等鍾會和衛瓘以鄧艾借皇帝名義發號施令,意圖謀反為由,將他拿下。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害邓艾与钟会?

鄧艾覺得冤枉。就提出要面見司馬昭,當面陳詞。隨著鄧艾父子離開蜀漢。鍾會成了蜀漢的領導人。但鍾會和蜀漢降將姜維密謀自立。後事情敗露,被魏軍士兵所殺。此時監軍衛瓘按司馬昭的意思。命護軍田續追趕鄧艾,將斬鄧艾父子斬殺於綿竹。縱觀,鄧艾的死亡跟狡兔死走狗烹有很大關係,但同時,由於其功高蓋主,居功自傲,引起司馬昭的不滿,影響到了司馬氏家族的利益,故而,將其斬殺。可憐鄧艾古稀之年還不得善終。

鍾會:曲意逢迎 意圖謀反

再說鍾會,他與鄧艾不同,鍾會出身名門,他爸爸是曹魏的重臣,官至太傅。典型的官二代,而且自幼聰慧,面貌英俊。29歲的年紀便封侯拜相,是後三國時期曹魏最出色的謀臣。滅蜀以後,鍾會以鄧艾謀反的名義向司馬昭舉報了鄧艾。鄧艾被司馬昭下令帶回,鍾會接管兵權。加上姜維投降的兵力,加起來有20萬軍隊,心裡的小野獸有些膨脹了,加上姜維對鍾會遊說,使得鍾會飄飄然,開始想當然。覺得自己能夠擁蜀自立。因為回去也沒有好果子吃,鄧艾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害邓艾与钟会?

於是鍾會擁兵自立,假借魏太后遺旨討伐司馬昭,沒想到下面的將領附和聲寥寥,這個場景出乎鍾會意料。他沒想到這些將領是司馬昭的死忠,而不是他鐘會的死忠。況且他們的家人都在曹魏。萬一反叛不成,不但自己身死,還會連累家人。一時間,鍾會陷入兩難,而他也沒有果斷採取行動,誅殺這些將領。失去先機,導致這些將領反戈一擊,團結起來殺向中軍帳,於是鍾會、姜維(自殺)、廖化一干人等全部命喪黃泉。姜維的光復大計也流產了。

這場你來我往的滅蜀之旅,以魏蜀將領團滅的方式宣告結束。他們之中沒有一個贏家。不對,有一個贏家,那就是司馬昭。也到了司馬昭預期的目的。此後的他加快了篡魏的步伐。曹魏政權岌岌可危。想當初曹操父子欺負漢朝孤兒寡母。現如今司馬昭父子又欺負曹魏孤兒寡母。天道輪轉,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