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成以上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摘要:江蘇劃出事關未來生態格局的保護“紅線”。6月26日,省政府公佈了《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

江蘇劃出事關未來生態格局的保護“紅線”。6月26日,省政府公佈了《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根據規劃,全省一成以上的國土面積劃入了生態保護紅線,保護了江蘇60%以上的森林(林地)生態系統和50%以上的溼地生態系統。

江蘇一成以上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全省一成以上國土面積劃入“紅線”

規劃明確,江蘇全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總面積為18150.34平方公里,佔全省陸海統籌國土總面積的13.14%。

其中,全省陸域共劃定8大類407塊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總面積8474.27平方公里,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8.21%。其中,南京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527.50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佔南京全市國土面積比例為8.07%。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共劃分為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風景名勝區的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蹟保護區等8種生態保護紅線類型。

全省海域共劃定8大類73塊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佔全省管轄海域面積的27.83%,同樣也分為8種生態保護紅線類型,如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特殊保護海島等。

形成“一橫兩縱三區”的生態安全格局

保護紅線劃分的依據是啥?據介紹,《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是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要求,結合江蘇省自然地理特徵和生態保護需求,採取定量評估與定性判定相結合的方法劃定。而且,江蘇省13.14%的國土面積劃入了生態保護紅線,保護了江蘇60%以上的森林(林地)生態系統和50%以上的溼地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涵蓋了江蘇省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極敏感區。將長江、太湖等具有重要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洪水調蓄功能的區域,以及蘇北濱海溼地、洪澤湖溼地等具有重要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的區域都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形成了“一橫兩縱三區”的生態安全格局,有效保護了江蘇的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可有效解決水土流失、生物生境破碎化等問題,可使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例如,江蘇是2100多種高等植物、700多種動物的棲息地和庇護所,鹽城沿海溼地、長江、太湖、洪澤湖、宜興龍池山、句容寶華山等江蘇省主要野生動、植物的生境或棲息地也都已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範圍。

紅線內嚴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

紅線劃定了,用途不能隨便改。規劃中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時進行調整。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江蘇還將優化生態補償政策,按照“誰保護的多、誰保護的好、誰保護的重要,誰多受益”的原則,對生態保護成效突出的地方、單位和個人加大補償力度,對造成破壞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