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出臺《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5年打造45個國際化社區

我市將出臺《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

分類建設

力爭5年內分類建成45個左右產業服務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態型、居住生活型國際化社區群落,全面打造國際化生活城市

三區試點

就在今年,成都計劃在郫都區、錦江區和武侯區成立3個試點,將在這些區域推進社區形態國際化,引進世界一流團隊,高水平做好社區規劃

就在幾天前,“2018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蓉舉行,來自全球22個國家聚集在成都,共謀“一帶一路”建設下的文化交流合作與開放共享。深居內陸卻開放包容,成都正在加快國際化步伐,城市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

成都將出臺《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5年打造45個國際化社區

這個昔日的歷史文化名城正在華麗轉身,漸漸成為受世界遊客歡迎的國際旅遊目的地,身邊不時擦肩而過的“洋麵孔”越來越多,成都城市國際化建設已邁入新時代。成都即將出臺《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圍繞成都城市國際化的戰略目標,立足於構建惠及全市居民的國際化社區發展體系,把國際化社區建設作為城市國際化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

看基礎

考駕照 教英語

一個美國人的“安逸”生活

早在2000年,美國人詹姆斯的首次成都之旅就十分滿意——從機場的跑道開始,這座城市從吃住行都讓他心生好感。15年後,退休的詹姆斯選擇來到成都定居,住在了郫都區雙柏社區龍湖小區。

“我一直喜歡成都慢節奏生活,社區的鄰居們都熱情而可愛,常常也給我帶來驚喜。”詹姆斯口中的驚喜,正是去年自己在社區和國際友鄰中心的幫助下成功考取了中國駕照。原來,酷愛駕駛的詹姆斯一直希望能在成都開車,但因不瞭解中國駕考流程,始終沒有報上名。

去年7月,已經逐漸習慣成都生活的詹姆斯主動找上了社區主任。對於詹姆斯的主動詢問,雙柏社區主任熊珊立刻聯繫了懂英文的同事主動對接。很快,在社區和國際友鄰中心的幫助下,詹姆斯解決了在網上登記註冊的難題。

詹姆斯還記得,自己在駕考的前兩項考試中都順利一次通關。“考科目二之前,我還特別錄製了考試車裡播放的中文提示,每天睡覺前都要聽一遍。”而在科目三考試時,還有熟悉英文的陪練志願者特地前往高新西區考場陪詹姆斯練車,這讓他感到十分溫暖。

談起這段經歷,詹姆斯立刻展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駕照——和普通市民一樣,詹姆斯的駕照從外觀到內容都一樣。不過,這本駕照的“姓名”欄中赫然出現了“詹姆斯”三字中文,這也讓詹姆斯感到自己和其他成都人受到了同等對待。

解決了考取駕照的難題,為了回報社區,詹姆斯主動提出在線上開展“每日一語”英語學習,詹姆斯從此也成了社區名人,被形象稱作“詹叔”——如今,幾乎每週五和週六都在社區舉行“英語沙龍”,成了社區的英語志願者老師。

詹姆斯的故事並非個例。雙柏社區目前已經有100人以上的境外人士居住,其中不乏長期居住國際友人。“接下來,隨著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建設,在高新西區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將會越來越多地選擇距離工作地較近的郫都區居住。”

事實上,成都早已擁有建立國際化社區的基礎條件。督院街街道辦事處主任姚豔紅表示,該街道既有川劇院、青石橋大排檔、花鳥市場等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資源,同時還通過招收外籍學生的鹽道街小學為外籍居民提供就學服務。

看政策

有服務 有教育

5年分類打造45個社區

建設國際化社區,成都蹄疾步穩。在本月舉行的成都市對外開放大會上獲悉,成都提出,要加快制定國際化社區建設規劃,力爭5年內分類建成45個左右產業服務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態型、居住生活型國際化社區群落,全面打造國際化生活城市。

就在今年,成都計劃在郫都區、錦江區和武侯區成立3個試點,將在這些區域推進社區形態國際化,引進世界一流團隊,高水平做好社區規劃。這意味著,通過加強建築風貌設計和文化場景塑造,著力打造體現國別風情的建築風貌,成都將營造對應國家的文化、生活、休閒氛圍,讓社區形態更具國際範。

什麼是國際化社區?未來,成都的國際化社區將建成什麼樣?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即將出臺《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將從市級層面和社區層面設定明確考核指標。上述負責人稱,這將是全國繼浙江杭州後,第二部由城市自行提出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

例如,在社區形態國際化上,成都將高水平做好社區規劃:建築風貌設計和文化場景塑造、打造體現國別風情的建築風貌、營造對應國家的文化、餐飲、娛樂氛圍等將作為評價標準,讓社區形態更具國際範。

看效果

讓外籍人士更好融入生活

為本地居民提供更好服務

建立國際化社區,成都有哪些優勢?基於現有基礎設施,國際化社區將會根據哪些標準進行衡量?《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主要編制者、成都市社科院副研究員莊明,從專家角度給出了答案。

“這項指標體系分為市級和社區級兩個層面,既要從政府角度為外籍人士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同時還鼓勵社區根據自身情況,探索更多方面的建設。”莊明說,儘管指標體系是根據行政區域規劃,但成都要打造的國際化社區,絕不止眼於社區圍牆,這個社區不僅服務外籍人士,同時通過提高社區水平來服務於本地居民。

《國際化社區建設指標體系》中,多個針對社區的評價指標就是極好的例子——莊明透露,對於國際化社區,不僅要在視線範圍內提供雙語、多語標識,同時還要對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進行提檔升級,如5G覆蓋率、寬帶入戶最低條件等。

同時,社區還將作為國際活動主陣地,進行文化交流和體育活動,並鼓勵更多外籍人士參與社區發展治理專項保障金等方面的社區治理,或在小區生業委會的小組觀察員中增加外籍志願者的比例,讓外籍人士更好融入生活。

“這些交流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外籍人士在成都的生活中不僅是工作,更有生活。”莊明說,根據調研,政府和社區為外籍人士提供的公共服務也將有望納入考核,包括出入境、駕照、就醫就學等方面。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成都從內陸腹地變為面向泛歐泛亞的開放前沿。”莊明表示,國際戰略正在加速成都航空、鐵路樞紐形成,未來將有各個領域和層次的國際人才在成都聚集。加上成都本身具有的文化包容性和城市吸引力,外籍人士將成為是成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而國際化社區的打造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