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賣國賊”,至今一百一十八年,是時候給他平反了

今天要說的是素有“賣國賊”之稱的李鴻章,後人談起總有忠奸之辯。先來看幾張真實的李鴻章照片。

他被稱為“賣國賊”,至今一百一十八年,是時候給他平反了

李鴻章

他被稱為“賣國賊”,至今一百一十八年,是時候給他平反了

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他的一生被後世人議論紛紛,有人說是千古忠臣——於大清鞠躬盡瘁,堅守國門。於人民,與眾國列強在案前周旋,省下數億白銀。於青年,他說:“天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後的路還長,這賣國條約,還是讓我來籤吧”。自此,賣國賊的稱號就戴在頭頂之上了。

晚清國力殆盡,民生凋敝。世界格局風雲變換,眾列強對我華夏虎視眈眈,無不想在這中華大地分一杯羹。此時大清領導者昏庸無道,對外俯首稱臣,對內強硬壓榨。國以至此,破滅在即,然而古往今來往往英雄應運而生,恰逢亂世而起。李鴻章的出現,對自己而言苦了一生,對國家而言,為清朝國運延緩了近50年。

他被稱為“賣國賊”,至今一百一十八年,是時候給他平反了

李中堂

他的一生多有波折,22歲榜落孫山,恰機緣巧合拜曾國藩為師。隨後苦讀三年中進士,被欽點翰林院。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官升七級。太順利的他被人處處排擠,直到35歲,寸步難行的李鴻章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官!

此後他去曾府做幕僚,沉澱自己。直到1861年的他以9000人硬生生的把10萬的太平軍贏了,該役讓他平步青雲,在接下來的時間他從江蘇巡撫到大清漢官的執牛耳者。

他被稱為“賣國賊”,至今一百一十八年,是時候給他平反了

李鴻章紀念幣

可以說他的運氣不算特別好,從1871年某天開始,他的後半生都在為大清與列強周旋。清政府戰敗了,他就去簽約。一次次的奔波,讓本該安享晚年的他仍在與列強的談判桌上唇槍舌劍。

直至他人生的最後一年,已經七旬的李鴻章,不知道像孩子似得哭了多少次。這一年他被清政府強行派出與八國列強談判,不過何來談判二字,國家已經至此,結局又怎麼能是一個人在桌子上與眾國商討來的呢。

事實證明結局是談不來的,兩個月後,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滿清眾人皆棄城而逃,僅剩下了躺在病床上年邁的老人。事已至此,他仍然沒能安然離去,俄國人來了,強迫他簽字。我想他是怎樣的不情願呢,他又是怎樣的懷恨離去,面對一個無望的政府,面對一個殘喘的國家,他一定孤獨的離去了。

他被稱為“賣國賊”,至今一百一十八年,是時候給他平反了

歷史總歸交由後人評論,我們如何看待李鴻章,是忠是賊,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