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慕格尼訥
耶律大石的身份其實是不高的,他是遼太祖阿保機的八世孫,意味著他跟遼朝皇室的關係其實已經很疏遠了。他之所以能夠登上政治遼朝末年的軍事舞臺,是依靠的科舉考士,他考中進士,成為“翰林”,他的綽號“大石林牙”,就是對他文才的表彰(林牙是契丹語學者的意思)。這是他最後能具有非常強的戰略頭腦的關鍵。
1124年7月,在遼朝滅亡前夕(遼亡國在1125年2月),他帶著200鐵騎兵離開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向西發展,不久進抵“可敦城”(前回鶻王城,在今蒙古的巴彥諾爾附近),可敦城是遼朝西北的重鎮,在這裡設置有建安軍節度使司、西北路都招討司等軍政機構,有常駐騎兵2萬人。這是遼朝末年遼國最後的軍事實力所在。
耶律大石以可敦城為中心,經過五、六年的時間,逐漸收服了原遼朝統治下的漠北諸部,到1130年,已具有相當的實力。終於引起金朝方面的注意,金朝在這一年準備調集軍隊進攻可敦城,但因為路遠難走,中間還隔著沙漠,實際上雙方沒有交上手,但這也引起耶律大石的思考,出路在哪裡?。
實際當時金軍強大,金軍僅僅用十多年的時間,就滅亡的遼和北宋,耶律大石知道跟金軍硬拼是不明智,這一點天祚帝就沒有認識到,天祚帝在敵強我弱的時候還主張跟金軍硬拼,最後亡國,當年耶律大石就堅決反對,建議天祚帝“養兵待時”,因為天祚帝堅持要去跟金軍拼命,才離開他的。這時他意識到向南、向東發展,跟金軍硬拼不行,收復遼朝的故土是不現實的,還不如去換個方向“開疆拓土”。
當時的西域和中亞,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分別有高昌回鶻汗國、東、西喀喇汗王朝,而且內部民族、宗教問題複雜,內部鬥爭不斷,難以形成合力,如果向西發展,依靠可敦城的2萬大軍,可以幹一翻大事。1130年2月,耶律大石果斷地離領主力撤出可敦城,向西越過阿爾泰山,抵達新疆北部的額敏縣一帶,修築“葉立密城”作為新的根據地,
耶律大石最終也想用“武力”解決問題,他剛在葉立密城立足腳,就發動了對喀喇汗王朝的戰爭,結果因退路被高昌回鶻截擊而慘敗。之後,耶律大石轉變策略,放棄了“一戰”定天下的想法,以葉立密城為基本,慢慢地招撫西域各部族,他有著遼國進士的出身,具有很高的政治素養,到了西域後很快就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秩序,獲得當地很多不滿喀喇汗王朝統治的部族的歡心,這些部族紛紛歸附他。1132年2月,他在葉立密城正式建國,自稱“菊兒汗”和“天佑皇帝”,然後開始了他的“帝國事業”。
第一步是解決當時統治新疆東部地區的高昌回鶻王國,他率軍突然抵達高昌,然後和逼回鶻王談判,高昌回鶻王最終在他的軍事威脅之下,表示接受西遼帝國的監管,帝國派出“總監”等官員駐守高昌,負責徵集賦稅等事務,同時帝國仍然保留高昌回鶻政權,高昌回鶻作為帝國的附屬國仍然得以保留下來。這是帝國事業的關鍵一步,尊重西域和中亞多民族多文化的現實,開創了一個“加盟店”的帝國擴展模式,這樣帝國的發展和對手之間,就不是你死我活式的而是互惠聯盟式的,大大地降低了帝國擴張的阻力。
第二步是解決當時統治著喀什、和田一帶的東喀喇汗王朝,辦法跟解決高昌回鶻差不多,東喀喇汗王朝內部部族組成複雜,各部族經常不服王朝統治,1134年東喀喇汗王朝治下的葛邏初、康里人發動判亂,東喀喇汗王朝的大汗伊僕拉欣派人和耶律大石談判,結果是由耶律大石率軍進駐東喀喇汗王朝的首都巴拉沙袞,幫助喀喇汗王朝鎮壓叛亂,在西遼的強大軍力面前,東喀喇汗王朝的大汗伊僕拉欣也表示願意接授西遼帝國的監管,西遼於是把東喀喇汗王朝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之下,同時也保留東喀喇汗王朝原由的政治結構,伊僕拉欣被封土庫曼王,作為帝國的附庸仍然統治自己的人民。
第三步是解決統治中亞河中地區的西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經常跟其統治下的葛邏祿人發生衝突,耶律大石趁機扮演調停人角色,插手西喀喇汗事務,最後在1141年與西喀喇汗王朝發生卡特萬會戰,葛邏祿人全力參戰,幫助西遼帝國擊潰了西喀喇汗王朝的軍隊,事後西喀喇汗王朝也表示向西遼臣服,接受西遼的監管,跟高昌回鶻和東喀喇汗一樣,西喀喇汗原來政權也得以保留,其大汗作為西遼帝國的臣屬仍然統治王朝原來的人民為帝國效力。
所以,總的來說,耶律大石之所以能夠席捲中亞,倒不是因為他特別會打仗,事實可以相反,他一生其實沒打過幾次像樣的勝仗,但他卻特別懂政治,在戰略方向的把控和政治手腕的運用上,具有過人的才幹,最終得以在遼朝滅亡後,率領殘部在西域和中亞新建帝國。
只愛潘多拉
1122年,來自東北白山黑水的女真人不時迫近遼國都城中京,遼國天祚皇帝懾於兵威選擇出逃雲中。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鎮守南京(今北京)的大將耶律大石和一干大臣擁立秦晉王耶律淳為帝。耶律淳很快死去,耶律大石又立其妻蕭德妃為太后,以守衛燕京。
(圖)耶律大石西征此時的遼國都城已陷,軍民潰散,士氣低迷。而駐守南京的耶律大石成為遼國最後的希望。但是很快就遭到北部的金國和南部的北宋夾攻。固然耶律大石打敗了北宋軍隊,但是面對金國凌厲的攻勢,很快南京也告失守。此時,出逃的天祚帝在蒙古高原重建政權,就是“北遼”。但是很快,金國在佔領南京後,兵鋒西指,開端了對天祚帝的追擊。
(圖)遼天祚帝耶律延禧1123年四月,耶律大石被金軍俘虜,但很快逃脫,投靠天祚帝而去。但由於先前的另立新君,耶律大石和天祚帝君臣有隙。1124年夏,耶律大石在天祚帝準備收兵與金決戰時,帶領200人出走。天祚帝很快被金軍俘虜殺害。而出走的耶律大石輾轉抵達可敦城,召集各部盟眾參與復國之戰,權力很快開展到一萬餘人。1130年,耶律大石拔營西征。先是借道回鶻,行軍萬里,打敗西域聯軍,在西域站穩了腳跟。
(圖)耶律大石西征道路1134年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在起兒漫即位,建國西遼。稱帝后,耶律大石發起東征,但是路上沙漠條件惡劣,非戰役減員過半,所以不得不作罷。東征失敗的耶律大石轉而向西。1137年,西遼入侵西黑汗國,進而擊敗黑汗宗主國塞爾柱突厥組成的伊斯蘭聯軍。將塞爾柱突厥趕出中亞,成為中亞霸主。
(圖)西遼帝國西遼前後存在了近一個世紀,直到1218年被成吉思汗所滅。不斷以來,教科書都將1125年天祚帝被殺作為遼朝淪亡的標誌。殊不知,西遼也是遼國的重要持續。為什麼這麼說?1、耶律大石的正宗血緣
(圖)耶律大石1087年,耶律大石出生在上京,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從小好學,擅長騎射,通曉漢文、契丹文。1115年,耶律大石中進士,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是《遼史》中記載的獨一一個契丹進士。然後歷任泰州、祥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等職。這裡就能夠看得出,耶律大石是遼朝的皇室血脈,正兒八經的王宮貴胄。要曉得,劉備只不過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到劉備這一代都曾經靠買草鞋為生了,還是能夠一口一個皇叔地被人叫著,最後樹立了蜀國。
做一個幸運的人
其實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可不止席捲中亞,而是曾經對整個歐亞的整治局面都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耶律大石本人甚至還曾經陰差陽錯地以一個特殊的形象進入了歐洲的宗教傳說之中,這是怎麼回事呢?
耶律大石的身份和立國經過
耶律大石,字重德,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漢名劉億)的八世孫。他不但繼承了契丹騎射傳統,擅長弓馬,還從小熟讀漢文經典,擁有極高的漢文造詣。公元1115年,耶律大石通過遼朝科舉中了進士,並在殿試中拔得頭名,被任命為只有殿試頭名才有資格擔任的翰林應奉。
(電視劇裡的耶律大石)
之後耶律大石歷任泰州和祥州刺史,後又升遷興軍節度使。但此時女真人開始崛起,遼朝節節敗退。公元1122年,金軍攻克遼中京大定府(位於今天的內蒙),遼天祚帝驚懼西逃。耶律大石與遼國宰相李處溫等人擁立秦晉國王耶律淳為帝,建立北遼政權。之後耶律大石兩次在燕京附近率軍擊敗分別由种師道和郭藥師率領,與金軍相約聯合滅遼的北宋軍隊,使北遼局勢得到些許緩解。
但雖然遼軍對北宋軍隊仍然有優勢,面對金軍卻仍然無力抵抗。不久之後金軍攻破燕京,耶律大石又率軍去投奔了之前已經西逃的遼天祚帝,並得到其原諒。但不久之後,耶律大石在與金軍作戰中被俘,耶律大石通過向金將粘罕詐降逃過了被殺的命運,後來又藉機和幾個兒子從金軍營中出逃,再次投奔天祚帝。但之後耶律大石和天祚帝又發生矛盾,發動兵變之後帶領200人自行西遷。而遼天祚帝不久後被金軍俘虜,遼朝滅亡。
而耶律大石則在遼國西北重鎮可敦城(位於今天的內蒙)召集遼國殘餘的七個軍州長官和十八個草原部族首領,擁立自己為王。之後他又聯絡西夏和北宋,希望能與他們聯合攻打金國,復興遼國,但並未得到二者的響應。
(鼎盛時期的西遼,及耶律大石西遷路線)
不過雖然宋夏不願和大石一同攻金,但可敦城本身卻屯集了遼國大量的軍力,有幾十萬匹戰馬和大量邊防軍。而耶律大石看到東征復國暫時無望之後,開始把目光投向西方。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以借道去大食(阿拉伯帝國)為由,開始西征。當年佔領位於今天新疆額敏縣的葉密立城,使當地突厥部落臣服,並在兩年之後在此登基稱帝,群臣上尊號天祐皇帝,定年號為延慶。而在突厥各部落中,則將他稱為“菊兒汗”,自此西遼正式建立。
稱霸中亞和揚名歐洲
西遼建立之後,耶律大石立即開始了在周邊的擴張行動,先後對高昌回鶻、東喀喇汗國和位於貝加爾湖附近的七河地區用兵。不久後佔領東喀喇汗國首都八刺沙袞,並將其改名虎思斡耳朵(今天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定為西遼首都,並改年號為康國。
(鼎盛時期的塞爾柱帝國)
之後耶律大石曾兩次嘗試東征金國,但都遭到失敗。此後他基本放棄了恢復遼朝的努力,轉而專心向中亞發展。公元1137年,大石討伐西喀喇汗國,西喀喇汗國向其宗主國,曾經一度佔領耶路撒冷並引發十字軍東征的塞爾柱帝國求援。而塞爾柱帝國也感受到了西遼在中亞擴張所帶來的威脅,因此其蘇丹桑賈爾徵召了今天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地區的多個伊斯蘭王國,組建了大約10萬人的大軍,御駕親征,浩浩蕩蕩殺向中亞。
(卡特萬戰役形勢,紅色箭頭為西遼軍行進路線,藍色箭頭為塞爾柱軍行進路線)
而耶律大石則同樣組建了由契丹人、突厥人、漢人和蒙古人構成的數萬大軍,在中亞名城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與塞爾柱大軍形成了對峙。耶律大石在觀察了戰場形勢之後,決定將自己的軍隊分成三部分,左右兩翼各派出2500人衝擊塞爾柱大軍的陣形,將其中軍擠壓至距離撒馬爾罕以北12公里處的達爾加姆峽谷,而西遼軍隊則在峽谷兩邊憑藉地利大量殺傷塞爾柱軍隊,同時同樣受到塞爾柱威脅的葛邏祿部也加入戰事,塞爾柱大軍迅速崩潰。最終塞爾柱1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桑賈爾的皇后和大量重臣被西遼俘虜,而桑賈爾本人則只帶著15名騎兵逃脫。
此戰過後,耶律大石率軍進入撒馬爾罕,並停留了90天,接受各個穆斯林國王的朝賀,成為中亞所有穆斯林王國的共主,中亞另一強國花刺子模也向西遼稱臣,西遼也自此稱霸中亞。
而前文說過,塞爾柱帝國曾經佔領耶路撒冷,誘發西歐國家發動十字軍東征。而卡特萬戰役之後,塞爾柱帝國明顯受到削弱,對此西歐國家也感受非常明顯。因此他們也開始探究是什麼造成了塞爾柱帝國的迅速衰落,結果就追溯到了卡特萬戰役。但卡特萬戰役是通過在印度的一些基督教會幾經輾轉傳到西歐的,因此等到了西歐,就完全變了味。
(歐洲古地圖裡所畫的西遼帝國)
公元1145年,在卡特萬戰役僅僅四年之後,德意志地區的一個知名神學兼史學學者弗萊辛的奧托就在自己的名著《雙城編年史》裡記載,自己之前不久會見了一位從印度來的基督教主教,這位主教對他說,有遙遠的東方,有一位賢明的基督教君主,叫祭司王約翰(Prester John),是基督教聖經裡“東方三博士”的後代。他在幾年前在一場大戰中打敗了塞爾柱帝國,而且他本來已經發兵要從塞爾柱帝國手裡解放耶路撒冷,但因為受阻於底格里斯河,所以只好先撤兵了。
(歐洲人所想像的耶律大石——祭司王約翰)
結果這個東方的“祭司王約翰”極大的激發了西歐人繼續十字軍東征的熱情,因為他們堅信只要東征就能與祭司王約翰會師。所以這個傳說迅速在西歐流傳開來,成為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直接誘因。但之後打了幾百年,歐洲人也沒找到祭司王約翰,在東方遇到過無數君主都不像祭司王約翰。以至於人們後來認為這個人完全就是傳說,根本不存在。但到了近代,卻有歐洲學者突然發現,在祭司王約翰最早出現的那個記載裡說的戰役竟然真的發生過,而當時打敗塞爾柱帝國的是西遼軍隊,其君主是耶律大石……
原來是印度和歐洲的基督教會只知道打敗塞爾柱帝國軍隊的是一個非穆斯林王國,而他們就想當然地認為不是穆斯林就是基督教徒,所以以訛傳論地把耶律大石傳成了基督教神話人物。但這雖然是誤會,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耶律大石和西遼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重要地位了。
桃花石雜談
西遼德宗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原先只是遼國的遼興軍節度使。遼國滅亡以後,他率領200名契丹騎兵遠赴中亞,建立了強盛的西遼政權。《遼史》是我國的24部正史之一,它一共記載著大遼國(916年-1125年)和西遼國(1132年-1218年)一共300多年的歷史,同時表明了西遼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耶律大石的西征將漢文化帶到了河中地區,使得中古英語體系一直用“契丹”來稱呼中國北方地區。時至今日,俄羅斯語和烏克蘭語之中關於中國的發音依然還是“契丹”,這些都是耶律大石西征帶來的影響之一。
(西遼前期的疆域)
(西遼後期的疆域)
根據《遼史》記載,這位西遼開國皇帝耶律大石是漢化的契丹貴族之一,曾經鎮守遼國南京城(今天的北京)。12世紀初,正值女真族興起,遼國衰落。女真人建立的金國與長城以南的北宋王朝簽訂了“海上之盟”,約定從南北兩路夾擊遼國。北宋宣和二年,宦官童貫率領19萬宋軍逼近遼國南京,城中只有不到一萬的契丹軍隊,形勢危如累卵。守將耶律大石在求和不成的情況下,毅然主動出擊,擊破童貫19萬宋軍於白溝河。白溝河之戰是耶律大石展露軍事能力的一個起點,然而這並沒有能改變遼國滅亡的定局。
1124年,耶律大石認為遼國滅亡已成定局,於是率領輕騎200人連夜往西逃走。果不其然,就在1125年的夾山之戰中,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國俘虜,大遼就此滅亡。耶律大石經過蒙古草原時,不斷收攏契丹殘部,等到他到達可敦城後,已經擁有精騎萬餘,戰馬十萬。耶律大石以遼國的名義會同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裡、密兒紀、合主、烏古裡、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 18個部落起兵,並繼續往西擴張。1132年,耶律大石採用契丹族傳統的習俗,宰殺青牛白馬祭天,宣告稱帝,建立西遼帝國。耶律大石去世以後的廟號為“遼德宗”,不過按照草原民族的習慣,他也有自己的尊號是“菊兒汗”。
西遼建國以後,開始不斷吸收周圍的政權。耶律大石首先通過談判和恐嚇先後兼併了高昌回鶻王國和東喀喇汗王國。高昌回鶻
國王畢勒哥與東喀喇的汗王易卜拉欣都因為懼怕西遼的國力,接受了耶律大石的勸降書。1134年,耶律大石將自己的都城遷到了東喀喇汗國原來的都城巴拉沙袞地區,並將之改名為虎思斡耳朵(西遼都城),也就是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布拉納城。西遼穩定以後,耶律大石派遣了一支契丹鐵騎東征金國,由於路途遙遠,這支大軍受阻於沙漠而返回。得知西遼來攻的消息,金國人在1135年也組織了一支軍隊西征,同樣還是因為路途遙遠而宣告失敗,這件事在《遼史》和《金史》都有記載。因此,西遼和金國雖然有世仇,但誰也消滅不了誰。耶律大石看到無法消滅金國,把心一橫,決定要在中亞開創霸業。吞併了東喀喇汗國以後,西遼又在忽氈地區擊潰了西喀喇汗國國王馬赫穆德的伊斯蘭軍隊。這下子算是捅了大婁子了,馬赫穆德立即向當時的中亞霸主賽爾柱突厥帝國(隋唐時期西突厥人後裔)求救。中亞的伊斯蘭國家們紛紛聯合起來抵制西遼。1141年,賽爾柱突厥帝國的蘇丹桑賈爾(蘇丹是伊斯蘭教國家的總督)糾集了呼羅珊王國、西吉斯坦王國、伽茲納王國、馬贊蘭德王國、古爾王朝等國的10多萬伊斯蘭教軍隊,號召他們向西遼皇帝耶律大石發動“聖戰”。
雙方在卡特萬地區大打出手,這是決定西遼國存亡的關鍵戰役。自幼熟讀兵法的耶律大石沉著冷靜,他指揮契丹鐵騎從左右包抄,活捉了桑賈爾的老婆和伊斯蘭教的貴族。在公元1141年發生的這場卡特萬之戰中,耶律大石的軍隊一共殲滅了伊斯蘭教的聯軍3萬多人,徹底奠定了西遼帝國在中亞的霸主地位。此時再加上新奪取的西喀喇汗國,西遼的疆域已經達到極盛,東起蒙古境內的庫拉河,西到中亞鹹海地區,南部與青藏高原接壤,北部與康居人相鄰。
中外歷史
史載,遼天慶十年(1120年),金軍攻佔遼上京臨潢府。保大二年(1122年),金軍再克遼中京大定府。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領五千潰兵狂奔至西京道一帶,尾隨而至的金軍隨即攻陷遼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見西京陷落,天祚帝再次往北逃入夾山(地今內蒙薩拉齊之大青山)中藏匿。
遼國漢人宰相李處溫與宗室耶律大石等人,在南京(今北京)擁立皇族耶律淳為帝,是為“北遼”。3個月後,耶律淳病死。宋朝見遼國衰微,兩次派兵大舉攻遼,均被羸弱的遼軍擊敗。不久,剽悍的金軍再次襲來,並一舉攻克遼南京(今北京)。耶律大石率軍節節抵抗,卻不幸在居庸關兵敗被金兵俘虜。1123年9月,他領兵逃出,然後北上夾山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卻呵責他擅立耶律淳為帝,實乃忤逆之徒。耶律大石見天祚帝不容自己,又知遼國大勢已去,於是率200騎兵向北疾馳而去,並在途中自立為王。
遼保大四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自夾山出兵伐金,卻被金兵擊潰。次年二月,天祚帝被金軍擒獲處死,遼朝滅亡。
金軍滅遼後,並未停下征服者的腳步,而是隨即大肆向南攻伐侵掠,不久便攻入宋境。而位於遼西北的各遊牧部落,卻靜謐無戰事。耶律大石領兵來到鎮州(今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的古回鶻城),召集遼西北地區的18個遊牧部族的首領們聚會議事,並徵兵萬人,設置並委派官員管理地方,重新組織統治機構。延慶七年(1130年),耶律大石率軍越過回鶻西行,至葉密立(新疆塔城),與當地的突厥語屬部族發生了衝突,他能征善戰,足智多謀,逐一征服了突厥各部落。耶律大石討平突厥諸部後,建號稱帝,他自號天佑皇帝,突厥語稱謂古兒汗,這個草原帝國仍沿用遼朝國號,史稱西遼,又稱哈剌契丹(黑契丹)。
史載,康國元年(1134年),耶律大石在楚河南岸的八剌沙袞建立西遼王都,國都號為虎思斡魯朵。
定都後,耶律大石揮兵東征喀什噶爾,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攻至和闐。之後,他又接連用兵,東征西討,相繼征服了撒馬爾罕和花剌子模等中亞古國。康國十年(1143),雄才大略的耶律大石病死,依漢制立廟號(遼)德宗。天禧二十七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西征,一舉滅掉了操突厥語的乃蠻部,乃蠻太陽汗敗亡,其子屈出律西逃。屈出律來至西遼境內,遼主耶律直魯古不僅收留了他,還將女兒嫁給了他。後來,屈出律篡奪了西遼王位,奉耶律直魯古為太上皇。1218年,蒙古軍討伐西遼,攻滅其國,屈出律被擒獲後遭處死。至此,由耶律大石親手創建、立國88年的西遼名實俱亡。
【寫作答題辛苦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耶律大石成長的年代,正好是遼朝衰落的末期,1122年金兵大舉南侵,打敗了遼國幾十萬的主力軍,遼朝皇帝天祚帝向西逃走,此時宋朝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和金國結盟共同夾擊遼朝。當時皇帝不知所蹤,局勢不穩,為了安定人心,耶律大石和留守南京的契丹貴族一起擁立耶律淳即位,稱天錫皇帝,後世稱北遼。耶律大石則被任命為軍事統帥,在統帥期間,耶律大石連續兩次打敗宋朝軍隊的進攻,但是這種勝利無法挽救局面,隨著金兵進攻,耶律大石抵抗失敗並且被金軍俘虜。1123年耶律大石伺機從金營逃走,向西投奔天祚帝,天祚帝雖然饒恕了他另立遼朝中央的舉動,但是拒絕他不能急於和金軍決戰的建議。耶律大石認為天祚帝失敗難以避免,於是帶了200鐵騎離開,前往遼朝西北招討司所在地—可敦城,到達後獲得當地軍隊支持並建立西遼政權。
具體逃亡的過程和耶律大石的心路歷程,在此有個製作的小視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8, "thumb_url": "6ef30004b3d121187777\
喜者寡言
中亞當時屬於唐朝敗退後,而阿拉伯並沒有進入的空檔期。期間有吐蕃帝國進入。因此,原本中亞在阿拉伯帝國前就信仰佛教,加上介入的吐蕃帝國本身信仰佛教,因此中亞一帶沒有徹底伊斯蘭化,中亞仍然遺留大量的佛教徒,本身耶律大石是信仰佛教的,這為西遼的建立帶來群眾基礎,所以大石的到來立馬有牧民歸順投靠,可以判斷都是忍受不了改教的佛教徒。這是人和。
這時中亞並沒有出現強大的伊斯蘭政權,都是一些封建小領主,沒有強大的政權,自然無法阻止西遼的崛起。這是天時。
西遼遠在大漠之外,唯一強大的金朝勢力無法企及。這是地利。
以上都是客觀條件,但是缺少一條就無法成功。如果當時中亞已經完成伊斯蘭化,那麼耶律大石這個異教徒進入中亞估計早被群眾舉報抓起來殺掉了,更別說建立西遼政權了。
耶律大石主觀能力其它幾位答主答得很到位了,我就不多談了。
銫媒體
關東俠客
歷史的小學生
大石有感召力啊。當時這些部落對契丹感覺挺好,有文化講道理。軍隊打仗勇猛,當然比女真弱了。可比這些部落,厲害多了。你想遼國末年,北宋想撈一把,也沒佔到便宜。雙管齊下,就能搞定。再說,離金國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