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夜:请对基层少一点追责,多一点关爱

体制中每谈起基层,话题总在一个“苦”字上。“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重。”这是体制中基层的真实现状。“下基层”就意味着“锻炼人”,谁都知道基层的辛苦,却没人想过提高基层的待遇。

基层是“磨刀石”,基层是“练兵场”。身在基层就应该锤炼意志、锻炼能力,就应该任劳任怨、砥砺前行。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累,只是怕没有包容和理解。

01请别把责任都往基层身上推

责任一级一级往下压,最底下的就是基层。什么都被要求签字,什么都被要求负责,光每年签的责任状都可以叠成小山。工作都让基层来做,连责任也都让基层来背,各局办已然成了各监督部门,只负责催促与考核。

举个例子:

农房发证的审批。这本来是由国土审批的,完完全全是国土的工作。派到基层就变成了由基层工作人员做好资料,调查好实情,签好字,做成的再报国土。国土做的工作,就是催促基层。“上午9点前报表!”“下午5点前上交资料!”农村的情况远没有局办想的那么简单,各种复杂的情况都有,有的村民会故意隐瞒,有的村民还会无理取闹。但局办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一个同事,就因为发证没有发到任务数,被处分扣了奖金。又说自愿办证,却又交给基层任务数;在催促的同时,却又政策变动,导致很多都要修改甚至重头再来;既然是由国土审批,却要求基层人员签字,你国土的工作,问责却在基层!

02请对基层多一点关爱。

基层干部许多都是一干就是一辈子,把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农村。对基层来说,能走出去的机会很少,能往上走的机会就更少了。基层只有干头,没有盼头;只有创新力,没有保障力。一直在说要制定好政策惠及基层,却很少有真正落实的。薪资低,地位也低,付出与回报不相匹,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局办。

举个例子:

市里的公开选调。选调对象的条件,其中有一条就是“乡镇(街道)报考市级机关部门(单位)的。应有5年以上乡镇(街道)工作经历,乡镇报考街道的,须有三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而对市级机关报考市级机关的却不做要求,越基层越劣势!光倡导基层工作光荣的理念、基层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可以一辈子把人留在基层吗?

这就是基层的无奈与心酸,“苦”在身,更在心。要改变基层的面貌,不是光靠说的,要不断投入“真金白银”。

少些追责,多些关爱,给基层留些希望。来源,公务员思想动态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