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翻开整个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明朝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朝代,他们不是三权制度而是两权制度,一个是行政系统,一个是监察系统,行政系统下面设有六部,分别是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户部、礼部;而行政系统下面设有御史和给事中,这个御史就不用解释了,一看就是言官,至于这个给事中可是明朝的一大特色。

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给事中也是言官的一种,但是地位比较低只是个七品小官,不要看他的官职小,它可是有两个特殊的权利:一个是风闻言事,通俗点说就是他听到点风声也不需要去搞调查,就可以上疏弹劾你,如果过后发现事情是个谣言,这个跟他没关系,他不用承担什么诽谤的罪名。第二个权利就更厉害了,他可以越级言事,就是不需要跟他的上级或者领导打招呼,自己私下就可以拿主意,把事情给上报上去。

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这两个权利给了一个七品大的言官,可想这有多严重吧,要是这个言官品行端正那还好一点,要是品行十分恶劣的话,时不时地说你坏话、举报你,还不用负什么法律责任。你要是还嘴的话还得三思一下,要是说一句错误,后面无数的脏水就跟着来了,你要是不说话他还会跟你斗嘴,遇到这样的环境能不生气嘛。本来文人之间就爱斗嘴,结果明朝还有出了这个制度,所以明朝的知识分子内耗特别严重,一个人说不过了就要拉帮结派一群人斗嘴,而且文人相轻自古如此,于是你可以看到整个明朝史贯穿下来的就是各种斗嘴,整个国家也是在这种争斗中消耗掉了。

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明朝因为这种特殊的制度,也就诞生了一个比较奇葩的朝拜模式“会揖”,明史有记载,每逢初一、十五,给事中们都要和那些年纪大的阁老们见面。但是因为给事中们都比较年轻,地位也比较低,所以见面的时候都是要给那些年纪大的人作揖。其实这种见面活动是为了方便大臣们之前的沟通,可以面对面的解决问题,加快行政效率,省的因为关系的疏远而产生隔阂。这项制度的制定初衷是好的,可是因为官场的帮派林立,给事中们也是三五成派,这种会揖也就成了一种形式而已。

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中国王朝史上宰相打架事件就在这里发生了,那天正好是会揖的日子,给事中们就去内阁中跟宰相们见面,此时的大明朝宰相首辅是高拱,次辅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殷士儋,此时一个叫韩毅的给事中给高拱行礼,这个韩毅是高拱的人,而打架的两个人一个是首辅高拱,一个是次辅殷士儋。

为什么两位宰相见面跟仇人似的打起架来呢,这得从这两人的恩怨说起。高拱本人就是那种专横跋扈的人,而且非常记仇,殷士儋曾为了入内阁跑去他那里求情,但是高拱想着让自己的亲信入内阁,就把殷士儋晾在一旁。殷士儋最后没办法去找了宫中的太监走了后门进入了内阁,这一下高拱就不乐意了,说殷士儋是个小人,表面上来求他背后却自己找别的门路是对他的羞辱。

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这位给事中韩毅正是高拱的人,他拍高拱马屁放出狠话说,自己一定能上书把殷士儋赶出内阁,这话整个京城都传开了。殷士儋也是个心气高傲的人,所以这次会揖看到韩毅很生气,故意走到韩毅面前,韩毅一愣但是碍于制度还是给殷士儋揖了一下。殷士儋上前跟他说道,听说你跟别人都说要把我赶出内阁,我提醒你不要拍别人的马屁,有损文人的修养。

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本来这事殷士儋也没说是高拱指示的,可是高拱本来心里有火此刻哪能沉得住气,上去就对殷士儋说,你少说诋毁我名声的话。殷士儋听后更加生气了说,我不提你名字也就罢了,你还自己站出来说我,直接就走到高拱面前拽着衣领抡起拳头就要打下去,幸好张居正反应快一把将他抱住才保全了两人的颜面。

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居然有人敢打宰相

就是因为两位宰相都是性格高傲,心胸狭窄,难以容人竟为了一点口舌之争打起架来,可以说是中国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