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满洲八旗旗主是几品官?地位如何?

更上一层楼g

首先满洲八旗的旗主不是官,其级别不适用于清朝的官员等级制度,但八旗旗主却是一个拥有特殊地位的存在,在一段时间内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要想知道八旗旗主的地位如何,我们从八旗的起源讲起。

众所周知女真族起于渔猎,八旗制度就源于满洲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经过努尔哈赤的改进,成为八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努尔哈赤创立此制度是为了巩固统治、扩充军队,并以满洲传统来稳定民心。在八旗制度的框架下,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使得女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八旗每一旗设旗主一人,旗主算是八旗的习惯首领,但不是行政首领,八旗行政上的管理员是都统,不世袭。之所以容易跟旗主混淆,就是因为清初的都统基本都由本旗出任,不是旗主也受旗主管制

旗主跟都统有很大不同,都统是个行政官员,对所属旗人只有行政上的权利,旗人对都统没有任何义务。旗主则不同,这是世袭的分封身份,对所属旗人有天生的权利,旗人对自己的旗主也有天生的义务。

旗主之于旗人的权利,在清初争夺天下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定鼎中原以后,它的不足也日渐暴露。

因为这种义务权利关系,旗主对所属旗人有很大主导权,使得旗主在朝堂上具有极大的话语权。在清朝初期,八旗势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家大事皇帝必须与八旗旗主共同商议,不得擅自做主。

旗主的权力实在太大,对皇权构成了威胁,于是自顺治帝以后的几位皇帝,都致力于削减八旗的权力,将八旗由皇帝集中控制。

乾隆时期,旗人对旗主的义务已经极少极少,旗主的身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意义了,到后来,义务完全消失,旗主的说法也渐渐消失,都统成为八旗唯一的统领。


平沙趣说历史

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


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

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



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


鸢飞九天2018

八旗旗主是一种身份,并不是官职。品级是用来区分朝廷任命官员的地位高低的一种评级方式,不适用于满洲八旗旗主。

清朝的宗室爵位,在不入八分辅国公(含)以上;异姓功臣,爵位在伯爵(含)以上的,都是超品,待遇在正一品以上。



满洲和蒙古八旗的旗主,一般都是由宗室后裔担任。按品级算,都是超品级的,待遇在正一品以上。

旗主的地位,要弄清楚三个概念:

第一点:清朝绝大多数时间里面,八旗的真正指挥者是都统,不是旗主。

虽然有一段时间,都统和旗主合二为一。但是在雍正以后,都统不一定是旗主。都统是各旗的行政官员,是朝廷命官,执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

注意,都统不是爵位,这个职务不世袭。



都统在朝廷有品级,都统为从一品,副都统为正二品。

附注:从一品是清朝官员实职最高品级,正一品都是虚职。

清初,都统基本由本旗的旗主出任。康熙朝中期以后,担任都统的人可以跨旗出任,不再限于由本旗的旗主担任。也不要求由旗主担任。

比如雍正帝时期,皇五子弘昼就是以皇子的身份,贝子的爵位,担任某一旗的旗主(都统不是他)。弘昼就是属于“空桶子旗主”,有地位有身份,但是没有官职,也就是没有品级。

第二点:旗主为一旗之中最大的领主,而不是唯一的领主。

用现在的话说,八旗实际上是一家股份制的公司。都统和旗主之下以佐领作为基础一个旗有若干个佐领构成。佐领就相当于这个股份制公司的股份。

比如说,正蓝旗有三十个佐领。

某亲王领有十个佐领;

某郡王领有八个佐领;

某贝勒领有六个佐领;

某贝子领有四个佐领;

某镇国公和某辅国公领剩下的两个佐领。

那么,正蓝旗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和辅国公,这六个人都有股份,所以他们都是正蓝旗的“领主”。

附注:清代宗室爵位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区别,“入八分”的就都属于“领主”。

只不过,因为亲王领有的佐领数量最多(股份最多),是正蓝旗最大的领主(股东)。被所有领主推举为全旗的代表人(董事长),这个代表人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旗主”。

所以,旗主是一种地位象征。但是旗主并不是官职,也不是爵位。不过,旗主的身份是世袭的。(前提是不犯错,身份不被皇帝撸掉。)

第三点,都统和旗主的区别。

都统是朝廷官员,旗人对都统没有任何主奴义务,都统对旗人只有行政管理权。(都统是流官,相当于CEO)

旗主是世袭的身份,旗人对自己的旗主有主奴义务。旗主对从属于自己的佐领,有天生的权利。(旗主世袭,相当于大股东)

但是,旗主如果不担任官职,他就没有行政管理权。只享受身为旗主的权利和义务。到了雍正和乾隆时期,进一步对旗主架空,很多旗主包括铁帽子王都沦为“空桶子王爷”。

有地位、有身份,但是没有权力。



清朝至乾隆以后,旗主的身份被淡化。旗主这个称号基本上没有意义了。到了嘉庆和道光时期,旗主的说法也基本没有了。

总的来说,旗主都是超品级的。也可以说旗主没有品级。

如果某旗的旗主出任都统或者其它官职,那么这个旗主的官职品级就是从一品,或者其它品级。但是他的实际待遇要远高于自己担任官职的品级。



比如说,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他就是以亲王身份(铁帽子王),出任正黄旗汉军都统一职。从爵位上论,醇亲王爵位是超品级;从官职上论,都统是从一品。等于说,奕譞在朝廷领两份工资。一份是爵位工资,一份是他的职务工资。

如果奕譞不担任任何官职,他的醇亲王身份就只是一个爵位而已。地位高——超品级。但是没有权力。


Mer86

八旗旗主已经不能够用官职来衡量他的权力了,能够担任八旗旗主之一的,要么是皇帝本人,要么是皇帝的兄弟子侄,不是一般人能够担任的。

所以八旗旗主没有官职品秩,是超越官职品秩的存在,是属于清朝的最高统治阶层。


八旗制度的形成

什么是八旗?八旗就是清朝满族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努尔哈赤统一了满族各部之后,为了方便管理,所以讲满族人编为八旗,和平时期都是百姓,战争时期那么就都是士兵了。八旗制度保证了满族人的战争动员能力,是满族最基本的军事制度。

最开始的努尔哈赤只设立了四旗,那就是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和正蓝旗,后来由于满族人数增长,努尔哈赤有增加了镶黄旗、镶红旗,镶白旗和镶蓝旗。满族人被编入八旗里面,每一旗的旗主是他们的领导者和统治者,旗主对他旗下的旗民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


八旗旗主是何官职

八旗旗主没有官职,他们是超越官职品秩的存在。一般都是哪些人担任八旗旗主呢?在清朝入关之前,八旗里面的正黄旗和镶黄旗都是由最高统治者直接担任的,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都是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的旗主,而其他的六旗旗主都是由最高统治者的兄弟子侄担任。


到了清朝入关以后,到了公元1651年,多尔衮死了,顺治皇帝开始亲政。这个时候他又将正白旗纳入自己的旗下,自己就成为了正白旗,正黄旗和镶黄旗三旗的旗主,以后的皇帝都延续了这样的做法。由皇帝充当旗主的三旗被称为上三旗,而另外的五旗还是由皇帝的兄弟子侄担任旗主,被称为下三旗。


我的结语

由此可见,一般人根本没有资格担任八旗旗主,八旗旗主要么是皇帝本人,要么就是皇帝的兄弟子侄,他们是属于统治阶层的最顶端的,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官职品秩。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八旗制度为当时满洲统治者的主要统治工具,这种制度也是一种按旗编户为兵、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以旗为号,旗分8种颜色,分别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图为清朝乾隆年间,八旗军统领印。

镶就是镶边,正就是整面的意思,早些年努尔哈赤创八旗制时只有满洲八旗,将自己的儿子、侄子分别封为各旗旗主,后来满洲人进关建国后旗兵不限于满洲人,也有其它民族,所以八旗又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等,但是核心仍然是满洲八旗。

图为晚清八旗子弟射箭图。

最初的分封是镶黄旗旗主为阿济格,努尔哈赤第12子;正黄旗旗主为多铎,努尔哈赤第15子;正白旗旗主为皇太极,努尔哈赤第8子,后来的清朝开国皇帝;镶白旗旗主杜度,努尔哈赤孙子;正红旗旗主代善,努尔哈赤第2子;镶红旗旗主为岳托,努尔哈赤孙子;镶蓝旗旗主阿敏,努尔哈赤侄子;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的第5子。

图为八旗铠甲服。

皇太极即位后调整了八旗,把镶黄旗和正黄旗收归自己统领,加上之前的正折旗,属于皇帝率领的就有三个旗,于是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和下五旗在政治上差别很大,紫禁城内的侍卫只能由上三旗担任,下五旗只能在紫禁城外担任保卫工作。因为有等级差别,后来的皇后、皇太后上位后可以把娘家改籍入镶黄旗等,称为“抬旗”。

图为生活糜烂的晚清八旗子弟。

在八旗里,旗主的地位是世袭的,清军入关后朝廷对八旗实施恩养政策,只要是旗内人,从生下来到死云,可以不从事任何劳动生产,由国家包养起来,月月领取钱粮。旗主在清初的权力非常大,一个旗民终生都要听命于即时不任公职的旗主,所以顺治、康熙、雍正都削弱旗主的权力,八旗由朝廷委派的都统来管理,慢慢地乾隆以后旗主就像一个退休的国家级干部一样,只是象征性的荣誉,没有任何实权,除非任公职。


图文绘历史

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皇帝亲自统领,然后指派一名王公大臣担任都统。下五旗每旗有入关前就定的旗主王爷,礼亲王为正红旗旗主,克勤郡王为镶红旗旗主,郑亲王为镶蓝旗旗主,镶白旗旗主为肃亲王,正蓝旗旗主为豫亲王!其间旗名更换过,旗主也互换过,但除了多尔衮,无论豪格赐死,多铎降级都没剥夺旗主地位!但雍正后逐渐不让皇族直接掌兵,旗主基本是名义上了!据说清朝灭亡好多王爷家都供奉着旗中的大纛(但宗人府旧档出现了某王爷成某旗总族长的记载)。所以旗主有两个意思一是旗主王爷,二是汉人带地投主的旗人主子也成为旗主!至于管旗都统则不能成为旗主!所以旗主的品级要么超品,要么具体分析!


一叶小舟风雨渡

要知道清朝的旗主是什么品级,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旗主。清朝只有入八分的宗室王公才有资格分得旗份,而这些拥有旗份的宗室王公们才能真正被视为旗主。这些人根据所占旗份的多寡,又被俗称为大旗主、小旗主。这就是说不管是大旗主还是小旗主,必须是入八分的宗室王公。



根据清朝宗室爵位的划分,入八分的宗室王公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也就是说,这些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的人才能成为旗主。其下还有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闲散宗室,这些人是没有旗份的,也就不能称其为旗主,但因为是宗室身份,他们都姓爱新觉罗,所以他们相对旗下的其他人,身份也是主子。而清朝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的品级均为超品,也就是位于正一品之上。所以,所谓旗主不论大小都是超品。换句话说,能成为旗主的,必须是爱新觉罗家的,还必须是塔克世(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爹)的后裔,也就是宗室,觉罗不行,而且还必须有入八分的宗室爵位,条件非常苛刻。此外,所谓旗主基本仅限于下五旗,上三旗是皇帝亲掌,没有旗主,或者说上三旗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那就更是高得没品了。


不务正业歪医生

满清八旗的旗主被称为铁帽子王,这在古代算是诸侯王了,已经不能用几品来界定了。铁帽子王的地位就相当于一个小皇帝,只是地盘小而已。在辖区范围内享有自治权,分封权以及永久世袭权。

清朝对八旗军以外的部队采用的是职业军制度,即,由各地统一抽调兵员,皇帝任命将官的方式,这除了能够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外也是防止将领拥兵自重,这是吸取了明朝卫所兵制度缺陷而全新设立的。而八旗旗主却不同了,而满清八旗则继续沿用卫所兵制度,满清八旗旗主是听调不听宣,钱,粮,兵全部由旗主王爷自己说了算。甚至皇帝本身也是旗主,比如上三旗直接归皇帝指挥,上三旗就没有再设旗主了。

满清八旗旗主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把不是皇帝的其他皇子皇孙当孙子使唤。清朝规定,什么贝勒,贝子的全部调入下五旗,入任佐领。为的是不让他们染指皇权。比如,雍正时期,除了十三爷被任命为铁帽子亲王外,其他皇子皇孙名义上都得均归旗主王爷管。


优己

满洲八旗旗主是雍正前期的制度概念。诚如各位介绍,努尔哈赤始设四旗,后增为八旗(以后又增加了蒙古和汉军八旗)。八旗是军事行政经济合一的组织,属于汗王赐给旗主个人的财产,所有的旗下人丁都归旗主所有。努尔哈赤后期八旗的旗主都是他的子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都是旗主;皇太极时期,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多铎、阿济格等各自拥有自己的旗分,这些旗主都被分封为王爷。顺治、康熙时期旗主制度依旧,有的旗主承继有变化,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都因罪被剥夺了旗主地位。雍正时期,他的八弟因与他争夺帝位和在后续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雍正割爵圈禁。而老八旗下的都统在向雍正“汇报”工作时仍然称老八为“主子”,惹怒了雍正:这还了得-------只知有主子,不知有皇上! 于是借机改革,取消了旗主制度,让都统作为委任行政领导,管理各旗事务,全部对皇上负责。所以,雍正后期开始,八旗旗主已经是一个“伪概念”。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都曾经是货真价实的旗主,但是从此以后虽然可能也会被称为旗主,却只是属于遥远的回忆。


手机用户少年狂

八旗旗主即是八大铁帽子王,王爷,有级无品,荣誉极大,权力为0。满清入关以后八旗子弟就成了商品粮,铁饭碗就是电视剧里常说的铁杆庄稼,旱涝保收!王爷有职无权什么罄亲王,瑞亲王,都是褒义词。古代封王什么赵王,燕王,齐王。现在连这样的名号都不用了!只能提笼架鸟玩蛐蛐啦!象户部尚书,工部侍郎权力反而比王爷更大!比如和珅富可敌国,王爷就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